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清代科举制度中的发领落卷政策【】

试论清代科举制度中的发领落卷政策【】

ID:47842333

大小:78.50 KB

页数:21页

时间:2019-11-24

试论清代科举制度中的发领落卷政策【】_第1页
试论清代科举制度中的发领落卷政策【】_第2页
试论清代科举制度中的发领落卷政策【】_第3页
试论清代科举制度中的发领落卷政策【】_第4页
试论清代科举制度中的发领落卷政策【】_第5页
资源描述:

《试论清代科举制度中的发领落卷政策【】》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试论清代科举制度中的“发领落卷"政策贺晓燕中国古代的科举取士制度Z所以能持续发展到清代,主要是靠它的公正性,为此,历朝“政府采取各种办法,千方白计地保证这种制度的威信清政府为维护科举収士的公正性,在整个考试过程中的各个环节,以及考试场所、阅卷考官等诸多方而,有一套堪称有史以来最为严密的制度。其中,与落第者关系最为密切的“发领落卷”政策,可谓颇具人性化Z创举。“发领"一•词,原为历史典籍中用语,现代汉语并无这一用法,从词语本义看,“发”是从制定政策的朝廷角度看,“领”是从享受政策的落笫丄子角度讲,“发领落卷

2、"即由朝廷将落卷发还给落第者,由其领冋阅看。为尊重史籍,本文仍采用“发领落卷"Z说,特此声明。按规定,未中式Z卷皆为落卷,发领落卷仅针对本科应试者,在乡试、会试开榜后,由礼部、顺天府等处出示,于十H内令落第丄子阅看或领回落卷,以示至公。发领落卷的实施,旨在令士心悦服,不仅体现出清政府在关爱落第士子、调整社会心理及保持社会稳定上所作的努力,而且它对科举考试中阅卷程序及考官阅卷态度等各个方面也起到了匡正和完善的作用。其影响不单在清代,就是对我们今天的考试制度的改进也有着不可忽视的借鉴作用。因此,完整地弄清楚这

3、一制度的缘起、发展及实施效果,对认识清代科举制度尤其是科举落第政策,无疑是冇帮助的。

4、李弘祺:《宋代官学教冇与科举》,第230-231页,台北联经出版事业公司,1994年6月初版。2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藏《宫中朱批奏折》,文教类,57:39,雍正元年礼科掌印给事中缪沅奏。?叶梦珠:《阅世编》卷2,《学校五》,第46页,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年6月。-魏彖枢:《寒松堂全集》卷4,《再陈科场条例等事毓》,第104页,中华书局,1996年8月。'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藏,顺治朝题本,礼部尚书胡世安陈科场条例题本(顺

5、治十二年二刀初七LI),载《历史档案》1987年第3期第17-18页。•、“发领落卷"之沿革及相关规定1,缘起与定制凡生员参加乡试未被录取者,举人参加会试未被录取者,即为落笫,亦称下第。自开科以來,中式者少,落第者多。“每逢撤闱,向隅而泣者众矣。且孤寒下第,盘费几尽,欲归无路,情亦可悯。然欲使下第Z人,群知悦服,势有所不能。惟以秉公甄拔,妥善安抚,尚可抚慰下第者Z心灵,使抡才人典,为天下士子所共仰呢。显然,如何妥善安抚落第士子,已引起统治者的重视,并且成为清代科举制度中的-•项重要内容。清初,乡、会试后,

6、中式者试卷交到礼部懒勘备查,其余皆废弃。有好事者将本府县考生的落卷收归,每卷以二、三钱出售,俟有志Z士购阅。士了亲眼看到自己的落卷,“其间点窜,往往有未竟,甚或不染一笔者,亦付之无口J如何也出。原來,考官阅卷,初行“公阅公荐”,即考生试卷先由弥封所弥封之后,交给眷录所,由眷录所将考生写的墨卷眷录为朱卷,并由对读所对读之后,才开始阅卷。主考与各房官同坐一堂,随分随阅,随取随呈,而去取权衡,专在主考。这种阅卷方式的本意是:“一人询可以行私,而众人遂可以祛弊。曲然而,往往考官及同考官尚未将所分试卷全部阅完,应取

7、的正额已满,“余卷未闻者甚多,或粗阅询一二张,或未加批改一句一字兀,以致各落榜牛:甚是怨恨。试想,落第者失意科场之后,有一个迫切而焦急的愿望,就是希望尽快看到口己的考卷,看到考官的批语,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弄明白口己落榜的原因,才能做到内心平复而不致生事。顺治十二年(1655),户科给事中宋牧民条奏:“天下太平Z本,在于人才,取贤Z准绳,在定闱例。作为考官,务须精心细阅,遍加批点,即文不中式,要抹出不中缘故。川这一年乙未科会试落卷,贮放在顺天府,“许贡生赴阅,限六口内,不得领I叫叭这是以前从未有过的,这一举

8、措,意义非凡,允许落第士子亲白阅看落卷的做法,为H后发领落卷的推行开启了先例,奠定了重要基石。正如左都御史魏象枢所言:“国家至公者莫为科目,而最要者莫如考官。必上体朝廷吁俊之心,下鼓士子读书之气,选举严而名器重,乃可以收人才之效也。皿然仏公阅公荐Z法在施行中弊端FI显:有的考官阅文草率,将荒谬疵蒙Z文取中,最终却因无法查出而逃避究诘。如此一来,公阅公荐既为考官“藏污纳垢Z妙法,又为卸责分罪Z美名,而非实实遵行者也皿。因此,顺治十四年,作了改进,’'闱中阅卷,停其公阅公荐出,改为分房阅卷,即每房考官分领若干

9、,并于朱卷卷面上印上该房印章,无论考生屮式与否,考官都应各列衔名并详注批语。若某房作弊,即可查出,将该房官处分。如此一来,各房官亦谨慎阅卷,不敢草率行事而屈抑人才。分房阅卷提高效率的同时,也给某些考官提供了舞弊的机会。康熙七年,进一步修止,同考官给考官的荐卷应放置在中间案上,“御史验明内无私通小贴,方送主考收阅”。各房落卷,同考官需批出不中缘由,开榜后,令本生阅看朱卷,官员不许藏匿勒索。“如同考官妄抹佳文,本生即赴部貝•呈,验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