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战国时期诸侯各国变法和兼并战争

第五章战国时期诸侯各国变法和兼并战争

ID:47617634

大小:228.00 KB

页数:33页

时间:2019-10-10

第五章战国时期诸侯各国变法和兼并战争_第1页
第五章战国时期诸侯各国变法和兼并战争_第2页
第五章战国时期诸侯各国变法和兼并战争_第3页
第五章战国时期诸侯各国变法和兼并战争_第4页
第五章战国时期诸侯各国变法和兼并战争_第5页
资源描述:

《第五章战国时期诸侯各国变法和兼并战争》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第五章战国时期诸侯各国的变法与兼并战争第一节战国初年的形势与诸侯各国的变法运动公元前475年至公元前221年,历史上称为战国时期。是时,历史上出现四个新的诸侯国——三晋和田齐。春秋争霸战争中,许多小国被兼并。战国时期,只剩下十几个诸侯国,其中魏、韩、赵、齐、秦、楚、燕七个诸侯国最为强大,史称“战国七雄”;另外还有宋、鲁、越、郑、卫、任、薛、邹、东周王朝等。   战国初年,三晋和田齐正式列为诸侯。这些新建的诸侯接受晋国和姜齐覆灭的教训,在政治方面进行改革,任贤集权。为了防止军功、事功权贵势力的膨胀,新的统治者废除世卿世禄制,因此战国时期诸侯各国的政治、经济、文化都得到了飞速的发展。

2、各诸侯国在竞争中都进入了他们战国时代的鼎盛期。一、李悝在魏国的变法战国初年,魏国首先强大。本来三家分晋时,“赵北有代,南并智氏,强于韩、魏。”[1]赵国得到的土地最多。但魏国分得原来晋国的主体部分,即今山西西南部,是所谓“表里山河”,生产发达、地势险要,有较好的经济、军事基础。更重要的是魏文侯适应了时代的需要,求贤纳士,完成一系列改革,使魏国成为战国初年的强国。魏文侯任用李克(悝)在魏国进行改革。李悝首先在任人制度方面进行改制,摒除世袭为官的现象。《说苑·政理》记载:魏文侯问李克曰:“为国如何?”对曰:“为国之道,食有劳而禄有功,使有能而赏必行,罚必当。”文侯曰:“吾赏罚皆当,而

3、民不与,何也?”对曰:“国其有淫民乎!臣闻之曰:夺淫民之禄,以来四方之士。其父有功而禄,其子无功而食之,出则乘车马、衣美裘,以为荣华;入则修竽琴钟之声,而安其子女之乐,以乱乡曲之教。如此夺其禄以来四方之士,此之谓夺淫民也。”由此看来,李克的“夺淫民之禄”,就是要废除一世有功为官,万世皆荣的世袭制度,摒弃军功世袭大族对政权的把持。李悝是魏文侯的相,人称法家之鼻祖。他集诸国之刑典,作《法经》。《晋书·刑法志》云:“秦汉旧律,其文起自魏文侯师李悝。悝撰次诸国法,著《法经》。以为王者为政,莫急於盗贼,故其律始於《盗》、《贼》。盗、贼须劾捕,故著《囚》、《捕》二篇,其轻狡、越城、博戏、借假

4、不廉、淫侈、制以为《杂律》一篇,又以《具律》具其加减。是故所著六篇而已。”沈家本《唐律释文考》:“《法经》六篇:一盗法,今盗贼律也;二贼法,今诈伪律也;三囚法,今断狱律是也;四捕法,今捕亡律是也;五杂法,今杂律是也;六具法,今名例律是也。”李悝所著《法经》,其目的是为了保护“王者之政”,是维护王权的第一部比较完整的成文法典。《法经》原本虽然早已失传,但它曾由吴起从魏传到楚,商鞅传到秦。是我国后世封建法典的蓝本。在经济上,李悝实行“平籴法。”李悝认为,“籴甚贵则伤民,甚贱伤农;民伤则离散,农贱则国贫。……善为国者,使民勿伤而农益劝。”他提出在丰收之年,国家政府应籴入粮食,在灾荒欠收

5、之年,再以平价卖给人民,这样就能使市场稳定。“虽遇饥馑之患,籴不贵而民不散,取有余以补不足”。李悝还提出“尽地力之教”,劝民努力生产,提高土地产量。这些措施和方法,“行之魏国,魏以富强。”[2]魏国很快成为战国初年的强国。吴起在魏国推行“武卒制。”武卒是选拔而得。荀子说:“魏氏之武卒,以度取之,衣三属之甲,操十二石之弩,负服矢五十个,置戈其上,冠革由带剑,赢三日粮,日中则趋百里。中试则复其户,利其田宅。”[3]武卒中试者,则免其徭役,广其田宅。经济上的利益刺激了武卒的热情,而且这些武卒又是精选而得,骠悍强壮,魏国的军事力量大大增强。二、吴起在楚国的变法春秋中期以后,晋国在以“尽灭

6、群公子”、“灭公族”等手段打击国君近亲势力、加强国君权力时,楚国才开始任用公子执政。公子执政的初期,确实起到了强化王权的作用。但这实际是一种落后的任人唯亲的制度,其结果形成了王权旁落、大臣太重、封君太重的弊病。战国初期,楚国民不聊生,饿殍遍野,楚声王竟至为“盗”所杀。而此时北方三晋正在兴起,国力强大,对楚步步进逼,楚国处于一种十分困窘的境地。在楚国内忧外困之时,中原的政治家吴起从魏国来到楚国。楚悼王素闻吴起贤能,任用吴起,实行变法。吴起变法,从打击大贵族入手。变法的内容散见于典籍中,归纳如下:(1)均爵平禄。楚国爵禄是世袭的,即先辈如有功受爵禄,后代子孙虽无功,亦可承袭享有爵禄;

7、而后来一些在战争中立大功者却无爵禄,极大地伤害了将士的积极性。吴起乃“均楚国之爵,而平其禄,损其有余,而继其不足,厉甲兵以时争於天下。”[4]另外,“封君之子孙,三世而收爵禄,绝灭百吏之禄秩,损不急之枝官,以奉选练之士。”[5]吴起要取消世袭的封君、世袭的爵禄,用从封君那里得到的爵禄去奉养经过挑选的有功将士。(2)废除无用、无能的官职,剥夺王室贵族的威权,使他们不能徇私情,因私废公。“废公族疏远者,以抚养战斗之士”[6]。“禁游客之民,精耕战之士。”[7]削减无用的开支,以奖励真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