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7826824
大小:177.50 KB
页数:12页
时间:2019-11-18
《辽宁省沈阳铁路实验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沈阳铁路实验中学2018-2019学年度下学期期中考试高二历史时间:90分钟分数:100分一.选择题(32*1.5=48分)1.西周国都的近郊称为乡,主要居住着平民,乡的长官为乡大夫。根据《周礼》记载,乡大夫每三年对平民的“德行道艺”进行考核,将胜出者推荐给朝廷。这表明西周时期()A.削弱了诸侯国权力B.孕育了后世的选官制度C.破坏了世卿世禄制D.出现“礼崩乐坏”的迹象2.有学者指出:封土赐民之制,是造成春秋以来割据局面的基础。谷禄官俸制度兴起后,“臣下无土地人民以为抗上之资,任之即官,去之即民。”这一转变()A.逐渐动摇了世卿世禄制B.巩固了西周的宗法制度C.防止了地方势
2、力的勾结D.促进了小农经济的发展3.战国时期,在众多诸侯国中,居于行政位置上的不再是拥有封地的世袭领主贵族,而是由君主任命、领取俸禄、可随时罢免的国家官吏。这说明战国时期( )A.世袭贵族特权已被废除 B.官吏选拔制度尚未确立C.任人唯贤取代任人唯亲 D.政权形式凸显君主集权4.终汉武帝之世,汉初封侯的143人中,只剩5侯;武帝因功封侯的75人中,失侯的68人;推恩封侯的175人中,失侯的113人。据此推知汉武帝( )A.在封侯问题上反复无常
3、 B.以政治统一促思想统一C.从根本上解决割据问题 D.以此加强专制中央集权5.唐代士人将“始不以进士攉第,不娶五姓女,不得修国史”称为“平生有三恨”宋代士人把“入翰林,加金紫,知贡举”,叫做“平生美事三者并集”:把“不历中书”、未拜相,叫做“生平不足”,据此可知唐宋社会( )A.由世俗贵族社会逐渐向平民社会转化B.科举制发展使传统宗法观念日益淡化C.商品经济发展促进了价值追求的变化D.从以门阀为中心转化为以品官为本位6.秦朝到元朝地方管理机构演变情况表年代省数道、路数州数郡(府、国)数县(侯国)数秦始皇二十六年————
4、——36不详西汉平帝(1—5年)————131031578东汉顺帝(126—144年)————131051180隋大业五年(609年)——————1901255唐开元二十八年(740年)——15道——3281573宋宣和四年(1122年)——26路288——1234元朝12省183路——971425上表是根据历代《地方志》整理而成,反映出从秦朝到元朝( )A.增设地方行政层级以减轻中央的负担B.加强君主专制统治的方式不变C.增设地方行政层级以加强对地方控制D.州郡等地方行政区的权力不变7.唐朝初年,皇帝授予一些官员“同中书门下三品”、“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参议朝政”、“
5、参知机务”之类的名号,让他们参与宰相事务,共议军国政事。这一措施( )A.巩固了三省长官的地位B.加剧皇权与相权的矛盾C.解决了效率低下的问题D.分化相权并加强了皇权8.翰林院始设于唐朝,原本是政府网罗各色艺能人士的机构。明清时翰林院地位迅速上升,进士前二甲方能人翰林院,翰林学士多为皇室子弟侍读,内阁或军机重臣也皆出翰林。翰林院职能的演变( )A.是对科举制度的发展和完善B.适应了中枢权力机构的调整C.促使了明初丞相制度的废除D.是皇权极端加强的重要原因9.随着内阁制度的形成,诸司在上疏之前,对重大问题的处理一般得与内阁商议,以达成谅解。同时,内阁与拥有执行权的六部相互
6、配合、制衡,提高了行政质量与效率。这反映了明朝( )A.内阁拥有一定议政权 B.削弱六部加强君权C.创设了集体议事制度 D.分割事权相互牵制10.清代军机处有官无吏,因此其洒扫庭院.勤杂送水等工作皆由15岁以下不识字的儿童充任.这说明清代军机处( )A.独掌政务决策大权B.职官简练,事务清闲C.理政人员素质低下D.重视保密,较为封闭11.民间有许多关于二十四节气的谚语,如“节气不等人,春曰胜黄金”、“清明前后,点瓜种豆”、“过了芒种,不可强种”等。由此可见,我国古
7、代农耕文明( )A.以天人感应理论为基础B.注重协调南北方社会生产节奏C.崇尚人与自然和谐共生D.是统治者重视发展科技的结果12《耒耜经》记载:“进之则箭下,入土也深;退之则箭上,入土也浅。……江东之田器尽于是。”这一农具( )A.由西域传入 B.属水力灌溉工具C.在东汉时普遍使用 D.在当时的江南地区广泛使用13.秦汉时期,漕运为东西方向,漕粮通过黄河、渭河由东向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