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近海环境污染现状与控制对策

我国近海环境污染现状与控制对策

ID:47820764

大小:41.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11-16

我国近海环境污染现状与控制对策_第1页
我国近海环境污染现状与控制对策_第2页
我国近海环境污染现状与控制对策_第3页
我国近海环境污染现状与控制对策_第4页
我国近海环境污染现状与控制对策_第5页
资源描述:

《我国近海环境污染现状与控制对策》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我国近海环境污染现状及其控制对策王庆仑106040158【摘要】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中国近海的环境污染问题也越来越来严重,现在中国成了世界上环境污染最严重的地方之一,对于治理近海的环境污染,这一市场无力解决的外部性问题,必须由强有力的政府来全面处置。制定循环经济战略、依法规约政府、升格目前的国务院直属的国家环境保护总局为超正部级的环境资源部——国务院组成部门,授予其更大的权力才是彻底遏制各地环境恶化趋势的根本措施。【关键词】近海污染状况;环境治理;治理对策一、我国近海环境污染现状及评价(一)全海域环境质量状况1.我国海域海水环境质量据2005年《中国海洋

2、环境质量公报》,我国海域总体污染状况仍未好转,近岸海域污染形势依然严峻。全海域未达到清洁海域水质标准的面积约13.9万平方公里,基本维持在近年平均水平。严重污染海域仍主要分布在辽东湾、渤海湾、长江口、杭州湾、江苏近岸、珠江口和部分大中城市近岸局部水域,面积与2004年基本持平。如在渤海海域,未达到清洁海域水质标准的面积约2.0万平方公里,占渤海总面积的26%。在东海海域,未达到清洁海域水质标准的面积约6.5万平方公里。严重污染海域主要集中在长江口、杭州湾和宁波近岸。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海洋环境污染一直比较严重。其中,我国近海水质劣于一类海水水质标准的面

3、积,从1992年的10万平方公里,上升到1999年的最高值20.2万平方公里,平均每年以14.6%的速度增长。1999年以后,我国的海洋环保工作初显成效,总体污染状况得到改善,污染加重的势头得到遏制,全海域未达到清洁海域水质标准的面积由1999年的20.2万平方公里,逐年下降到2004年的16.9万平方公里,减少了16.3%,环境污染状况得到了初步的改善。对于渤海、黄海、东海、南海四海区的2001—2004年海水环境污染状况研究表明:在渤海、黄海、东海和南海四个海区中,渤海和东海海水污染程度较重。2.主要入海口海域污染状况20世纪末以来,由于江河携带大量陆源

4、污染物入海,我国近岸2/3的重点海域受到营养盐污染。其中,辽河口、大连湾、胶州湾、长江口、杭州湾、象山湾、三门湾、乐清湾、闽江口、珠江口等海域污染较重,且污染范围不断扩大,大部分河口、海湾以及大中城市邻近海域污染日趋严重。3.海洋生物质量状况海洋生物是海水环境和沉积环境污染的直接受害对象,并且海洋环境中的污染物对海洋生物质量的影响具有累积作用,其体内的污染物含量反映了其生存环境的质量,可食用底栖生物质量的好坏对人体健康更是有着直接的影响。目前,我国海洋生物质量状况并不乐观,主要表现为:海洋生物结构失衡,珍稀濒危物种减少;主要经济生物体内有害物质残留量偏高;沿

5、岸经济贝类卫生状况欠佳。4.近海沉积物环境质量现状从1999到2004年海洋沉积物质量监测结果表明,我国近海和远海海域的海洋沉积物质量总体上保持良好,沉积物污染的综合潜在生态风险较低,但部分近岸海域沉积物受到污染比较严重,尤其是一些河口、海湾的沉积物污染较重。5.海洋生态环境状况海洋生态环境恶化主要表现在:沿岸和近海海域多数传统优质渔业资源日趋枯竭,导致海洋生物资源严重衰退,一些珍稀物种处于濒危状态;富营养化及营养盐失衡,生物群落结构异常;河口产卵场严重退化,部分产卵场正在逐步消失,生境丧失或改变等。除了远海海域因离岸较远而环境良好以外,沿岸和近海海域已有相

6、当部分受到一定程度的污染,环境质量普遍下降。(二)我国海洋环境质量评价我国海域未来几年污染仍将以营养盐为主要污染物,受污染的海域面积在短期内不会有明显减小,在某些海域污染状况仍将持续处于严重状态,赤潮的发生次数和影响面积在短期内不会得到有效控制,赤潮仍将是主要的海洋灾害。海洋生态所承受的负重仍然非常沉重,需要加大对海洋环境治理的力度,以实现我国海洋经济的持续发展。二、我国海洋环境污染的成因(一)海洋污染源的形成1.陆源污染海洋污染物总量的85%以上来自于陆源污染物,其成分主要是化学需氧物质、氨氮、油类物质和磷酸盐四类,合计占总量的95%以上,还有硫化物、锌、

7、砷、铅、铬、挥发酚、氰化物、铜、镉、汞等。陆源污染物主要来自于工业三废、城镇生活垃圾、农业养殖使用的化肥、农药和禽畜粪便等。因此,陆地污染源可分为四类:工业污染源、生活污染源、农业污染源和陆上养殖污染源。2.不合理的海洋开发和海洋工程兴建我国曾在20世纪50年代和80年代分别掀起了围海造田和发展养虾业两次大规模围海建设热潮,使沿海自然滩涂湿地总面积缩减了约一半。其后果是滩涂湿地的自然景观遭到了严重破坏,重要经济鱼、虾、蟹、贝类生息繁衍场所消失,许多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绝迹,而且大大降低了滩涂湿地调节气候、储水分洪、抵御风暴潮及护岸保田等能力。据不完全统计,我国

8、沿海地区累计已丧失滨海滩涂湿地面积约119万公顷,另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