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意识的起源、本质和作用.ppt

人类意识的起源、本质和作用.ppt

ID:48068986

大小:348.82 KB

页数:9页

时间:2019-05-06

人类意识的起源、本质和作用.ppt_第1页
人类意识的起源、本质和作用.ppt_第2页
人类意识的起源、本质和作用.ppt_第3页
人类意识的起源、本质和作用.ppt_第4页
人类意识的起源、本质和作用.ppt_第5页
资源描述:

《人类意识的起源、本质和作用.ppt》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四章人类意识的起源、本质和作用教学目的:理解人类意识研究的历史和现状;了解传统唯物主义的意识观;领会实践唯物主义的意识观。重点和难点:实践唯物主义的意识观讨论题:1、狼孩、猪孩为什么没有人类意识?2、如何认识唯心主义的起源?3、社会意识的独立性和能动性。第一节人类意识研究的历史和现状“思维是地球上结出的最美丽的花朵”(恩格斯语)为什么?但意识问题是科学发展和哲学发展史上作大难题之一:灰箱一、历史:艰难的探索1、古代:灵魂说与唯心主义起源;灵魂不灭说、灵魂轮回说(毕达哥拉斯)、灵魂回忆说(柏拉图);万物有灵—

2、—泛神论(图腾崇拜)——多神教——一神教;灵魂观念正是唯心主义和宗教赖以产生的基础。唯心主义(精致的宗教),宗教(粗俗的唯心主义)(列宁语)西方:柏拉图—黑格尔正统2、近代:自然说与旧唯物主义;西方近代科学发展:◆意识的物质器官是大脑(解剖学);◆意识是物质世界的产物(达尔文);◆意识是对外界事务的反映(培根、洛克)。中国古代的“形神关系说”(荀子、王充、范镇)3、人本主义意识论:费尔巴哈的“类意识”(理智与爱)与黑格尔的自我意识论;4、马克思的实践意识论与社会意识论.二、现代意识论研究及其争论1、对脑结构的

3、研究(产生于颅相学,运用于学习机、人工智能等)2、对人体特异功能、特异思维、灵感思维的研究;3、对无意识问题的研究;(个体无意识——弗洛依德,集体无意识(社会潜意识)——容格、弗洛姆,运用于对国民性、传统文化的研究)4、对意识类型的研究;(知、情、意;自我意识、对象意识;个体意识、群体意识、社会意识;认知意识、实践意识、价值意识、审美意识;理性意识、非理性意识;传统意识、现实意识、未来意识;形象思维、抽象思维;等等)5、对人工智能的研究;第二节传统唯物主义的意识观(一)意识的起源:1、意识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

4、物(达尔文);从一切物质所具有的反应特性——低等生物的刺激感应性——高等动物的感觉和心理——人类意识的产生。2、意识是社会劳动的产物(马克思、恩格斯);(二)意识的本质:1、意识是人脑的机能(生物主义的观点);2、意识是客观世界的主观映象(唯客体主义的观点);意识的内容是客观的,意识的形式是主观的(三)意识对物质的反作用:1、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计划性;2、意识活动具有能动创造性;3、意识活动对客观世界的改造作用;4、意识活动对人体生理过程的影响和调控。第三节实践唯物主义的意识观一、所有人的意识都是社会意识社

5、会意识的三重含义:范围、对象、属性;二、物质实践活动决定人的意识☆“不是从观念来解释实践,而是从物质实践来解释观念的东西”。☆“人们在改变现实的同时也改变自己的思维,不是意识决定生活,而是生活决定意识”。☆“意识在任何时候都只能是意识到了的存在,而人们的存在就是他们的实际生活过程”。1、人们的意识是人们的物质实践活动的产物(意识即实践意识);2、意识的发展水平取决于人们生活实践发展的水平;3、意识的东西只能在物质实践活动中才能得到说明。三、人类意识的相对独立性、能动性1、社会意识的发展变化与社会存在发展变化的

6、不完全同步性;2、社会意识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不平衡性;3、社会意识的发展具有历史继承性;4、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反作用功能:(1)反映功能;(2)维护和批判现实的功能;(3)调控社会和人的活动的功能;(4)预见和创新的功能。第四节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当代性一、马克思主义哲学何以具有当代性?1、从马克思主义在当代所扮演的五种角色来看——[1]历史上的文本;[2]后人概括的理论体系;[3]一种学派;[4]一种意识形态话语;[5]现实的运动。2、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三重特征来看——[1]实践性;[2]批判性;[3]人文性

7、。3、从现时代的特征来看——物化的时代(商品经济时代),人受交换价值(抽象劳动)的统治。表现为资本主体性原则。具体体现为:[1]人的物化(商品化);[2]人与自然关系的物化;[3]人与人关系的物化;[4]人的观念的物化。4、从正统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历史演进来看——列宁主义阶段;斯大林阶段;(在中国)毛泽东思想阶段、邓小平理论阶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阶段。第四节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当代性二、如何阐扬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当代性?1、文本解读法;2、批判对话法;3、现实问题法。思考题:1、如何真正提升马克思主义

8、在当代中国的地位?2、为什么许多人对马克思主义的宣传产生反感?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