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属腐蚀

金属腐蚀

ID:47484800

大小:34.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20-01-12

金属腐蚀_第1页
金属腐蚀_第2页
金属腐蚀_第3页
金属腐蚀_第4页
资源描述:

《金属腐蚀》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1、金属腐蚀过程的特点是什么?采用那些指标可以测定金属全面腐蚀的速度。答:特点因腐蚀造成的破坏一般从金属表面开始,然后伴着腐蚀的过程进一步发展,富士破坏将扩展到金属材料的内部,并使金属的性质和组成发生改变;金属材料的表面对腐蚀过程进行有显著的影响。重量指标:就是金属因腐蚀而发生的重量变化。深度指标:指金属的厚度因腐蚀而减少的量。电流指标:以金属电化学腐蚀过程阳极过程电流密度的大小。2、双电层的类型有哪些?平衡电极电位,电极电位的氢标度的定义?答:类型:金属离子和极性水分子之间的水花力大于金属离子与电子之间的结合力;金属

2、离子和极性水分子之间的水化力小于金属离子与电子之间的结合力;吸附双电层。平衡电极电位:金属浸入含有同种金属离子的溶液中参与物质迁移的是同一种金属离子,当反应达到动态平衡,反映的正逆过程的电荷和物质达到平衡,这是电位为平衡电极电位;电极电位的氢标度:以标准氢电极作为参考电极而测出的相对电极电位值称为电极电位的氢标度。3、判断金属腐蚀倾向的方法有哪几种?答:a腐蚀反映自由能的变化△G<0则反应能自发进行△G=0则达到平衡△G>0不能自发反应b标准电极电位越负,金属越易腐蚀4、以Fe-H2O体系为例,试述电位-PH图的应用。

3、答:以电位E为纵坐标,PH为横坐标,对金属—水体系中每一种可能的化学反应或电化学反应,在取定溶液中金属离子活度的条件下,将其平衡关系表现在图上,这种图叫做电位PH平衡图。应用:预测金属的腐蚀倾向;选择控制腐蚀的途径。5、腐蚀原电池的组成及工作历程?它有那些类型。答:组成:阴阳极、电解质溶液、电路四个部分;工作历程:阳极过程、阴极过程、电流的流动;类型:a宏观腐蚀电池:异金属解除电池、浓差电池、温差电池;b微观腐蚀电池。6、极化作用、极极化、阴极极化的定义是什么?极化的本质是什么?极化的类型有哪几种?答:极化作用:由于通

4、过电流而引起原电池两级的电位差减小,并因而引起电池工作电流强度降低的现象;阳极极化:当通过电流时,阳极电位向正的方向移动的现象;阴极极化:当通过电流时,阴极电位向负的方向移动的现象;极化的本质:电子迁移的速度比电极反应及有关的连续步骤完成的快;极化的类型:电化学极化、浓度极化、电阻极化。7、发生阳极极化与阴极极化的原因是什么?答:阳极:阳极的电化学极化:如果金属离子离开晶格进入溶液的速度比电子离开阳极表面的速度慢,则在阳极表面上就会积累较多的正电荷而使阳极电位向正方向移动;阳极的浓度极化:阳极反应产生的金属离子进入分布

5、在阳极表面附近溶液的速度慢,就会使阳极表面附近的金属离子浓度逐渐增加;阳极的电阻极化:很多金属在特定的溶液中能在表面生成保护膜能阻碍金属离子从晶格进入溶液的过程,而使阳极电位剧烈的向正的方向移动,生成保护膜而引起的阳极极化。阴极:电化学:氧化态物质与电子结合的速度比外电路输入电子的速度慢,使得电子在阴极上积累,由于这种原因引起的电位向负的方向移动;阴极的浓度极化:氧化态物质达到阴极表面的速度落后于在阴极表面还原反应的速度,或者还原产物离开电极表面的速度缓慢,将导致电子在阴极上的积累。8、比较实测极化曲线与理想极化曲线的

6、不同点?极化率的定义是什么?极化图有哪些应用?怎样判断电化学腐蚀过程的控制取决于哪些方面。答:区别:理想极化曲线是理想电极上得到的曲线,只发生一个电极反应,初始电位为平衡电极电位,实际极化曲线是实际测量得到的曲线,不只发生一个电极反应,初始电位为混合电位。极化率:电极电位随电流密度的变化率,即电极电位对于电流密度的导数。极化图的应用:用Evans极化图表示影响腐蚀电流的因素;表示腐蚀电池的控制类型。控制取决于:阴极极化控制、阳极极化控制、欧姆电阻控制。9、氧去极化腐蚀与氢去极化腐蚀的定义、一般规律、影响因素?它们之间的

7、异同点、极化曲线。答:氢(氧)去:以氢离子作为去极化剂(氧去极化剂)的腐蚀过程;氧去规律:a如果腐蚀金属在溶液中的电位较正,如交于是1点,此时主要是氧离子反应过程控制;如果腐蚀金属在溶液中的电位较负,如交于23点,此时主要是氧的扩散过程控制;如果腐蚀金属在溶液中的电位较负,如交于4点,此时主要是氧去极化与氢离子去极化反映共用控制;在空三控制的腐蚀过程中,阳极的起始电位与阳极曲线的走向对腐蚀速度没有影响;在扩散控制的腐蚀过程中,金属的阴极杂质的增加,对腐蚀速度的增加只起较小的作用。影响因素:氢去,溶液PH值金属材料的本质

8、及表面的状态极化面积温度;氧去,溶解氧浓度溶液流速盐浓度温度比较:(氢氧)a去极化剂的性质氢离子可对流,扩散和电迁方式传质,扩散系数很大;中性分子,只能以对流和扩散传质,扩散系数较小b浓度浓度很大,酸性溶液中氢离子作为去极化剂,中性或减性溶液中水分子作为去极化剂;浓度较小,随温度升高和盐浓度增加,溶解度下降c阳极反映产物氧气,使金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