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数学复习指导:例谈中考选择题的常用解法

中考数学复习指导:例谈中考选择题的常用解法

ID:47704412

大小:191.79 KB

页数:7页

时间:2019-10-21

中考数学复习指导:例谈中考选择题的常用解法_第1页
中考数学复习指导:例谈中考选择题的常用解法_第2页
中考数学复习指导:例谈中考选择题的常用解法_第3页
中考数学复习指导:例谈中考选择题的常用解法_第4页
中考数学复习指导:例谈中考选择题的常用解法_第5页
资源描述:

《中考数学复习指导:例谈中考选择题的常用解法》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例谈中考选择题的常用解法我们在解中考选择题时,较多的采用直接法.其实,由于中考数学选择题的答案已经包含在选择支中,充分利用这一特征,还可以找到选择题的多种特有解法,下面以2012年各地的中考试题为例,谈谈中考选择题的儿种常用解法.一、直接法直接法就是从题目的己知条件出发,通过计算、推理、辨析和判断得岀正确结论的方法.它是解中考数学选择题时最常用的方法.例1已知抛物线y=ax_2x+l与x轴没有交点,那么该抛物线的顶点所在的象限是()(A)第四象限(B)第三象限(C)第二象限(D)第一象限解析根据题意,得aHO,且厶

2、=(—2)2—4a<0,解得a>l,所以抛物线对称轴x6>0,即抛物线的对称轴在y轴的右侧,又因为抛物线开口向上,且与x轴没有交la点,因此抛物线的顶点在第一象限.答案:D.例2如图1,在AABC中,BC=4,以点A为圆心,2为半径的OA与BC相切于点D,交AB于点E,交AC于点F,点P是OA±一点,且ZEPF=45°,则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为()(A)4—7兀(B)4—7兀(C)8+7k(D)8—27兀解析由ZEPF=45°,可得ZA=90°,图1连结AD,贝ijAD丄BC,且.AD=2.Tx4x2-90ttx22

3、360...%=*xBCx仞-90_x卷疋答案:A.二、代入验证法代入验证法就是把各个选项逐一代入题干进行验证,从而得出正确答案的方法.例3分式方程卫2_=_聖—的解是()20+v20-v(A)v=—20(B)v=5(C)v=—5(D)v=20解析依次把四个选择项中的v值代入分式方程.答案:B.例4如图2,在方格纸中,选择标有序号①②③④中的一个小正方形涂黑,与图中阴影部分构成中心对称图形,该小正方形的序号是()(A)①(B)②(C)③(D)④解析把①涂黑,不能构成中心对称图形;把②涂黑得到的图形就是一个中心对称图

4、形.答案:B.三、排除法排除法就是根据题目的条件,利用数学知识进行分析、推理、计算、判断,然后对四个选择项中比较明显的错误结论逐个排除,逐步缩小选择范围,最后选择正确选项的方法.例5.由图3所示的三角形仅经过一次平移、旋转或轴对称变换,不能得到的图形是()解析通过观察,可以发现A图可以通过平移变换得到,C图可以通过轴对称变换得到,D图可以通过旋转变换得到.答案:B.例6如图4,点D在AABC的边AC±,要判断ZADB与AABC相似,添加一个条件,不正确的是()(B)ZADB=ZABC(C)ABCBBDCD(A)Z

5、ABD=ZCAB~AC解析AADB与AABC己有了一个公共角,如果添加条件(A)或条件(B)根据“有两个角分别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相似”,得到△,4DB与AABC相似,因此排除A、B;如果添加条件(D),根据“两条边对应成比例,夹角相等的两个三角形相似”,得到AADB与AABC相似,因此排除了D.答案:C.四、数形结合法数形结合法是利用函数图象或几何图形将一些数或代数式的问题与某些图形结合起来,再辅以简单计算的方法.3+2/77例7已知A(—1,y)B(2,y2)两点在双曲线y=上,且yi>y2,则m的取值范围是(

6、)(A)m<0解析点A的横坐标为一1,B的横坐标为2,可以确定点A在y轴的左侧,点B在y轴的右侧;又因为yi>y2可以确定点A在x轴的上方,点B在x轴的下方.综上可得A、3B两点分别在笫二象限和第四象限,所以3+2m<0,解得m<--2答案:D.例8如图5,菱形ABCD中,AB=2,ZA=120°,点P、Q、K分别为线段BC、图5CD、BD±任意一点,则PK+QK的最小值为()(A)l(B)x/3(C)2(D)V3+1解析由于菱形是轴对称图形,因此,作点P关于直线BD的对称点P,求PK+QK就转化为求PK+QK.结

7、合图形可以看到,当P、K、Q三点共线11PQ丄CD时,PK+QK有最小值,过点A作AH丄CD交CD于H,解直角三角形可以求出AH=.答案:B.五、特殊值法当问题的选择对象是针对一般情况给出的时候,可以选择合适的特殊数、特殊式、特殊函数、特殊点、特殊图形、特殊位置对结论加以检验,从而做出正确的判断.例9若实数a、b、c满足a+b+c=O,且a

8、C屮,ZC=90,M是AB的屮点,动点P从点A出发,沿AC方向匀速运动到终点C;动点Q从点C出发,沿CB方向匀速运动到终点B・已知P,Q两点同时出发,并同时到达终点,连结MP,MQ,PQ.在整个运动过程中,AMPQ的面积大小变化情况是()、、附图6(A)—直增大(B)—直减小(C)先减小后增大(D)先增大后减少解析已知的AABC中,没有给出边的具体数值,如果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