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垃圾转运站设计规范标准[详]

城市垃圾转运站设计规范标准[详]

ID:47697150

大小:84.50 KB

页数:17页

时间:2020-01-22

城市垃圾转运站设计规范标准[详]_第1页
城市垃圾转运站设计规范标准[详]_第2页
城市垃圾转运站设计规范标准[详]_第3页
城市垃圾转运站设计规范标准[详]_第4页
城市垃圾转运站设计规范标准[详]_第5页
城市垃圾转运站设计规范标准[详]_第6页
城市垃圾转运站设计规范标准[详]_第7页
城市垃圾转运站设计规范标准[详]_第8页
城市垃圾转运站设计规范标准[详]_第9页
城市垃圾转运站设计规范标准[详]_第10页
资源描述:

《城市垃圾转运站设计规范标准[详]》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城市垃圾转运站设计规范1总则1.0.1为规范生活垃圾转运站(以下简称“转运站)的规划、设计、施工和验收,制定本规范。1.0.2本规范适用于新建、改建和扩建转运站工程的规划、设计、施工及验收。1.0.3转运站的规划,设计和施工、验收除应执行本规范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2选址与规模2.1选址2.1.1转运站选址应符合下列规定:l符合城市总体规划和环境卫生专业规划的要求。2综合考虑服务区域、转运能力、运输距离、污染控制、配套条件等因素的影响。3设在交通便利.易安排清运线路的地方。4满足供水、供电、污水排放的要求。2.1.

2、2转运站不应设在下列地区:l立交桥或平交路口旁。2大型商场、影剧院出人口等繁华地段。若必须选址于此类地段时,应对转运站进出通道的结构与形式进行优化或完善。3邻近学校、餐饮店等群众日常生活聚集场所。2.1.3在运距较远,且具备铁路运输或水路运输条件时,宜设置铁路或水路运输转运站(码头)。2.2规模2.2.1转运站的设计日转运垃圾能力,可按其规模划分为大、中、小型三大类型,或Ⅰ、Ⅱ、Ⅲ、Ⅳ、Ⅴ五小类。表2.2.1转运站主要用地指标类型设计转运量(t/d)用地面积与相邻建筑间隔(m)绿化隔离带宽度(m)大型Ⅰ类1000~3000≦20000≧50

3、≧20Ⅱ类450~100015000~20000≧30≧15中型Ⅲ类150~4504000~15000≧15≧8小型Ⅳ类50~1501000~4000≧10≧5Ⅴ类≦50≦1000≧8≧3注:1表内用地不含垃圾分类﹑资源回收等其他功能用地。2.学习帮手.......用地面积含转运站周边专门设置的绿化隔离带,但不含兼起绿化隔离作用的市政绿地和园林用地。3与相邻建筑间隔自转运站边界起计算。4对于邻近江河﹑湖泊﹑海洋和大型水面的城市生活垃圾转运码头,其陆上转运站用地指标可适当上浮。5以上规模类型Ⅱ﹑Ⅲ﹑Ⅳ含下限值不含上限值,Ⅰ类含上下限值。2.2

4、.2转运站的设计规模和类型的确定应在一定的时间和一定的服务区域内,以转运站设计接受垃圾量为基础,井综合城市区域特征和社会经济发展中的各种变化因素来确定。2.2.3确定转运站的设计接受垃圾量(服务区内垃圾收集量),应考虑垃圾排放季节波动性。2.2.4转运站的设计规摸可按下式计算:QD=Ks·Qc                                 (2.2.4)式中 QD—转运站设计规模(日转运量),t/d;Ks—服务区垃圾收集量(年平均值),t/d;Qc—垃圾排放季节性波动系数,应按当地实测值选用;无实测值时,可取1.3~1.5

5、。2.2.5无实测值时,服务区垃圾收集量可按下式计算: QC={n·q/1000}               (2.2.5)式中n—服务区内实际服务人数;q—服务区内,人均垃圾排放量[kg/(人·d)],应按当地实测值选用;无实测值时,可取0.8~1.2。2.2.6当转运站由若于转运单元组成时.各单元的设计规模及配套设备应与总规摸相匹配。转运站总规模可按下式计算:Qr=m·Qu           (2.2.6-1)m=[Qd/Qu]          (2.2.6-2)式中 Qr—由若干转运单位组成的转运站的总设计规模(日转运量),t/

6、d;m—单个转运单位的转运能力,t/d;[]—高斯取整函数符号;Qd—转运站设计规模(日转运量),t/d;2.2.7转运站服务半径与运距应符合下列规定:l采用人力方式进行垃圾收集时,收集服务半径宜为0.4km以内,最大不应超过1.0km。2采用小型机动车进行垃圾收集时,收集服务半径宜为3.0km以内,最大不应超过5.0km。3采用中型机动车进行垃圾收集运输时,可根据实际情况扩大服务半径。4当垃圾处理设施距垃圾收集服务区平均运距大于30km.学习帮手.......且垃圾收集量足够时,应设置大型转运站,必要时宜设置二级转运站(系统)。3总体布置

7、3.0.1转运站的总体布局应依据其规模、类型,综合工艺要求及技术路线确定。总平面布置应流程合理、布置紧凑,便于转运作业,能有效抑制污染.3.0.2对于分期建设的大型转运站,总体布局及平面布置应为后续建设留有发展空间。3.0.3转运站应利用地形、地貌等自然条件进行工艺布置。竖向设计应结合原有地形进行雨污水导排.3.0.4转运站的主体设施布置应满足下列要求:1转运车间及卸、装料工位宜布置在场区内远离邻近的建筑物的一侧。2转运车间内卸、装料工位应满足车辆回车要求。3.0.5转运站配套工程及辅助设施应满足下列要求:l计量设施应设在转运站车辆进出口处

8、,并有良好的通视条件,与进口厂界距离不应小于一辆最大运输车的长度。2按各功能区内通行的最大规格车型确定道路转弯半径与作业场地面积,3站内宜设置车辆循环通道或采用双车道及回车场。4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