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脉输液外渗的临床观察及护理

静脉输液外渗的临床观察及护理

ID:47694499

大小:30.5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9-10-24

静脉输液外渗的临床观察及护理_第1页
静脉输液外渗的临床观察及护理_第2页
静脉输液外渗的临床观察及护理_第3页
静脉输液外渗的临床观察及护理_第4页
静脉输液外渗的临床观察及护理_第5页
资源描述:

《静脉输液外渗的临床观察及护理》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静脉输液外渗的临床观察及护理【关键词】静脉输液静脉输液时药物渗漏是护理临床工作中经常遇到的护理问题,一旦发生,不仅增加了患者痛苦,同时也影响了治疗、抢救工作。所以,认真分析发生静脉输液外渗的原因,采取积极有效的预防措施及相应的护理对策,及时观察、早预防、早发现、早处置,具有重要的意义。1临床资料2004年3月至2007年10月,我科共发生药物外渗并导致一定后果者12例,其中男7例,女5例。年龄4〜58岁,平均年龄22岁。使用静脉留置针超过3天的8例,各种原因导致软组织肿胀者10例,导致皮肤坏死溃烂者2例。经治疗2周内治愈者10例,经3周以上换药治愈者2例。2药物外

2、渗的原因2.1药物因素主要是药物浓度过高和药物本身的理化因素,包括药物的酸碱度、渗透压、药物浓度、药物对细胞代谢功能的影响。引起渗透性损伤的常见药物有血管收缩药,如去甲肾上腺素、多巴胺、阿拉明;阳离子溶液,如氯化钙、葡萄糖酸钙;高渗溶液,如50%葡萄糖注射液、20%甘露醇;抗肿瘤药,如5-氟豚喀唳、阿霉素、氨甲喋吟、长春新碱等。药物浓度过高是引起药物外渗的主要原因。2.2机械因素机械损伤多为穿刺技术不熟练,一次给药多次穿刺破坏了血管的完整性;选择血管不当,特别是患儿易动及针头固定不牢,拔针后按压针眼部位不准确、时间短;另外有的患者长期输液,组织缺血缺氧致血管通透性

3、增加,特别是在肢端末梢循环不良部位,如手背、足背、内踝处穿刺导致药物外渗的几率均较高。2.3机体自身因素因输液注射部位血管弯曲,血管充盈度差,患者不合作,尤其是患儿头皮静脉较浅、易滑动,不易掌握深浅度。由于头皮静脉呈网状分布,血流可以通过侧支回流于颈内静脉和颈外静脉至心脏,因此顺行和逆行进针均不影响静脉回流。药液外渗后刺激局部组织发生急性炎症改变,微循环改变,血管通透性增高,血浆成分渗出,血细胞粘附浸润,细胞受损变质。长期静脉给药使静脉内膜发生损害,导致通透性增加。药物浓度过高和药物本身的理化性质是引起药物外渗的原因,而药物浓度过高是主要原因。血管选择不当,如静脉

4、推注选择了细小的血管:前臂掌侧下段、足背表浅细小静脉等,由于血管壁薄,对压力的耐受性差,推药液时压力稍增大药液即渗出血管外。另外穿刺不成功后,反复使用同一条血管穿刺易导致药液由未愈合的针眼处渗出。3药物外渗的预防3.1加强护理人员的培训对有可能从事化疗护理的护理人员集中授课培训,同时利用床边交接班、晨间交班时间进行化疗药物用药护理相关知识讲解及巩固,指导年轻护士掌握提高静脉穿刺技术。3.2重视易损伤人群静脉穿刺时对易损伤人群(老年患者、婴幼儿、患血管疾病者、长期静脉输液者),应高度重视,合理选择血管。3.3血管的评估及选择输液前应了解可能增加药物外渗的因素。如静脉

5、血管硬化、血管脆性增加、血管太细、上腔静脉压迫综合征者、肢体淋巴水肿、有外周神经病变,应尽量避免上述因素影响,为确保用药安全要选用近心端、管腔大、回流畅易固定的静脉给药,避开手背和关节附近部位,因这些部位靠近动脉和肌腱,易造成永久性损伤。3.4静脉通路的建立输注起泡型化疗药和血管活性药物时,必须先用生理盐水建立静脉通路,确定穿刺成功后,再输注药物。对需要复程化疗的患者要建立中央静脉通路,避免在同一条静脉多次穿刺重复或长时间输液。3.5正确的固定方法用输液贴固定穿刺针头的针柄,不用纱布或贴膜覆盖整个针头的置针部位,以便于观察。3.6护理知识的宣教输液前及时告知患者药

6、液外渗后导致的后果,嘱咐患者随时告知护理人员输液部位的胀痛觉、烧灼感,提高患者自我观察、发现药液外渗的意识。3.7严密观察输注化疗药物、高渗药物及血管活性药物时应随时检查静脉通路的回血情况,观察穿刺部位有无红、肿、疼痛等症状,特别是意识不清的患者应密切巡视。禁用细胞毒性药液直接检查静脉输液是否通畅。4药物外渗后的治疗及护理4.1非药物处理4.1.1一般护理在药物外渗的48小时内,应抬高受累部位,以促进局部外渗药物的吸收。在静脉给药过程,如发现或疑似外渗情况时,首先立即停止给药,抽吸针头及血管内的药液,用适量的生理盐水注射于局部以稀释药液,降低局部药液浓度。4.1.

7、2冷敷冷敷可减轻蔥环类抗癌药,如氮芥、阿霉素等所致的皮肤损伤程度,可用冰袋间断冷敷渗出皮肤处24-48小时(时间长短以患者耐受程度为限)。4.1.3热敷适用于一般的药物如生理盐水、维生素、抗生素等,亦适合于植物碱类抗癌药物的外渗,如长春新碱、长春花碱等。局部热敷可加速外渗药液的吸收和分散,减轻外渗药液对局部的损伤。4.2药物处理4.2.1生理盐水、50%硫酸镁、75%酒精湿敷可减轻水肿对局部组织的损伤,促进局部组织修复[1]。据报道海普林软膏和利百素凝胶可有效治疗阿霉素外渗所致的局部组织损伤[2]。4.2.2局部封闭常用利多卡因加地塞米松局部环形封闭。利多卡因可能

8、作为激肽重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