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网络攻击性行为的影响因素研究.pdf

青少年网络攻击性行为的影响因素研究.pdf

ID:48087496

大小:2.58 MB

页数:2页

时间:2019-11-25

青少年网络攻击性行为的影响因素研究.pdf_第1页
青少年网络攻击性行为的影响因素研究.pdf_第2页
资源描述:

《青少年网络攻击性行为的影响因素研究.pdf》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Investigation调查研究青少年网络攻击性行为的影响因素研究滕国鹏辛野张笑闻孙健大连理工大学本文是“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资助项目(项目编号201410141666)”的成果之一;辽宁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3)思政专项(JGZXS13062)阶段成果。摘要:目的:了解青少年网络行为方式和研究网络攻击行为一定影响,其中年龄与网络语言攻击的频率呈正比,这与青少年的影响因素。方法:在对13名16-25岁青少年网络使用习惯进行的社会阅历相关。随着年龄的增长,在意见不同的情况下,网络访谈的基础上,对150名25岁以下的青少年进行网络攻击性行为语言攻击的产生机率便随之

2、增高。而受教育程度与网络语言攻与人格因素问卷调查;通过模拟实验分析网络游戏对青少年的击行为不存在明显的相关。在网络生活中匿名性与隐蔽性提供攻击行为的影响因素。结果:青少年性格因素与家庭环境对青少给青少年更广阔的空间,同时也暴露了其自身素质与学历程度不年的网络攻击行为影响较大,同时网络游戏画面风格,音乐效果相符的特点。在缺乏制约与严格管理的网络环境中,较之于现实等对青少年网络攻击行为同样有不同程度的影响。结论:青少年世界更少地受到现实生活中的规范及其自我意识的制约。责任网络攻击行为的影响因素比较复杂,多种因素互相影响,其中个感的降低会使网络个体忽略即将实施的网络攻击行为,从而

3、逃人性格与家庭因素有重要影响。避现实世界中的道德对其网络行为的审查。相对和谐、沟通交流关键词:青少年网络攻击行为影响因素比较多的家庭中青少年攻击频率较低而缺少沟通或对家庭关心程度较低的青少年的网络攻击行为呈现上升趋势。新近的研究显示,目前网络游戏玩家的构成趋于多样化,而且攻击行为和玩暴力游戏没有相关。出现这样矛盾结论的原因是:现有的研究都是把所有玩家作为整体,没有充分考虑到不同类型玩家各自的特点对于这种影响的调节作用。本研究希望在通过了解当今青少年网络使用情况,对青少年进行网络攻击性行为与人格因素的关系通过问卷调查,从综合的角度对网络游戏对青少年的影响进行多重研究。一、大学

4、生网络游戏使用与人格关系研究1.预访谈研究在学校、网吧、商业街等地点随机选取年龄在16至25岁的青少年进行访谈。依照青少年网络游戏使用情况访谈提纲对13名青少年进行采访,了解当今青少年网络使用情况。结果表明,当今青少年虽然拥有丰富的网络资源并善于使用网络工具,但对于网络接触深度和网络依赖程度却存在明显差异。多数青少年在正常情况下能保持良好的网络使用习惯,但在多方面的影响下,网络攻击行为也常有发生。2.大学生网络使用和攻击行为的调查研究(1)对象与方法。通过在问卷网发布网络攻击性行为与人格因素调查问卷,对18-25岁以下青少年进行问卷调查。共收集并保留有效样本153份。(2)

5、问卷内容与结果。问卷通过对青少年在受教育程度、家庭环境、性格因素、网络游戏偏好的方面结合自身网络行为以及网络攻击行为出现频率进行分析。其中频率分为从不、偶尔、经常、总是四个等级。而网络攻击行为也呈现多样性,所以对结果通过交叉图表进行分析:153名样本中男性占56.86%,女性占个人的性格特点对网络攻击行为同样存在明显影响。其中43.14%。男女比例基本对半,比较合理。在受教育程度上大学本性格内向和保守认真的测试样本较易出现网络攻击行为。性格内科生超过半数,符合本研究对调查对象的要求。向的样本在与人沟通交流等方面存在明显的劣势,由于不善于与在网络言语攻击行为上,年龄、个人性格

6、、家庭因素等都有人沟通,负面情绪积攒过多,所以易引发网络攻击行为。有问卷P.288Investigation调查研究数据可知,内向性格的比例占样本总体的51.6%,其中存在网络较深刻。B组部分成员情绪出现波动但基本很快便恢复正常情攻击行为的占43.2%,而外向性格的只占8.9%。性格开朗的被试绪。经过词语辨析测试显示甲组玩家对攻击性词语辨识度超过者处理事情的方法较多,在对待他人的攻击会采取积极地应对乙组。措施,对网络使用行为有益。(4)性别对照组模拟试验结果。两组成员未对游戏发表观问卷调查同时设定了两种情景,要求受调查者想象自己分点。经过词语辨析测试显示攻击性词语辨识度两组

7、没有明显区别处于正常的网络使用和受攻击的网络使用过程中,自身可能采别,但女生组在善意词语辨识度高于男生组。取的网络行为。调查数据表明,假想受到网络攻击的被试出现攻击行为的频率增加明显,其情绪也会受到影响,在使用网络中,个体较少通过控制愤怒情绪而抑制网络反应性攻击行为。在网络环境中由于隐蔽性与匿名性的存在,降低了个体的自我控制能力,更倾向于真实表达愤怒等负面情绪。显然,现实中对情绪能有很好把控的能力,在网络环境特性的诱使下,会削弱这种情绪自控能力,对情绪的宣泄更加明显与彻底。二、不同游戏对青少年攻击行为的模拟实验1.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