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情民情 日记

村情民情 日记

ID:47883312

大小:13.81 KB

页数:7页

时间:2019-12-01

村情民情 日记_第1页
村情民情 日记_第2页
村情民情 日记_第3页
村情民情 日记_第4页
村情民情 日记_第5页
资源描述:

《村情民情 日记》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第1篇第2篇第3篇第4篇第5篇更多顶部目录第一篇:情暖农家活动民情日记第二篇:日记百姓民情情牵百姓冷暖第三篇:民情日记民情调研第四篇:民情日记第五篇:民情日记更多相关范文正文第一篇:情暖农家活动民情日记夏日走访送清凉-"情暖农家"活动民情日记妇联主席周栋青2014年8月3日星期六晴7月25日,我县全面启动了"人民在心中,转型我先行,八区建设当先锋"主题实践活动。广泛征求基层群众和社会各界的意见建议,是开展这次主题实践活动的关键环节,又适逢"八一"建军节,做好"八一"慰问工作,对于践行群众路线、转变干部作风、保障经济发展具有较强的促进作用。在"情暖农家

2、"活动中,我所分包的村是梁徐店村,该村是个千余人口的村庄,经济条件比较落后。自从和梁徐店村结缘后,该村的群众生活状况和村情发展情况,就成了我的牵挂。8月3日,我带着"人民在我心中,转型我先行,八区建设当先锋"主题活动的调查问卷,和县妇联副主席马芳及一名工作人员来到了梁徐店村。经过前几个月的接触,梁徐店村里的村民有不少人已经认识我了。一走进村里,就有几个健谈的村民过来和我搭话,他们言语质朴,态度诚恳,从个人经历到家长里短,从以前的困难境遇到如今的幸福生活,无话不谈。我深切地体会到,村民们"倾诉"的意愿很强烈,愿意和我交流,敞开心扉互相沟通,即使是第一次

3、见面,也毫无陌生感。贫困户李春香告诉我,她丈夫患了癌症,家里因看病花去了全部积蓄,还欠了8万元的债,想申请低保,我认真地记在了随身带的笔记本上。我们妇联一行人,就这样,一边向大队部走,一边和街道上的群众聊天,顺便将带来的调查问卷发给大家,他们填好后,由村小组长负责将调查问卷收回。到了大队部,我们和村两委班子成员一起组织党员代表、村民代表等16余人,围绕如何破解转型发展难题、如何加快转型发展进程、如何服务"八区"建设和重点项目、如何改善民生提升生活水平、如何提高为民服务质量和水平等内容开展了座谈讨论会,会后发放了主题实践活动征求意见表和调查问卷。从梁徐

4、店大队部出来,我又和村支部书记付怀德和妇代会主任宋小蕾先后来到贫困户闫怀德、付怀喜、刘秀荣家中,在看望他们的同时,顺便给他们发放了基本科技致富的书籍,希望他们早日脱贫致富。第二篇:日记百姓民情情牵百姓冷暖日记百姓民情情牵百姓冷暖自2014年以来,我镇开展了以“记民情解民忧暖民心”为主题的“民情日记”活动。九年来,镇、村干部共记载“民情日记”28569篇,为民办好事实事5708件/次,办结率达93.2%,群众满意率达100%。以“串百家门,知百家情;解百家难,连百家心;办百家事,致百家富”为目的的“民情日记”活动,引导了农村产业发展,推动了农村生态建设

5、,增进了农村民生福祉,可谓“小本子记出大文章”。2014年“民情日记”活动作为先进性建设长效机制在全省推广,2014年再获全省固本强基创新成果奖。一、记民情,小日记导引“大航向”。“生产发展”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物质基础,通过开展”民情日记”活动,促使干部经常下乡进村入户,及时了解农民需要什么,群众盼望什么,希望干部做什么。从而为镇党委、政府决策提供了真实、及时的第一手材料,确保了决策的科学、可行,有效地导引产业发展思路,促进了农村经济发展。如干部下乡了解到我镇气候、土质适宜种植蚕桑,农户有20多年的种桑养蚕经验,但因农民缺乏组织、种植分散、规模小

6、。镇党委、政府展开细致的调研,制定了“山上抓竹木,山坡抓水果,山下抓蚕桑”,走蚕桑“一乡一品”的发展道路。镇设立了蚕桑生产领导小组和办公室,村设了蚕桑专干,组建了蚕桑协会,建立了“公司+基地+协会+支部”1的生产模式,形成龙头带动、基地保证、协会促进、支部加强的蚕桑产业发展模式。出台了各项优惠政策,鼓励群众大面积连片种植蚕桑,做大做强蚕桑产业。全镇现保有桑园面积达到了13000多亩,亩桑产值达4828元,蚕农人均收入达18280元,年产茧达到了2万担,产值达3000多万元。2014年我镇被评为“省级蚕桑专业镇”,2014年获全国蚕桑科普教育先进单位称

7、号。又如干部下乡了解到近年珠三角地区来我镇度假休闲、观光旅游的人群络绎不绝的情况。针对此形势,我镇在积极引导蚕农利用现有的蚕房设施等条件,多方筹措资金兴办蚕桑科普教育农家乐,不仅让成人游客在得到休闲度假同时,也让小游客受到很好的蚕桑科普教育。此外,我镇还引导蚕农,企业深挖掘蚕桑资源,大力开发桑椹酒、桑叶茶、蚕沙枕、蚕桑食用菌等旅游产品,提伸蚕桑产业附加值。我镇通过延伸蚕桑产业链、将种蚕桑产业与旅游产业结合起来,打造立体的生态产业,为生态农业指明前进方向。五年间我镇因蚕桑产业带动农民增收人均达1200多元,做到真正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实现绿色崛起。二、

8、解民忧,小日记推动“大建设”。近年来,在开展“民情日记”活动中,镇、村干部深入各村了解山林确权状况。镇党委、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