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比较中体会(王文斌)

论文比较中体会(王文斌)

ID:47912211

大小:21.50 KB

页数:2页

时间:2019-10-24

论文比较中体会(王文斌)_第1页
论文比较中体会(王文斌)_第2页
资源描述:

《论文比较中体会(王文斌)》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教学论文比较中体会,归纳中收获无锡市峰影小学王文斌王荣生教授认为,从教学内容角度评价一堂语文课,要冇9级累进标准,但“好课”的进一步认定,还需要把9级累进标准放置在与而一堂课后一堂课、前一周后一周乃至前一学期后一学期的关系之屮,即要善于前后对照,关注教学内容的连续性考察。而在一些公开课的的观课评教中,这一点儿乎被淡忘了。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说:“比较是一切理解和思维的基础;我们都是通过比较來了解世界的一切。”作为教学常态课,我在教学中,用心观察同一•课文或前后课文的异同部分,精心选择或创生同中有异、异中有同的语文教学内容,尝试

2、着用比较的方法,促使学生达成语文课程目标。一、同文体比较,掌握文体特点。同单元的课文一般体裁相同的,冇的在文体上是同类的。根据单元教学的整体需耍以及课文在整个单元价值体系中所处的位置,从两篇课文的教学价值中选择适当的核心价值点,将教学内容集中起来,进行教学目标定位和比较教学,能帮助学生建构某一文体的知识模块,落实该文体的语言训练目标。《13秦兵马俑》和《14埃及的金字塔》都属于说明文,木单元的知识与技能目标是了解说明文的结构和理解说明方法。因此,教学两篇课文时,我采用了同一种教学思路。教学时,分别从文章的中心句入手,让学生通

3、读全文,寻找到总起句和总结句,明确首尾呼应的写法,再围绕屮心句,引导淫生抓住过渡句,体悟文字,感受秦兵马俑的举世无双表现在它的规模宏大、类型众多和个性鲜明,金字塔的举世闻名表现在它的宏伟和精巧。然后,冋归到总结句,激发学生情感。最后,让学生比较两者的异同点,如从文章的体式、说明方法等,学生很快得出:两者虽然同屈说明文,且都是总分总的结构,均采用了首尾呼应的写法。可说明方法上,前者较多地运用了分类别的说明方法,后者新岀现了语言描述、下定义的说明方法。二、同内容比较,认识表达方法。在课文中,有的联系是外显的,冇的联系是隐蔽的、潜

4、伏的,这其中的联系,既有课文意蕴和情韵上的层层递进,也有表现手法上的前呼后应。所以,教师耍引导学生走进课文去发现联系,寻找联系,研究联系。而对于课文中重复出现的内容,试着让学生比较一番,就能促使他们鉴别、熟识作者的创作手法和创作意图。《19我和祖父的菜园子》的第二自然段和第十三自然段,分别对菜园子里的农作物进行了细致描绘。第二白然段的教学,我让学生从册读中感知这是个什么样的园子?学生品词析句后,发现了菜园子色彩丰富,显得很美丽,昆虫充满生机,显得很可爱。第十三自然段的教学,主要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想像画面,体味园屮昆虫、蔬

5、菜、花草充满生气,自由自在。在分角色朗读后,我进一步引导学生探讨两小节的差异,学生体察思微,总结出了它们间的区别:同为景物描写,表达上明显不同:前者是对园了景物的客观描写,即作者的所见所闻,间接传达着作者的喜爱之情;I佃后者是景物融入了作者的主观情感,是融情于景的写法,突出了作品的主题——“一切都活了,要做什么,就做什么,要怎么样,就怎么样,都是自由的”。三、异文体比较,学习写作体式。语言的完整性、条理性、具体性、准确性、和谐性,语言的形彖感、情趣感、分寸感,在课文中有“迹”可循,有“法”可依。所以,对课文独具特色而乂丰富多

6、彩的语言现象,诸如典型的段式结构、特别的谋篇布局等,我们必须敏锐地加以捕捉,让学生学习不同的文体,获取语言规律,积累语用经验,存盘语言养料。加强语言板块Z间的相互呼应,就可以发挥“教材整合”带來的最大效益。《5寻隐者不遇》这课练习中的第四题,要求体会该诗描绘的情景,再写下来。学完古诗,学生基本上能说出诗意。如果要把诗中的情景描绘得生动、具体,就需要学生了解古诗文改写的基木方法。恰好木册教材《25黃鹤楼送别》,属于文包诗的形式,是古诗改写成记叙文的典范。因此,教学中,我充分利用教材资源,先学《25黄鹤楼送别》,引导学生将占诗和

7、故事对照起来阅读,通过诗话互通、情景同现的方式,让他们将诗句和相对应的译句进行比较,逐步懂得古诗改写成记叙文的基本方法,比如怎样把诗中的前因后果理清楚,使得改写成的记叙文与诗在内容上保持一致,怎样把记叙文写得生动,不光有记叙文的写法,还要有诗的意蕴等。再学完《寻隐者不遇》,我就让学生参照第25课,进行仿写,这样,读写有机结合,优化了课程资源。四、异内容比较,拓宽习作思维。苏教版教材中的习作部分,有些能借助于阅读教学,让学生从课文的学习中获得谋篇布局的启示和语言知识的迁移,而有些只是习作情境的创设和静态的、笼统的写作知识的讲解

8、,使得学生在习作时光冇一时的热情,仅冇模糊的目标,怎样来写这篇习作,却无从卜•手。朱熹指出:“占人作文作诗,多是模仿前人而作之,盖学之既久,自然纯熟。”捉供范文,使学生横向比较,能开启他们的习作思维,弓I领他们从模仿走向创新。《习作五》以《迎”六一”征文启事》,引出了习作要求:可以写学科方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