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类对重金属的积累效应的研究【文献综述】

贝类对重金属的积累效应的研究【文献综述】

ID:476665

大小:24.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7-08-08

贝类对重金属的积累效应的研究【文献综述】_第1页
贝类对重金属的积累效应的研究【文献综述】_第2页
贝类对重金属的积累效应的研究【文献综述】_第3页
贝类对重金属的积累效应的研究【文献综述】_第4页
资源描述:

《贝类对重金属的积累效应的研究【文献综述】》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毕业论文文献综述水产养殖贝类对重金属的积累效应的研究摘要:本文综述了当前贝类对cd的生物积累效应的研究现状及积累效应的一定规律.利用这些特征为重金属污染的防治及生物监测提供参考关键字:贝类;生物积累;重金属;污染由于社会的发展,各种工业废水,生活污水直接排入江河,其中也包含了各种有毒重金属,重金属对水域的污染非常严重,可以通过食物链在贝类等水生生物体中富集,从而严重的危害人类等生命体的健康。因此国内外很多专家都对重金属的污染等做过相当的研究。通过总结水体中的重金属在水生生物体内的积累规律,选择适宜的污染监测生物,利用生物标志物来评价监测重金属对水环境的污染,对于制定环境污染指标及食品

2、卫生标准、保护生态系统及人体健康具有重要意义。1 贝类对重金属的积累重金属污染物在环境中进行迁移时,一旦进入食物链,就可能由于生物浓缩和生物放大作用在生物体内累积[1]。生物累积(bioaccumulation)是指生物体在生长发育过程中,直接通过环境和食物累积某些元素或难以分解的化合物的过程。根据吸收途径的不同,生物累积可分为生物浓缩(bioconcentration)及生物放大(biomagnification)两个部分。生物浓缩又称生物富集作用(bioconcentration)系指生物机体从环境介质中吸收并累积外来物质,且使生物体内该物质的浓度超过环境中浓度的现象。它突出累积

3、者所处的环境介质是水。生物放大作用(biomagaification)又称生物学放大,是指生物体内某种元素或难分解化合物的浓度随生态系统中食物链营养级的提高而逐步增大的现象。当重金属在生物体内的积累量超过生物正常生长发育所需的最高容许浓度时,重金属对生物体就具有毒害作用了[2]。2 影响重金属积累的因素影响重金属积累的原因很多,主要决定于生物因素、环境因素、重金属的性质以及重金属的浓度和作用时间等。2.1 食物链积累重金属从水和食物两个途径进入鱼体,可沿食物链积累、浓缩和放大。有人指出鱼类通过食物链积累Cd,再传递给食用鱼类的人。以沉积物为主要饵料的底栖动物体内重金属含量大于鱼类,是

4、由于底栖动物具有选择摄取重金属的能力,重金属通过复杂的食物链在底栖动物体内蓄积[3]。2.2 贝类个体大小的影响不同个体大小的贝类对重金属的吸收和累积程度不同。吴玉霖[4]发现毛蚶(Scapharcasubernata)个体软体部分的重量与Hg的浓度之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个体较小的部分比大的对Hg有较强的富集能力。DeWolf[5]也报道过同一地点采集到的紫贻贝较小的个体中有较高的Hg浓度。Cunninngham[6]等发现美洲牡蛎(Cassostreavirginica)较小的个体对Hg的吸收比较大的快。Boyden[7]曾报道了紫贻贝体内Pb、Cu、Zn、Fe的浓度随重量的增加而

5、减少。因此可见双壳类个体与其体内重金属浓度之间的这种负相关性是比较普遍的。可以推测,这可能与小的个体具有更为旺盛的新陈代谢有关。2.3 不同部位和组织器官生物的不同部位和器官组织中重金属含量不同。肌肉中重金属含量一般含量较低,肝脏、肾脏和生殖腺中的含量较高。许澄源[8]发现不论2龄或3龄贻贝,各部位As含量顺序为:内脏>生殖腺、鳃>体液。可见贻贝对As的累积途径好像是通过食物(浮游植物或有机悬浮物)进入体内的,鳃和生殖腺的体表面吸附是次要的。崔可锋等[9]也报道了毛蚶对Cd、Cu、Pb、Ni和Cr的累积,5种金属在毛蚶体内分布大小顺序为:鳃>外套膜>闭壳肌>内脏>肌肉。翁新峰等[10

6、]对重金属在美洲牡蛎中的生物累积研究时发现Cu和Zn在牡蛎鳃、贝壳、沉积物中的分布大小顺序为:鳃>贝壳>沉积物。蔡立哲等[11]报道了Zn、Pb在菲律宾蛤仔两种器官的浓集系数大小顺序为:鳃>软体部。2.4 季节温度与盐度在很多的情况下,冬、春季较低,夏、秋季较高。这主要是因为温度升高,水中的溶解氧减少促使生物的生命活动加快,因而所积累的重金属有所增加。盐度也影响鱼类对重金属的积累,但比较复杂,海水中与重金属竞争吸附的金属离子的含量发生变化。有人发现盐度减少时,牡蛎[12]体内的Cu、Zn含量增加,认为是因为海水中Ca、Mg竞争减少后Cu、Zn更易被牡蛎所吸收[13]。Inmacula

7、daRiba等(2004)也提出在低盐度时菲律宾蛤仔易于吸收Zn、Pb、Cu等重金属,且此时的重金属的毒性也比较大。2.5 金属种类的影响Lee[14]等运用放射性示踪剂来讨论双壳贝类Potamacorbulaamuresis和Macomabalthica对重金属(Cd、Cr、Zn)的富集、排出动力学,并进行比较。吕海燕等[15][16]指出2种贝类对3种重金属的吸收速率与其溶解金属浓度分别呈线性关系。贝类对Zn[17]的的吸收速率是Cd的3~4倍,是Cr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