郭锡良《古代汉语》练习参考答案[繁体修订版]

郭锡良《古代汉语》练习参考答案[繁体修订版]

ID:47484743

大小:159.00 KB

页数:27页

时间:2020-01-12

郭锡良《古代汉语》练习参考答案[繁体修订版]_第1页
郭锡良《古代汉语》练习参考答案[繁体修订版]_第2页
郭锡良《古代汉语》练习参考答案[繁体修订版]_第3页
郭锡良《古代汉语》练习参考答案[繁体修订版]_第4页
郭锡良《古代汉语》练习参考答案[繁体修订版]_第5页
资源描述:

《郭锡良《古代汉语》练习参考答案[繁体修订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郭錫良《古代漢語》練習題參考答案(此答案來自網上。今改爲繁體,加以校訂,稍作改動。若發現錯誤,請及時告知:lishibiao66@163.com)[可作考研或期末考試參考之用]練習一(P123)一查閱下列各字在《康熙字典》(或《辭源》修訂本)中所屬的部首:丹(丶部)之(丿部)亞(二部)常(巾部)卍(十部)受(又部)嚴(口部)隣(邑部)巡(巛部)希(巾部)幽(幺部)胡(肉部)怡(心部)攻(攴部)書(曰部)民(氏部)煎(火部)者(老部)茁(艸部)貳(貝部)郊(邑部)望(月部)平(干部)術(行部)[按:繁體字“隣”與“鄰”爲異體字,都簡化作“邻”。《康熙字典》“隣”字在阜部,“鄰”字在邑部。

2、《辭源》修訂本不收“隣”字,只收“鄰”字,在邑部。]二“行”字在《康熙字典》和《辭源》中各有幾種讀音?兩者是否一致?“行窳(yǔ)”的“行”讀什麼音?“行”字在《康熙字典》中有5種讀音,在《辭源》中有4種讀音。其中xíng、xìng、háng、hàng是一致的。《康熙字典》還引了《集韻》的一條注音“乎監切”(讀音爲xián)。“行窳”的“行”讀xíng。三從《詞詮》中查出下列各句中加△的虛詞在句中的意義(教材引文下加△處,本答案改爲加粗,下同):1.以殘年餘力,曾不能毀山之一毛。(《列子·湯問》)曾,副詞,乃、竟。2.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范仲淹《岳陽樓記》)則

3、……則……,承接連詞,表文中對舉關係,就、那麼。3.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陶淵明《桃花源記》)既,時間副詞,表過去,已經。4.或圓如簞,或方似笥。(《水經注·巫山、巫峽》)或,無定代詞,有的。5.自非亭午夜分,不見曦月。(《水經注·巫山、巫峽》)自,假設連詞,苟、如果。常“自非”連用。6.廣袤豐殺,一稱心力。(白居易《廬山草堂記》)一,副詞,皆、都。四什麼是六書?每類主要特點是什麼?分別列舉象形、指事、會意、形聲字各五例。六書,卽象形、指事、會意、形聲、轉注、假借,是古人對漢字的形體構造與使用規律所作的理論總結。象形的主要特點是字形像它所表達的事物之形,是以簡單的線條把事物的輪廓或

4、具有特徵的部分描畫出來。如:目、舟、鳥、手、馬。指事的主要特點是用記號指出事物的特點。如:亦、末、本、刃、上。會意的主要特點是組合兩個以上的形體來表示一個新的意義。如:从、北、莫、休、明。形聲的主要特點是由意符(也叫形符)和聲符兩部分組成,意符表示意義範疇,聲符表示讀音。如:吐、忙、胡、破、故。關於轉注,學術界看法還不一致。一般認爲,它的主要特點是字形同部,字義同源。如:考與老,呻與吟,諷與誦,空與竅,諛與諂,憂與愁等。它不是一種造字方法,而是一種釋義條例。假借的主要特點是有詞無字,借用音同或音近的字來表示。如:“然”是“燃”的古字,本義是燃燒,後假借爲代詞“然”;“新”是“薪”的古字

5、,本義是砍柴,後假借爲新舊之“新”;“莫”是“暮”27的古字,後假借爲無定代詞;“其”是“箕”的古字,本義是簸箕,後假借爲代詞;“而”本義是鬍鬚,後假借爲連詞。五什麼是詞的本義和引申義?瞭解詞的本義和引申義有什麼意義?怎樣辨別詞的本義?所謂詞的本義,就是詞的本來意義。由於漢語歷史久遠,我們所說的本義只能是有語言文字材料所證明的本義。所謂引申義,就是從本義發展、演化出來的意義,它是造成一詞多義的根本原因。瞭解詞的本義和引申義的重要意義是:其一,可以辨析古今詞義的異同,精確地掌握詞義。其二,可瞭解詞義演變的不同情況及其規律,提高閱讀古文的能力。其三,可詳知一個詞意義的古今演變情況,明白它爲

6、什麼有這樣的意義。其四,可以瞭解字形與意義、古義與今義的聯繫,理性地掌握詞的意義。辨析詞的本義,首先要從分析字形入手。因爲漢字的形體結構與意義有密切的關係,所以字形所反映出來的意義往往是其本義。這就需要瞭解字形演變的歷史,特別要當心字體傳訛的情形。其次,確定詞的本義,還必須要有實際的語言資料加以證實。一般說來,一個字的字形所表現出來的意義與實際語言中作爲詞的意義相符合時,就是它的本義。必須把以上兩個方面結合起來,才能較爲準確地辨別詞的本義。六下列句子中加點的字屬於六書的哪一類?根據字形判斷它們在句子中是本義還是引申義?1.北山愚公長息曰。(《列子·湯問》)息,會意字,從自從心。“自”卽

7、“鼻”,古人認爲心氣必從鼻出,所以字形表示的本義是呼吸。此處是“歎息”義,爲引申義。2.投諸渤海之尾,隱土之北。(《列子·湯問》)尾,象形字,本義是尾巴。《說文解字》分析爲從屍從毛(篆文毛字倒寫),認爲是會意字。此處是“岸、邊”的意思,爲引申義。3.芳草鮮美,落英繽紛。(陶淵明《桃花源記》)英,形聲字,從艸,央聲。本義是花。這裏的“落英”卽落花,用的是“英”的本義。4.至若春和景明,波瀾不驚。(范仲淹《岳陽樓記》)景,形聲字,從日,京聲。本義是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