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式换热器(煤油冷却器)的设计

管式换热器(煤油冷却器)的设计

ID:47670380

大小:903.84 KB

页数:17页

时间:2020-01-27

管式换热器(煤油冷却器)的设计_第1页
管式换热器(煤油冷却器)的设计_第2页
管式换热器(煤油冷却器)的设计_第3页
管式换热器(煤油冷却器)的设计_第4页
管式换热器(煤油冷却器)的设计_第5页
资源描述:

《管式换热器(煤油冷却器)的设计》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课程设计课程名称化工原理课程设计题目名称煤油冷却器的设计专业班级09级生物工程(2)班学生姓名学号指导教师孙兰萍二O一一年十二月二十日-16-1设计任务书1.1设计题目煤油冷却器的设计1.2设计任务及操作条件(1)处理能力:M104t/Y煤油(2)设备型式:列管式换热器(3)操作条件①煤油:入口温度140℃,出口温度40℃。②冷却介质:循环水,入口温度30℃,出口温度40℃。③允许压降:不大于105Pa。④煤油定性温度下的物性数据:;;=2.22kJ/(kg.℃);=0.14W/(m.℃)⑤每年按330天计,每天24小时连续运行。(4)建厂地址

2、天津地区1.3设计要求试设计一台适宜的列管式换热器完成该生产任务。1.4工作计划1、领取设计任务书,查阅相关资料(1天);2、确定设计方案,进行相关的设计计算(2天);-16-3、校核验算,获取最终的设计结果(1天);4、编写课程设计说明书(论文),绘制草图等(1天)。1.5设计成果要求1、通过查阅资料、设计计算等最终提供课程设计说明书(论文)电子稿及打印稿1份,并附简单的设备草图。2、课程设计结束时,将按以下顺序装订的设计成果材料装订后交给指导教师:(1)封面(具体格式见附件1)(2)目录(3)课程设计任务书(4)课程设计说明书(论文)(具体

3、格式见附件2)(5)参考文献(6)课程设计图纸(程序)1.6几点说明1、本设计任务适用班级:09生物工程(本)2班(其中:学号1-15号,M=15;学号16-30号,M=25;学号31-46号,M=40);2、课程设计说明书(论文)格式也可参阅《蚌埠学院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成果撰写规范》中的相关内容。指导教师:教研室主任:系主任:-16-2确定设计方案2.1选择换热器的类型两流体的温度变化情况:热流体即煤油的进口温度140℃,出口温度40℃;冷流体即循环水进口温度30℃,出口温度40℃。该换热器用循环冷却水冷却,冬季操作时进口温度会降低,考虑

4、到这一因素,估计该换热器的管壁温和壳体壁温之差较大,因此初步确定选用列管式换热器。2.2流动空间及流速的确定在管内空间得到较高的流速并不困难,而流速高,悬浮物不易沉积,且管内空间也便于清洗。由于循环冷却水较易结垢,为便于水垢清洗,应使循环水走管程,油品走壳程。选用Ф25×2.5的碳钢管,管内流速取ui=1.5m/s。3确定物性数据定性温度:对于一般气体和水等低粘度流体,其定性温度可取进出口温度平均值。故壳程油的定性温度为管程流体的定性温度为根据定性温度,分别查取壳程和管程流体的有关物性数据。油在90℃下的有关物性数据如下:密度粘度定压比热容-1

5、6-导热系数循环冷却水再35℃下的物性数据如下:密度定压比热容导热系数粘度4计算总传热系数4.1热流量4.2平均传热温差先按纯逆流计算(一般逆流优于并流,在工程上若无特殊需要,均按逆流考虑)4.3冷却用水量-16-5估算传热面积由于壳程气体压力较高,故选取较大的K值。假设K估=315W/(m2.K),则估算的传热面积为:考虑到25%的面积裕度,6工艺结构尺寸6.1管径和管内流速选用Φ25×2.5较高级冷拔传热管(碳钢),取管内流速。我国国标换热器中常见的换热管规格有以及流速的选择应使流体处于稳定的湍流状态,即雷诺数大于10000。对于传热热阻较

6、大的流体或易结垢的流体选取较大流速,以利于增加表面传热系数,降低结垢程度与速度。并要考虑合适的流速下,换热器有适当的管长和管程数。-16-6.2管程数和传热管数依据传热管内径和流速确定单程传热管数按单程管计算,所需的传热管长度为按单程管设计,传热管过长,宜采用多管程结构。根据本设计实际情况,采用非标准设计,现取传热管长l=7m,则该换热器的管程数为传热管总根数6.3平均传热温差校正及壳程数平局传热温差校正系数按单壳程,双管程结构,温差校正系数应查有关突图表。但的点在图上难以读出,因而相应以代替,,查同一图线,可得-16-平均传热温差由于平均传热

7、温差校正系数大于0.8,同时壳程流体流量较大,故取单壳程合适。6.4传热管排列和分程方法对于多管程换热器,常采用组合排列方式。各程内采用正三角形排列,而在各程之间为了便于安装隔板,采用正方形排列方法。故拟采用组合排列法,即每程内按正三角形排列,隔板两侧用正方形排列取管心距,则横过管束中心线的管数-16-各程相邻管的管心距为44mm。6.5壳体内径采用多管程结构,壳体内径可由下式估算。取管板利用率。(正三角形排列,2管程,=0.7-0.85,4管程以上,=0.6-0.8),则壳体内径为:按卷制壳体的进级档,圆整可取。6.6折流板(作用说明:列管式

8、换热器壳程流体流通面积比管程流通截面积大,为增大壳程流体的流速,加强其湍动程度,提高其表面传热系数,需设置折流板。对于多壳程换热器不仅需要设置横向折流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