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经脉任、督、心包.ppt

十四经脉任、督、心包.ppt

ID:48073908

大小:1.76 MB

页数:28页

时间:2019-05-06

十四经脉任、督、心包.ppt_第1页
十四经脉任、督、心包.ppt_第2页
十四经脉任、督、心包.ppt_第3页
十四经脉任、督、心包.ppt_第4页
十四经脉任、督、心包.ppt_第5页
资源描述:

《十四经脉任、督、心包.ppt》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十四经脉任督二脉任督二脉是十二经的“水库”,是十二经络的总管任督二脉不属于十二经,而属于奇经八脉。十二经与奇经八脉就象是江河与水库的关系,奇经八脉可以储存调节十二经气血。十二经经气过盛时,奇经八脉会加大存储,疏通十二经,保证气血正常流通;当十二经经气不足时,奇经八脉经气会自发补充到十二经循行中,二者相互协调、相互配合,维持人体经络系统的正常。督脉:是阳经之海,总摄各条阳经,能够升发人体阳气。对肾脏有很好的强壮作用,可治疗虚寒症及腰腿病,对心脏及脑供血不足,对类风湿性关节炎都有很好的治疗作用。任脉:奇经八脉之一,有总摄阴经的作用,被

2、称为“阴脉之海”任,有担任,妊养的含义,又是起于胞宫的,所以跟女子的生育功能有关,包括调节月经、孕育胎儿,为生养之本。主管生殖生理活动全过程的主要脏腑是肾(先天),起主要辅助作用的脏腑是胃和脾(后天),起具体反应作用的是胞宫(子宫),起联系及调节脏腑与胞宫的通道功能的是经络中的“冲任”二脉。任脉相当于女性的性激素!补肾,非任脉莫属!任脉任脉任脉的循行路线。任脉共有24个穴位。任脉起于胞宫,出于会阴部,向前循腹里,行于上半身的前正中,向上经咽喉,上到面部,到达眼睛下面。穴位、★关元----第一性保健大穴。位置:人体前正中线上,肚脐正

3、下方四指处,就是此穴作用:关元穴,同时为任脉穴位、小肠募穴和足三阴会穴,所以足三阴、小肠、任脉这些经行部位发生的疾病都有疗效,有培补元气、肾气、暖下元的作用。对各种妇科病、男科病均有很好的疗效。古人说此穴为“男子藏精,女子蓄血之处也”。从古至今,此穴作为人体保健大穴,与足三里齐名。石门【定位】:在下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下2寸【作用】:温肾益精,调经止带。【主治】:主治小腹痛,疝气,月经不调,痛经,经闭,泄泻,痢疾,遗尿,尿闭,以及功能性子宫出血,尿潴留,高血压等。直刺0.5-1寸。艾炷灸3-7壮;或艾条灸10-20分钟。《针灸

4、甲乙经》说:“女子禁不可刺灸中央,不幸使人绝子。”★气海(丹田)---人体性命之祖。位置:身体前正中线上,肚脐正中下1.5寸,可以先四指并拢取脐下三寸(关元穴),中点即是气海穴,又称丹田(另说在两肾之间中点)作用:丹田穴与人的元气相通,是元阳之本,真气发生之处,是人体生命的动力源泉。此穴能鼓舞脏腑经络气血的新陈代谢。使之流转循环自动不息,生命得以维持,故又有“性命之祖”之称,又称为“十二经之根”,“五脏六腑之本”。又因为丹田是呼吸之门,又是任、督、冲脉所起之处,全身气血汇集之处,又称为“气海”。如果“气海”充实,则百病可治,永葆强

5、壮★神阙(肚脐眼)神是心灵的生命力,阙是君主所在的城池的大门,神阙又有命蒂之称,神阙有任、带、冲三脉通过,联系五脏六腑,所以如果各部气血阴阳发生异常,可以借刺激神阙穴来调整全身,达到阴平阳秘,精神乃至的状态。指压保健:中指隔衣放在肚皮上,力度最好有一定的压迫感,又不太难受,自然呼吸100次以上,每天睡前按压一会儿。★中脘穴---脾胃之疾,无所不疗。作用:中脘穴,即是任脉的穴位,也是胃的募穴,募穴是脏腑之气直接输注的地方,还是腑会,所以对六腑(胃、大肠、胆、三焦、膀胱)的疾病尤其是胃病有很好的疗效。它的作用又可总结为健脾和胃,通腑降

6、气。按中脘穴可以防治胃痛、腹痛、腹胀、反胃、恶心、呕吐、泛酸、食欲不振及泄泻等疾病。“一切脾胃之疾,无所不疗”。还可减肥!掌按、按压即可。★膻中穴(中丹田)作用:膻中穴是心包募穴(心包经经气聚集之处),是气会穴(宗气聚会之处),又是任脉、足太阴、足少阴、手太阳、手少阳经的交会穴。能理气活血通络,宽胸理气,止咳平喘。刺激该穴,可通过调节神经功能,松弛平滑肌,扩张冠状血管及消化道内肠等作用,能有效治疗各类“气”病.包括呼吸系统、循环系统、消化系统病症,如哮喘、胸闷、心悸、心烦、心绞痛等。天突【定位】:在颈部,当前正中线上,胸骨上窝中央

7、【作用】:宽胸理气,化痰利咽。【主治】:通痰,导气,缓解哮喘督脉督脉起点:起源会阴经腰阳关、命门、大椎、风府、百会到人中与任脉交汇督脉调节阳经络(又称阳之海,与脑、髓和肾有密切的关系)经络机能减弱会引起经络阻塞面部无光泽、苍白、头昏头痛、颈椎酸痛、背部肌肉僵硬、腰背酸痛、月经不调、痛经、消化不好肥胖等等长强络穴,督脉、足少阳、足少阴经交会穴【定位】在尾骨端下,当尾骨端与肛门连线的中点。取法:胸膝位或侧卧取之。【主治】●痔疾,脱肛,泄泻,便秘癫狂痫,瘈疭腰痛,尾骶骨痛命门【定位】在腰部,当后正中线上,第二腰椎棘突下凹陷中。【主治】腰

8、痛,下肢痿痹遗精,阳痿,早泄,月经不调,赤白带下,遗尿,尿频泄泻至阳【定位】在背部,当后正中线上,第七胸椎棘突下凹陷中。取法:两肩胛骨下角连线的中点处。主治●黄疸,胸胁胀痛,身热咳嗽,气喘胃痛,脊背强痛大椎督脉、手足三阳经交会穴【定位】在后正中线上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