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七年级语文下册 《猫》名师教学设计 人教新课标版

2019-2020年七年级语文下册 《猫》名师教学设计 人教新课标版

ID:47751988

大小:53.8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9-11-10

2019-2020年七年级语文下册 《猫》名师教学设计 人教新课标版_第1页
2019-2020年七年级语文下册 《猫》名师教学设计 人教新课标版_第2页
2019-2020年七年级语文下册 《猫》名师教学设计 人教新课标版_第3页
2019-2020年七年级语文下册 《猫》名师教学设计 人教新课标版_第4页
2019-2020年七年级语文下册 《猫》名师教学设计 人教新课标版_第5页
资源描述:

《2019-2020年七年级语文下册 《猫》名师教学设计 人教新课标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2019-2020年七年级语文下册《猫》名师教学设计人教新课标版教学要求(一)教学目标1.学习在整体感知课文的基础上,理解作者所要表达的主题思想。2.学习借助关键语句及运用比较的方法,分析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二)教学重点理解作者对第二只猫的失踪与第三只猫的死亡所引起的及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三)教学难点学习如何正确把握课文的主旨。教学过程(课前请同学们自由结合,4至6人为一小组,围坐一起,便于课堂上的讨论、合作)这一设计,主要为了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以及怎样合作学习阅读应该是有步骤、有目的地进行。速读要求,既是一种能力的培养,也是一种方法的学习,借速读来整体把握课文主要内容,为后面精读

2、作准备。这里的复述设计,并不是流于形式,而是教给了把握课文的方法;对复述也提出了要求,为的是让学生明确怎样的复述才是我们需要的。课堂上注意培养学生各种阅读能力。。同学们,生活是丰富多彩的,一生中会有许许多多的人或事都是值得我们去品味的。但打动我们的,留给我们深刻印象的未必都是轰轰烈烈的事与物。今天,我们不妨来看看郑振铎的小说《猫》,看看作者借这篇文章想告诉我们什么。下面先请同学们自己来阅读课文。请按照老师提出的要求进行阅读。[多媒体镜头1]速读要求1.用速读法阅读课文,要求能把握课文主要情节。2.读后要能借助课文中的关键语句来复述课文,阅读时边读边用笔划出你认为重要的语句。请同学在3分钟内

3、完成以上要求。(阅读后,请个别同学来概括课文)哪位同学愿意来试一试?复述时请注意:既要能概括课文主要内容,又要做到语言简洁明了。(同学点评,补充,老师点拨)教师明确:刚才同学复述得都不错,这里老师还想提醒大家,对于这一类内容较多但结构清晰的文章,复述时要注意把握文中的关键语句。请同学们在刚才复述的基础上,从文中分别找出最能体现作者对三只猫亡失后的感情和态度的语句。阅读小说,把握主题,重在选准好的切入口。抓住文中表现作者感情、态度的语句,易于把握课文主旨。教师在思想意识上注重随时随处对学生进行阅读方法的指导。师生讨论后明确:这些句子是:第一只猫:“我心里也感着一缕的酸辛,可怜这两个月来相伴的

4、小侣。”第二只猫:“我也怅然地,愤恨地,在诅骂着那个不知名的夺取我们所爱的人。自此,我家好久不养猫。”第三只猫:“我永无改正我的过失的机会了!自此,我家永不养猫。”教师启发:从上面的句子可以看出,哪一只猫的亡失对作者触动最大或者影响最深?借助初读后的分析,水到渠成,将学生引入深层次的分析,指导学生在细读中讨论、分析老师提出的问题。比较阅读,是阅读中常用的方法,也是阅读中有一定难度的阅读方式。阅读方法的学习与阅读能力的训练应融合起来。明确:显然是第三只猫。教师启发:请同学们认真比较这三只猫,思考以下问题:[多媒体镜头2]思考讨论1.开始时“我”对第三只猫的态度是怎样的?为什么和对前两只猫有很

5、大不同?(请从多角度进行比较分析)2.为什么最后“我”对第三只猫的死比以前两只猫的亡失又要“更难过得多”?3.作者通过写第三只猫的遭遇想告诉我们什么?下面请小组同学讨论后回答。(同学讨论,教师巡视、点拨)既然是比较阅读,就要能从多角度展开,将异与同分析透彻。这些阅读都为后面把握课文作准备,学会有步骤逐层深入地分析课文。好,请同学分别来回答以上几个问题。注意回答时尽量用文中语句来解答以上问题。师生讨论后明确:1.开始时,“我”不喜欢第三只猫是因为它从来历、外形、性情上看都不及前两只猫。(1)来历:第三只猫本是被人遗弃的,是“我家”出于怜悯拾来的,而第一只猫是从隔壁要来的,第二只猫是从舅舅家要

6、来的。(2)外形:第三只猫毛色花白,并不好看,又很瘦,烧脱了好几块毛之后,样子更难看了,第一只猫则白雪球似的可爱,第二只猫浑身黄色,也很可爱。(3)性情:第三只猫不活泼,忧郁,懒惰,第一只猫很活泼,第二只猫更加活泼。所以第三只猫大家都不喜欢它,而第一、二只猫则是家中的宠物。教师引导学生选准角度分析,鼓励学生阅读时的合作交流,为的是培养学生在解决问题的同时能发现新的问题;在这种不断发现问题的过程中,学会深度的阅读,从而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2.对第三只猫的死更难过,是因为它的死,责任在“我”。我因为不喜欢它,而主观臆断,断定鸟是它咬死的,暴怒之下,用木棒打它,它是被“我”打伤而死的,而且这个过

7、失是无法补救的。又因为这种负罪感不能消失,见了猫就会触发灵魂的伤痛,所以“永不养猫”。3.(这个问题,同学可各抒己见,提出自己的看法,老师适当归类。)从第三只猫的遭遇我们可以看出作者想告诉我们的可能有以下几方面,比如:(1)讲了做人的道理,一个人无论做什么事,都不能凭个人的好恶、私心和偏见加以处置,否则就会出差错,甚至造成无法补救的严重过失;(2)作者是一个严于律己、知错就改的人;时刻抓住整体把握课文这一思路,是正确理解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