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绿假单胞菌.pdf

铜绿假单胞菌.pdf

ID:48015324

大小:231.51 KB

页数:8页

时间:2020-01-18

铜绿假单胞菌.pdf_第1页
铜绿假单胞菌.pdf_第2页
铜绿假单胞菌.pdf_第3页
铜绿假单胞菌.pdf_第4页
铜绿假单胞菌.pdf_第5页
资源描述:

《铜绿假单胞菌.pdf》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铜绿假单胞菌(也称绿脓杆菌),为革兰阴性杆菌。在自然界分布广泛,对外界环境的抵抗力较其他细菌强,在潮湿环境能长期生存,对干燥也有较强的抵抗力。资料表明,水与铜绿假单胞菌的存在联系紧密。医院内长期潮湿的地方及湿的物品是铜绿假单胞菌贮存的场所。水源污染主要来自人或动物排泄物、人肠道铜绿假单胞菌两个途径。铜绿假单胞菌在污染的水中可较长时间的存留,各种液体药剂,包括眼药水长期放置有可能被铜绿假单胞菌污染,消毒剂、手术器械浸泡液都可能成为铜绿假单胞菌的贮存场所。呼吸机湿化装置及导管可作为传播的直接媒介。铜绿假单胞菌因其生物学特点,营养要求低,潮

2、湿处易生长。大量资料表明医院内病人带菌率很高。人体本身是一个主要的铜绿假单胞菌贮存所,细菌主要存在人体较为潮湿的部位如腋下、会阴部、呼吸道和肠道等。本菌是医院内感染的主要病原菌之一,气管切开和插管、大面积烧伤、恶性肿瘤、免疫力低下、静脉插管及各种侵入性操作的患者易感染本菌,近年来住院患者感染的该细菌多为多重耐药菌,治疗上难度较大。预防措施1、铜绿假单胞菌感染的患者应实行接触隔离,住隔离病室,隔离标志明确、醒目,在隔离病房或者区域的入口处应配备手套、手消毒凝胶、隔离衣及外科口罩;2、医务人员接触患者前,戴好口罩、帽子,穿隔离衣;3、加强

3、医务人员手卫生,接触患者血液、体液、污物后均应洗手。洗手提倡采用流动水洗手,如果手没有明显污染时,可以用消毒凝胶消毒双手;医务人员如手皮肤有破损,不宜护理此类感染性疾病的患者;4、护士对患者导管的各项操作,应先从清洁的部位开始再到污染的部位,避免交叉污染,如进行可能产生气溶胶的操作(吸痰或雾化治疗、纤维支气管镜等)时必须戴标准外科口罩,必要时带保护性眼罩;5、进行床旁检查(如便携式照片、心电图、B超)的仪器在检查完成后用消毒剂进行擦拭消毒;6、如患者需离开隔离病室到医技科室做检查,主管医生应先电话通知该诊疗科室或在检查单上标注患者感染

4、情况,检查完毕患者接触过的物体表面要及时进行消毒处理;7、隔离病室患者接触过的一切物品,如被单、衣物、各类医疗器械、导管等应先行消毒处理,然后再清洁(洗)、消毒、灭菌;8、严格医疗废物管理,患者用过的所有敷料、导管等废物须置入专用黄色医疗废物袋内、封口,锐利器具用后及时放入专用利器盒内,集中焚毁。铜绿假单胞菌和不动杆菌属都是医院感染的重要病原菌。近年来临床上出现了两者对所有β内酰胺类及喹诺酮类抗菌药耐药的多重耐药株,造成治疗的极大困难。2004年5月美国匹兹堡医学中心举行高层专家专题讨论会,内容涉及革兰阴性杆菌(重点为多重耐药铜绿假单

5、胞菌和鲍曼不动杆菌)耐药性的流行病学、耐药机制、防治对策及病原治疗等问题,现就若干主要问题达成的共识作一简述,供读者参考。一、多重耐药株和泛耐药株定义及流行病学一般认为对下列5类抗菌药中(具有抗铜绿假单胞菌活性者)1类以上药物耐药者为多重耐药株,包括头孢菌素类、碳青霉烯类、β内酰胺酶抑制剂复方、氟喹诺酮类和氨基糖苷类。泛耐药株是指对目前推荐用于上述细菌铜绿假单胞菌和鲍曼不动杆菌感染经验治疗的药物全部耐药者,包括头孢吡肟、头孢他啶、亚胺培南、美罗培南、哌拉西林-三唑巴坦、环丙沙星、左氧氟沙星。但氨基糖苷类可不计入,因为该类药物单独用于治

6、疗铜绿假单胞菌感染,往往失败。铜绿假单胞菌适宜在潮湿环境中生长,如水、土壤、植物、水果、花、蔬菜等。在人体定植少,可能存在于消化道及鼻、腋下、会阴等部位。医院中医疗用液体(如消毒液、冲洗液、透析液等)、呼吸器等医疗器械或淋浴头等亦可有该菌污染。不动杆菌属多处于潮湿或干燥表面,并可在正常人皮肤上定植。通常不致病,医院中蒸馏水容器、瓶装水、静脉营养液、湿化器吸引管、冲洗液人工通气装置等可能受到该菌污染。分子流行病学研究证实上述2种细菌在医院内均存在克隆传播,但主要通过医院环境接触还是经人与人之间直接传播目前尚无定论。多重耐药菌产生的危险因

7、素:多项研究结果显示应用氟喹诺酮类药和β内酰胺类(如阿莫西林-克拉维酸、第三代头孢菌素或亚胺培南)是导致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另有多项临床对照试验结果,使用第三代头孢菌素或联用氨曲南、或碳青霉烯类、或氟喹诺酮类是导致多重耐药不动杆菌属感染的危险因素。鉴于上述两种细菌中的多耐株和泛耐株感染缺乏有效治疗药物,因此专家指出在细菌耐药性监测中除调查细菌对不同抗菌药的耐药率外,尤应重视多重耐药株和泛耐药株的发生率,以便了解此种耐药菌在全球范围内的影响。二、铜绿假单胞菌和不动杆菌属的耐药机制(表1)(一)β内酰胺酶两者均可产生染

8、色体介导头孢菌素酶(AmpC酶),某些抗生素的应用可能选择出去抑制高产AmpC酶的突变株导致铜绿假单胞菌对哌拉西林、第三代头孢菌素等多种抗生素耐药。此外该两种菌尚可产生多种其他β内酰胺酶以及丝氨酸或金属碳青霉烯酶(IMP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