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以寄情文以载质——园林中的文字要素.pdf

景以寄情文以载质——园林中的文字要素.pdf

ID:48101682

大小:189.49 KB

页数:2页

时间:2019-11-26

景以寄情文以载质——园林中的文字要素.pdf_第1页
景以寄情文以载质——园林中的文字要素.pdf_第2页
资源描述:

《景以寄情文以载质——园林中的文字要素.pdf》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景以寄情文以载质——园林中的文字要素张欣(汉江师范学院,湖北十堰442000)规划设计摘要:文字与园林长期以来都像是毫不相干的两个领域,然而在中国的传统观念中,情况截然不同。文字是园主思想境界的载体,渗透到生活的方方面面。景以寄情,文以载质,文字赋予了园林灵魂,将园林的美上升到更高的境界。本文将对园林中的文字要素进行简要的分析,以继承和发扬中国园林中特有的汉字文化。关键词:中国园林;文字中图分类号:TU986.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3024(2016)23—157__02刖菁在《红楼梦》第十七回中,贾政在要进入大观园但还未进门时说过这样的

2、一段话。他说:”若大景致,若干亭榭,无字标题,任是花柳山水,也断不能生色。”曹雪芹借贾政之口强调了书画墨迹在构园造景中所具有的特殊地位和作用。在古代,造园作为精神生活的一部分,始终被当作一种艺术而不是纯粹的技术,具有极大的主观性,所以古人造园强调“三分匠,七分主人”。随着古代语言、文字及基于其上的文学的发展成熟,文字与园林水乳交融、共生共荣起来,尤其到了明清园林发展的成熟期,文字更加成为造园活动中不可或缺的重要手段。1文字在园林中的两种基本属性中国古典园林的特点,是在幽静典雅当中显出物华文茂。“无文景不意,有景景不情”,文字在造园中有润饰景色(装饰性)

3、,揭示意境(隐喻性)的作用。园中必须有文字并作出恰到好处的运用,才能“寸山多致,片石生情”,从而把以山水、建筑、树木花草构成的景物形象,升华到更高的艺术境界。1.1文字的装饰性文字首先最重要的是它象形的艺术美,具有装饰性,这是最直接的,在园林中随处可见。文字本身并非实体,所以我们很难意识到其实它们其实和水石花木一样,也是中国古典园林必不可少的要素,而且生命力极其顽强。但当我们置身一个传统园林的时候,不会奇怪地砸上用石子铺就的“坼”、“蒋”字纹;也不会惊诧于园林建筑内满墙的条幅字画;更不会以为屏风、帐幔上那些文字有何不妥;甚至没有留心门窗隔扇上竟然也题着

4、诗文,刻着“婿”,以及由此演变的“草纹”、“草龙”等。我们的眼睛已经习惯于这种到处都有文字的园林环境,因为我们身上继承的传统文化基因,使我们自然而然地融人了这个环境,自然到以至于忽略了它们的存在和价值。这种装饰性更好的体现在那些拥有不同文化背景的外国人身上,他们会那注意力更多的集中到这种明显异于本国文化的文字的形象上。也许他们很难读懂这些文字的寓意,也无法体会个中音韵节奏带来的和谐,但他们至少能够意识到,这种以书法形式写就的文字,具有某种形象上的艺术美。说到文字的装饰性,不得不说中国的书法,书法是中国特有的一种书写方式,是彰显汉字字形美的主要途径。在彰

5、显艺术美方面,书法与绘画本质上是息息相通的。书法的绘画属性源自于汉字字形中固有的形体美,这种美被诗性思维的古人衍化为一种艺术,运用到集艺术之大成的园林艺术中,与园艺、绘画、建筑等相得益彰。1.2文字的隐喻性文字其背后所隐藏的涵义正是中国文人精神的集中体现,只是表达方式不同于一般,象征形式使表达含蓄、委婉,有时甚至晦涩。大致分为以下三种:(1)自我标榜文字的第一种涵义是自我标榜,体现孤高傲世的文人风骨和士大夫情调,其表达较为含蓄。例:拙政园“与谁同坐轩”为一弧形扇亭,额取意苏轼《点绛唇·闲倚胡床》词:“闲倚胡床,庾公楼外绛千朵。与谁同坐,明月清风我。”词

6、中旬,意孤高到没有一人能与之同坐的地步。(2)自我解嘲文字的第二种涵义是官场失意的园主以文字和题名方式自我解嘲。例:网师园,清乾隆时光禄寺少卿宋宗元“倦游归来”修筑而成。梁章钜《浪迹丛谈》写道:“盖其筑园之初心,即藉以避大官之舆从也。”官至光禄寺少卿的宋宗元从官场“倦游归来”,借故址万卷堂“渔隐”之名,自比渔人,以“网师”命园名表示自己只适合做江湖中渔翁,其中亦含自嘲意味。(3)人生反省文字与题名的第三种涵义是园主对人生反省。例:留园东部是园主生活起居所在,其中伫云庵、参禅处等构成园主佛事活动的场所,反映园主宗教信仰与日常生活不可分离的关系。伫云庵为一

7、长方形小院,有泉有峰,清爽宁静,参禅处在冠云楼偏东,内有对联:儒者一出一入有大节;老者不见不闻为上乘。其下联表明参禅时必须保持心境清静,不为尘虑所扰,对联的佛家思想与苏州私家园林主人标榜出世隐逸、远离官场名利的主题十分相契,说明佛教所以为许多文人接受,原因就在于佛教既可以作为隐退的理论依据,又可作为内心制衡的工具,很符合中国文人的口味。2文字在园林中的存在形式中国园林中的文字,是历代文人留下的墨迹,主要是在厅堂、楹柱、门楣上和庭院的石案、粉墙上,即匾额、楹联、碑刻和勒石等。他们是建筑典雅的装饰品、景观的说明书、园主的心灵陈辞,是中国园林的文化点缀。(1

8、)厦额与楹联匾额楹联这种文学艺术形式集中体现了一字一意一音的功能。它或描绘园林胜景、诗情画意、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