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秋高中地理 第3单元 从圈层作用看地理环境内在规律 单元活动 学会应用地形图同步学案 鲁教版必修1

2018秋高中地理 第3单元 从圈层作用看地理环境内在规律 单元活动 学会应用地形图同步学案 鲁教版必修1

ID:47818861

大小:529.5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9-11-16

2018秋高中地理 第3单元 从圈层作用看地理环境内在规律 单元活动 学会应用地形图同步学案 鲁教版必修1_第1页
2018秋高中地理 第3单元 从圈层作用看地理环境内在规律 单元活动 学会应用地形图同步学案 鲁教版必修1_第2页
2018秋高中地理 第3单元 从圈层作用看地理环境内在规律 单元活动 学会应用地形图同步学案 鲁教版必修1_第3页
2018秋高中地理 第3单元 从圈层作用看地理环境内在规律 单元活动 学会应用地形图同步学案 鲁教版必修1_第4页
2018秋高中地理 第3单元 从圈层作用看地理环境内在规律 单元活动 学会应用地形图同步学案 鲁教版必修1_第5页
资源描述:

《2018秋高中地理 第3单元 从圈层作用看地理环境内在规律 单元活动 学会应用地形图同步学案 鲁教版必修1》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单元活动 学会应用地形图1.了解地形图和等高线地形图的概念和作用。2.理解地形图的基本特征,掌握地形图的判读方法。(重难点)3.掌握地形剖面图的判读与绘制方法,学会运用等高线地形图和地形剖面图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重难点)[自主预习·探新知]教材整理1 认识等高线地形图阅读教材P72~P73图344部分,完成下列问题:1.地形图(1)概念:按照一定的投影方法、比例关系和规定符号,把真实地形地貌描绘在平面上的一种地图。(2)表达方式:通常用等高线来表示地形的高低起伏。(3)作用:反映地面的实际高度、起伏状况,并具有一定的立体感。2.等高线的判读符号部位等高线分布特征A鞍部两侧等高线闭合,且

2、数值相等B山谷由低处向高处凸出,海拔较两侧低C山脊由高处向低处凸出,海拔较两侧高D陡崖若干条等高线重叠在一起E缓坡等高线分布稀疏,单位水平距离内的高差较小F陡坡等高线分布密集,单位水平距离内的高差较大教材整理2 地形图的判读阅读教材P73~P74图348部分,完成下列问题:地貌类型判读依据盆地等高线闭合,数值内小外大,中部稀疏,边缘密集丘陵海拔500米以下,地面有起伏,相对高度较小,坡度较为和缓沙丘各点之间高差很小,地势较平坦,等高线的小圆弧指示沙丘的迎风坡岭谷相间山岭处等高线向低处凸出,山谷处等高线向高处凸出,山岭和山谷相间教材整理3 地形剖面图的判读与绘制阅读教材P74~P77活动部

3、分,完成下列问题:1.判读:抓住剖面线的起点、终点、经过的最高点和最低点、转折点等。2.作用:直观显示某一方向上的地势起伏状况和地面坡度陡缓。3.绘制步骤(1)绘制剖面图的水平基线。(2)确定适宜的垂直比例尺,画出纵坐标,规定剖面基线所代表的高程。(3)从剖面线与等高线所交各点向剖面图的水平基线作垂线,根据各点对应的高度对照剖面图的纵坐标,标出相应各点。(4)把这些点用平滑的曲线连接起来。正误判断:(1)等高线图上的高度值有时可能为相对高度。(  )(2)等高线均为闭合曲线。(  )(3)等高距是指相邻两条等高线之间的图上距离。(  )(4)等高线闭合,数值内小外大,中部稀疏,边缘密集,

4、表示的地形类型是山地。(  )【提示】 (1)× 等高线是海拔相等的点连成的线,等高线地形图表示高度的数字均为海拔(绝对高度),不可能是相对高度。(2)√ 等高线均为闭合曲线,只是有的不能在一幅图上完全呈现出来。(3)× 等高距是一个高度数(即相对高度),不是两条等高线之间的图上距离。(4)× 该等高线地形图表示的地形类型是盆地。[合作探究·攻重难]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与应用为了发展旅游经济,我国南方某市计划在本市某处进行旅游开发建设。下图为该市旅游规划图。【思考交流】1.图中地区的地形分布特点是什么?【提示】 地势西北高,东南低;西北为山地,东南为平原。2.说出图中河流的大致流向。【提示

5、】 自西北流向东南。3.在观景台M、N间修建一条“森林氧吧路”,说明其呈蛇形的理由。【提示】 沿等高线延伸方向修建,路线平坦。[归纳总结]图甲1.等高线的基本特征(1)同一条等高线上海拔高度相等。如图甲中a=b=50m。(2)等高距全图一致。如图甲中100-50=150-100=50m。(3)等高线均为闭合曲线,只是有的不能在一幅图上完全呈现出来。如图甲中a、b所在的等高线情况。(4)等高线一般不相交、不重叠,但在悬崖峭壁处,等高线可以重合。如图甲中c处所示。(5)等高线疏密反映坡度陡缓,两等高线之间图中间距愈大,等高线愈稀疏,则坡度愈缓。如图甲中b处较d处坡度较陡。2.等高线地形图中的

6、计算问题(1)两地或陡崖相对高度的计算方法:(n-1)d≤ΔH<(n+1)d。其中n为两地或陡崖处汇集的等高线条数,d为图中的等高距。注意:两地之间相对高度不能等于(n+1)d。(2)局部小范围闭合等高线:在数值不同的相邻两条等高线之间的闭合区域,其中心高度判断规律是:“大于大的,小于小的。”如图甲中A点的海拔低于10m,图乙中B点的海拔高于20m。图甲       图乙1.下图为某地等高线示意图。读图,回答(1)~(2)题。(1)关于上图的说法,正确的是(  )A.甲、乙两山相对高度为2470米B.CD是山谷,EF是山脊C.H在西南坡上,阳光充足D.H地比B地降水多(2)图中,有一处陡

7、崖适合户外攀岩运动。运动员从崖底攀至陡崖最高处,高差可能有(  )A.101米  B.198米C.298米D.601米(1)D (2)C [第(1)题,读图可知甲、乙两山相对高度为(1320~1150)米(即170米);CD是山脊,EF是山谷;H地在东南迎风坡上,降水比背风坡的B地多。第(2)题,图中陡崖处有2条等高线重合,等高距为200米,陡崖的相对高度200≤H<600,故选C。]地形剖面图的绘制步骤地形剖面图是指沿地表某一直线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