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罩唱法 (1).doc

面罩唱法 (1).doc

ID:48017140

大小:145.01 KB

页数:8页

时间:2020-01-18

面罩唱法 (1).doc_第1页
面罩唱法 (1).doc_第2页
面罩唱法 (1).doc_第3页
面罩唱法 (1).doc_第4页
面罩唱法 (1).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面罩唱法 (1).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面罩唱法与头声的结合男高音在日常说话的习惯上用的都是中声区,高声区的机能没能得到有效锻炼。男高音要唱超越自然人声的音域,就需要运用一定的歌唱技巧才能够做到,相对来说是有难度的。要唱好男高音,不但要具有高度的听觉能力、辨别能力和娴熟的发声技巧,而且还必须通过长时间艰苦和不间断的努力才能取得成功从而获得稳定的高音。从某种程度上来讲歌唱是大脑意识的产物,歌唱的任何环节都要受歌唱者心理意识的支配,要保证歌唱技术的正常发挥和进步,就必须锻炼良好的心理素质。一、面罩唱法(面罩和鼻咽腔)面罩唱法,是一种把嗓音引向面部进行歌唱发声的方法。实际上是把声音引

2、向面部共鸣腔,依靠共鸣腔体进行韵声的歌唱方法。为什么会称之为面罩唱法呢?因为在歌唱发声的时候,震动感主要集中在前额、鼻梁一带,这里正好是假面舞会中带的面罩所罩住的部分。面罩唱法的共鸣主要由鼻窦腔、蝶窦、筛窦以及额窦腔构成。鼻咽腔对于运用面罩唱法进行歌唱发声具有极大的作用,它是连接面罩共鸣和头腔共鸣的桥梁和枢纽。在歌唱发声的过程中,鼻腔骨架(其形状类似苹果,被称为“苹果骨”)的振感是较为强烈的,具有良好的发声效果和音质。因此,鼻腔骨架被称为“嗓音的焦点”,从这个意义上讲,面罩唱法的核心就是“苹果骨”。它使基础声区(中低音区)的发声更为科学和

3、规范。鼻咽腔是口腔与鼻腔相通的过道,是连接头声和口咽腔的枢纽及共鸣通道,声带振动后基音所产生的共鸣首先在口咽腔,然后通过鼻咽腔向上通向额窦(即头声共鸣的焦点)。鼻咽口周围的肌肉既能收缩也能扩张,在高音区的音量变化时可以明显的感觉到鼻咽口位置点的膨胀与收缩。发声时要注意保持头部和鼻咽部位通畅、开放的感觉,让歌声流动起来。“要想获得年轻的富有穿透力的头声,就必须充分打开鼻窦腔及鼻咽通道,使声音畅通地往上流布而产生高位置的共振。”真正的鼻咽腔共鸣是透出鼻腔的,共鸣位置集中在鼻腔的上端产生一种透亮和富有金属色彩的声音,而不是停留在鼻腔中产生闷憋的

4、鼻音。抬高软腭(或者硬腭)并放松下巴可以使口腔与鼻腔之间的空间增大,通道更加通畅,有利于产生良好的鼻咽腔共鸣。面罩唱法是经过实践检验能够获得良好发声的歌唱技巧,尤其在基础声区。运用面罩唱法的优势在于:(1)、发声位置好,能够获得纯净的音质;(2)、声音进入面罩以后有利于产生集中、明亮、靠前的声音,而且能强能弱,并具有金属性和穿透力;(3)、能够使喉咙和声带获得自由和解放;(4)、有利于建立在哼鸣的位置上发声的习惯。运用面罩唱法不仅可以获得规范的歌声,它还是进一步获得“头声”的基础。用面罩唱法发声时,要注意在面部轻轻地用半真半假(即真假混合

5、)的声音歌唱,这样是发声效率(以最少的气息发出最佳的声音)最高的方法,以保持轻松地歌唱和持久性。面罩唱法是歌唱的精髓和灵魂,面罩唱法的开发和充分利用,是一个歌者的声乐技术达到规范和科学的前提基础。世界著名声乐大师吉诺•贝基非常强调面罩唱法。他对意大利美声学派的精通和造诣之深,可谓是意大利美声学派20世纪最具代表性和权威性的声乐大师。还有赵梅伯先生,赵教授在凝聚了他七十多年国内、外学习和教学的经验与心得体会所写的《唱歌的艺术》一书中,多次强调面罩唱法的科学性和重要性。在书中他说“今日世界上大多数歌唱家,仍都沿用这个方法来发声”,并在书中把它

6、定位为——名歌唱家所采用的方法。俄籍声乐教育家苏石林在上海国立音专教学时也是“面罩唱法”的信奉者和传播者。二、高位置1、位置意识高位置是指嗓音的位置和焦点“安放”的一种潜意识形态。对于男高音的歌唱,必须训练歌者在高位置上发声的习惯,熟练运用鼻咽腔和额窦腔的共鸣作用,让歌声进入面罩、获得头声,是解决科学发声和高音问题的技术要素。这种歌唱方法的体系被称为“高位控制”,类似于我国湖南山歌的“高腔唱法”。嗓音位置安放的正确与否是发声是否科学、规范的关键所在。高位控制的时候感觉头腔上的歌声就像是瀑布一样源源不断地从上而下(主要指音高意识)流淌出来,

7、让声音在头顶上漂流,下面腰腹部和气息支持的力量始终都要在。这些都是歌者的一种主观感觉,这样想的心理意识,实际上是使歌唱器官之间的整体协调性越来越有利于发声。男高音的发声必须建立在高位置的基础上,在哼鸣的位置上往前唱,可以产生良好的发声效果。具体来说是把声音控制在高位置(鼻梁前和前额一带)上、在身体的上前方,找好共鸣焦点的同时要求“点”、“线”、“面”都要有。“点”即声音的集中,“线”即声区和旋律线的统一,合起来称为“声线”,“面”即面罩和头腔共鸣,这样可以使声音聚焦并且能加强嗓音声波的集中和共鸣振动、增强致远效果和穿透力。假如没有这种歌唱

8、技术的支持,到了过渡声区(对于男高音而言一般是降e2和g2之间的五个半音)高音就会出现挤紧或者卡住的破裂音,音域便无法再往上拓展。在高位置上演唱的技巧方面,金铁霖有关真假混合声的说法是非常有道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