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课用诗歌鉴赏之人物形象.ppt

上课用诗歌鉴赏之人物形象.ppt

ID:48064621

大小:2.15 MB

页数:19页

时间:2019-05-06

上课用诗歌鉴赏之人物形象.ppt_第1页
上课用诗歌鉴赏之人物形象.ppt_第2页
上课用诗歌鉴赏之人物形象.ppt_第3页
上课用诗歌鉴赏之人物形象.ppt_第4页
上课用诗歌鉴赏之人物形象.ppt_第5页
资源描述:

《上课用诗歌鉴赏之人物形象.ppt》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诗歌鉴赏之形象什么是诗歌的形象?形象(意象)人(诗中塑造的人物形象或抒情主人公)物(咏物诗或杂诗中的物象)景(写景诗或杂诗中的景象)把握形象的特征,分析寓于形象中的思想感情,理解形象的典型意义。诗歌作品的形象指的是诗歌作品创造出来的生动具体的、寄寓作者的生活理想和思想感情的艺术形象。意象(1)人物形象。诗中的诗人形象“我”,一般指的就是抒情主人公,即诗人自己。有别于小说中的“我”(非作者本人)。(2)景物形象。诗中的景物形象是情中景。抒情诗,往往是借助客观物象(山川草木等)表现出来的主观感情形象,也就是含有“意”的形象,即

2、“意象”。诗人一般借意象来表现自我,诗人作为主体,往往与意象这个客体合而为一。有时诗中有几个意象,各个意象之间都有一定的联系。(3)事物形象。诗人借助具有某种特定内涵的事物来表明自己的心迹或某种情感。如咏物诗。考点阐释1鉴赏形象要点事物形象、景物形象、人物形象把握形象特征分析寓于形象中的思想感情理解形象的典型意义知识储备1、人物形象类型(1)诗中的诗人形象“我”,一般指的就是抒情主人公,即诗人自己。有别于小说中的“我”(非作者本人)。(2)诗中塑造的人物形象。2、塑造方法(1)细节刻画法。(2)烘托渲染法。(3)对比衬托法

3、。(4)比兴牵引法。(5)抒情寄托法。如何鉴赏诗歌中的人物形象?解读描写手段借助旁物字斟句酌知人论世(语言、行动、外貌、心理描写等)题目、注释、历史背景、人物经历等(景物或人物)小儿垂钓胡令能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诗歌从那几个方面刻画垂钓小儿的形象?有哪些特点?一个蓬头小孩学着大人钓鱼侧身坐在乱草青苔上,身影掩映在野草丛中听到有过路的人问路连忙远远地招了招手害怕惊动了鱼不敢答话。小儿垂钓胡令能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这首诗是从哪几个方面来刻画

4、垂钓小儿的这个形象的?这个形象有哪些特点,试作分析。从形神两个方面(或从外貌、动作、心理等方面)刻画的。特点:聪明(机灵),天真可爱;“蓬头”“侧坐”等表面小孩的天真可爱,从“遥招手”“怕”等可看出小孩的聪明(机灵)。寻陆鸿渐不遇皎然移家虽带郭,野径入桑麻。近种篱边菊,秋来未著花。扣门无犬吠,欲去问西家。报道山中去,归来每日斜。注:带郭,意即靠近外城。翻译:他把家迁徙到了城郭一带,乡间小路通向桑麻的地方。近处篱笆边都种上了菊花,秋天到了却尚未见它开放。敲门竟连一声犬吠都没有,要去向西家邻居打听情况。邻人报说他是到山里去了,

5、回来时总要西山映着斜阳。寻陆鸿渐不遇皎然移家虽带郭,野径入桑麻。近种篱边菊,秋来未著花。扣门无犬吠,欲去问西家。报道山中去,归来每日斜。注:带郭,意即靠近外城。问:诗中的陆鸿渐是怎样的一个人物形象?请简要分析。陆鸿渐是一个寄情山水、不以尘事为念的高人逸士形象。前四句通过对陆鸿渐幽僻、高雅的隐居之地的景物描写,表现了他的高洁不俗。最后两句通过西邻对陆鸿渐行踪的叙述,侧面烘托了陆鸿渐的潇洒疏放。作者通过陆鸿渐这一形象的塑造表现了他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追求。概括形象特点分析形象的基本特征指出形象的意义人物形象鉴赏题如何规范作答?答

6、案一般有三部分构成:(1)概括形象特点(什么样的形象)(2)分析形象的基本特征(结合诗句指出这个形象是如何展现的)(3)指出形象的意义(不一定)登幽州台歌陈子昂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注释]幽州台:蓟北楼,燕台,为战国时燕昭王所建。原名黄金台,是燕昭王招纳贤才之地。诗中塑造了一个怎样的形象?译文:回头看看哪有古代贤明君主的踪影,放眼望去也不见一个礼贤下士的君主,我真是生不逢时啊。想到天悠悠而高远、地悠悠而广袤的天地之间,我独自忧伤啊,让人禁不住泪流满面沾湿了衣襟!诗中塑造的是一个胸怀大志,却孤

7、独悲伤,怀才不遇的封建士大夫形象。诗人登台远眺,前不见贤明之君,后不见贤明之主,只见茫茫宇宙,悠悠无限,不觉悲伤地流下眼泪。全诗表达的是对封建统治者不能重用贤才的不满和生不逢时、怀才不遇的悲哀。分析形象的基本特征指出形象的意义概括形象特点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东坡①苏轼雨洗东坡月色清,市人行尽野人行。莫嫌荦确②坡头路,自爱铿然曳杖声。[注]①此诗为苏轼贬官黄州时所作。东坡,是苏轼在黄州居住与躬耕之所。②荦(luò)确:山多大石。译文:雨点纷落,把东坡洗得格外干净,月亮的光辉也变得清澈。城里的人早已离开,此

8、处只有山野中人闲游散步。千万别去嫌弃这些坎坷的坡路不如城里平坦,我,就是喜欢这样拄着拐杖铿然的声音。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东坡①苏轼雨洗东坡月色清,市人行尽野人行。莫嫌荦确②坡头路,自爱铿然曳杖声。[注]①此诗为苏轼贬官黄州时所作。东坡,是苏轼在黄州居住与躬耕之所。②荦(luò)确:山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