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绍兴市高三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调测理综生物试题含答案

浙江省绍兴市高三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调测理综生物试题含答案

ID:47907139

大小:276.97 KB

页数:8页

时间:2019-10-23

浙江省绍兴市高三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调测理综生物试题含答案_第1页
浙江省绍兴市高三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调测理综生物试题含答案_第2页
浙江省绍兴市高三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调测理综生物试题含答案_第3页
浙江省绍兴市高三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调测理综生物试题含答案_第4页
浙江省绍兴市高三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调测理综生物试题含答案_第5页
资源描述:

《浙江省绍兴市高三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调测理综生物试题含答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绍兴市2016届高三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调测理综生物试题1.下列有关细胞结构和功能的叙述,错误的是A.部分小分子物质也可能通过胞吐的方式运出细胞B.经高尔基体加工的蛋白质可以留在细胞内发挥作用C.物质进出细胞有赖于细胞膜中各种组分的不不动移动D・有载体参与的扩散速率通常小于无载体参与的扩散速率2.下列关于细胞周期和细胞分裂的叙述,正确的是A・有丝分裂后期细胞中姐妹染色单体移向两极B.核内存在DNA双螺旋解开的细胞处于Gi期或S期C.洋葱根尖细胞内有成对的同源染色体,但其分裂时无法形成四分体D.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通过交叉导致片段断交换3.下列有关神

2、经冲动的产生、传导与传递的叙述,正确的是A.神经细胞去极化过程中,细胞内NaSlC不断变小B.神经细胞反极化过程中,ATP/ADP无明显变化C・神经细胞复极化过程中,细胞膜对F的通透性不断增大D.兴奋从神经细胞传递到肌纤维时,突触后膜上乙酰胆碱受体不断增加4.下图中甲、乙、丙分别表示人体细胞中遗传信息的传递和表达过程。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甲、乙、丙三过程所用原料都有核昔酸,参与甲过程的RNA有三类B.甲、乙、丙三个过程中只有一个过程能在胰岛0细胞核内进行C・甲、丙过程中对模板信息的读写都从右向左D.甲、乙、丙三过程均有氢键的破坏和形成5・研究者以不同浓度的赤霉素(G

3、A3)和聚乙二醇(PEG)处理鸡冠花种子,研究它们对种子发芽势及对萌动种子呼吸速率的影响,结果如下图。(发芽势指种子从发芽开始到发芽高峰时段内发芽种子数占测试种子总数的百分比。)药剂浓度(mg/L)・♦•GA3处理种孑訂吸速率f-3处理种子发芽势•*•PEG处理种子呼吸速率一•一PEG处理种干发芽势〔20)、#〕谢®客生据图分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在0-400mg/L范围内,PEG对发芽势具促进作用,且促进效应随浓度升高而增强B.相同浓度的GA3促进种子发芽势的效应比PEG低C.种子呼吸速率越强,发芽势越强D.若在GAs处理组中同时施用一定量的脱落酸,则种子的发芽

4、势会降低6・埃博拉病毒(EBV)是一种遗传物质为单链RNA的逆转录病毒,死亡率高达90%o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人体对EBV的防御属于特异性免疫B.未感染过EBV的个体,体内也能合成与EBV相对应的特定抗体分子D.C.EBV上的抗原分子被降解为肽后,移动到巨噬细胞表面再与MHC结合形成复合体在宿主细胞内通过逆转录酶催化合成子代EBV的遗传物质30・(14分)图1为卡尔文循环示意图。图2为某研究小组测定密闭温室内CO?浓度变化结果。(该研究选择的实验材料和条件:①选择水稻幼苗为实验材料;②设置15°C恒温为实验温度(假定此温度下呼吸速率保持稳定);③实验连续持续两昼夜,

5、白天为自然光(1)在有光条件下,水稻吸收的CO?与RuBP结合形成六碳分子,再转变为3■磷酸甘油酸,3■磷酸甘油酸接受来自NADPH的氢和ATP的,而形成三碳糖,该三碳糖由(填元素符号)组成。(2)a点水稻叶肉细胞产生ATP的细胞器有o(3)与b点相比,d点的光合速率(“较高”、“较低”、“相等”)。c点对应的条件下,若适当增加温室内CO?浓度(其他环境因素不变)光合速率(“增加”、“减少”、“不变”)。(4)在48小时的实验过程中,水稻体内的有机物总量(“增加”、“减少”、“不变”)。实验过程的前24小时的平均光照强度(“〉”、“V”、“=”)后24小时。30.(

6、1)磷酸基团C、H、0、P(2)叶绿体和线粒体(3)较低不变(4)增加V31.(12分)骨骼肌的生理活性随离体时间延长逐渐减弱。研究者为了确定离体骨骼肌再植的合理条件,采用生物荧光法测定离体后骨骼肌每间隔lh骨骼肌中ATP的含量,以判断骨骼肌的生理活性状况。实验材料与用具:室温下(18-20°C)保存的兔前肢的骨骼肌、荧光素酶缓冲液、荧光素酶一荧光素粉剂、不同离断时间后的骨骼肌样本、生物发光计。(说明:①在有氧气和ATP的条件下,荧光素酶能催化荧光素的氧化而发出荧光;②生物荧光法测定ATP含量的具体方法不作要求)一、实验思路①绘制ATP标准荧光发光曲线(见图1):②

7、测定骨骼肌样本液中ATP随时间下降百分比值:将在适宜的氧浓度条件下,离体后15min骨骼肌中ATP荧光发光量作为对照组。每隔lh测定适宜氧浓度和缺氧下,C再分别与对照组相比,得其比值。③得数据。请回答(1)补充完善实验思路(2)预测实验结果(设计一个坐标系,并绘制缺氧和适氧条件下,预测的ATP比值变化曲线)(3)分析与讨论①该实验中可以用ATP荧光发光量代表ATP含量的主要原因是。②随着缺血、缺氧时间的延长,需氧呼吸经循环和电子传递链释放的能量②统计、分析31・(1)②不同离体时间骨骼肌样本的ATP发光量②柠檬酸(18分)猪(2n=38)的性别决定方式为XY型。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