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变电站电气二次设备自动化设计.pdf

解析变电站电气二次设备自动化设计.pdf

ID:48115261

大小:1.08 MB

页数:2页

时间:2019-11-24

解析变电站电气二次设备自动化设计.pdf_第1页
解析变电站电气二次设备自动化设计.pdf_第2页
资源描述:

《解析变电站电气二次设备自动化设计.pdf》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电力建设建材与装饰2015年10月解析变电站电气二次设备自动化设计管丽波(山西漳电国电王坪发电有限公司山西朔州038300)摘要:变电站设备的自动化对于电厂来说是最为关键的功能之一,由于在电力产生过程中需要各种不同的设备操作需求,如果没有完善的自动化设计,那么电力企业提供完善的电力供应的功能就无法有效实现。变电站二次设备的目的主要是保护整个供电系统的稳定与安全,因此对各种电力数据实施自动化分析与操作,不仅能够提高电力企业的工作效率,还能够提升整个供电系统的自动化程度与安全程度,是目前变电站电气设备提升与完善的重要研究方向。本文首先对电气二次系统进行了基本概述,然后分析了其自动化设计的原则

2、与方法,最后提出电气二次设备自动化设计途径。关键词:变电站;电气设备;自动化设计;电气二次设备中图分类号:TM6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0038(2015)40-0252-02变电站在整个电力系统中的最重要功能就是通过对整个系有通过自动化设备系统的参与,才能保证整个供电系统满足电统电压的变换与控制,实现对电力的有效分配和控制,同时也保力使用需求。[1]变电站主要有两部分构成,一部分是负责降压的障了用电安全。由于电力系统对变电站的需求非常显著,如果没降压变电站,另一部分是负责升压的升压变电站,这两部分都具有高效、稳定、安全的变电站支撑整个电力系统的运行,那么必有基本相同的设备配

3、置,进而通过不同设备的操作实现电力电然会产生各种电力供应问题。对变电站实施电力自动化设计能压控制。选择自动化电气二次设备在电气系统中的加入是在一够有效提升变电站的稳定性与电压调控效率,通过对电气二次次设备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升整个电气系统的安全性与稳定性,设备的自动化有效设计,能够解决目前供电系统在个别时段或进而实现电能分配管理效率的提升,最终实现设备安全供电的区域稳定性不足的问题,是提高当前我国电气系统中安全性能目的。同时二次设备对于电气系统来说还是一项非常复杂的安与稳定性能的必然途径。全保护系统,只有通过自动化设备才能提高安全保护的效果、效1变电站电气二次设备系统概述率和稳定性。1.1电

4、气二次设备自动化设计的目的1.2变电站二次设备自动化的特点变电站电气系统在当前我国的时代背景下面临着更加繁重二次设备自动化由于加入了网络技术的应用,因此能够在电的工作任务,随着各种远距离与高电压传输需求的不断增加,只力系统的监控效果上得到大幅度提升。①由于当前信息技术与炉的运行效率和经济效益,另一方面节约大量的水资源和热能。率。2.5回收和利用锅炉排烟余热3结束语近年来,我国能源形势愈加紧张,各个领域的能源消耗巨大,随着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深入,热能动力联产系统节能势在必给自然环境造成不可弥补的伤害,在倡导节能减排的大背景下,行。当前人们主要通过分析热能动力系统现状,有针对性地采用各种节能技

5、术、节能设备不断涌现,在锅炉节能方面取得了良好新技术或者进行节能改造来节约能源,提高系统运行效率,但是的效果。火电厂锅炉运行过程中排烟温度高达220℃,烟气中带这种方法具有较大局限性,因此在未来发展过程中应加大对热走大量热量,若能够实现锅炉排烟余热的回收再利用,可获得良能动力联产系统的研究,积极采用多种现代化节能技术,优化和好的经济效益,还能节约大量能源,达到节能目的。在实际应用改进设备,实现良好的经济性和节能性。中,实现锅炉排烟余热的回收利用,应对锅炉进行改造,在锅炉上增设节能器,使烟气余热输送到热能动力系统中,实现循环利参考文献用,并且将低压省煤即安装锅炉尾部进,连接热能动力系统,合

6、[1]关连松.火电厂热能动力联产系统节能改革解析[J].中国高新技术企理设计引水位置,确保锅炉排烟过程中快速回收余热,提高锅炉业,2014,36:92~93.的节能性。当前,我国火电厂回收和利用烟气余热主要利用预热[2]王昱程,陈泽粮.热能动力联产系统的节能优化设计[J].科技创新与应空气助燃和预热工件两种方式[5],预热空气助燃主要是在锅炉加用,2015,17:45.热炉上设置助燃机,加强锅炉的燃烧,提高燃料的利用率,并且[3]鞠志刚.热能动力联产系统节能改革[J].有色金属文摘,2015,02:35~36.空间占用面积相对较小,还获得良好的节能效果;预热工件在实[4]金启军.火电厂热

7、能动力联产系统节能改革问题分析[J].有色金属文摘,2015,02:42~43.际应用中,虽然也可实现良好的节能效果,但是占地面积较大,[5]许云峰.热能动力联产及其系统优化分析[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不适合应用在作业空间较小的热能动力系统中。为了进一步提旬刊),2013,06:288~289.高热能动力联产系统的稳定性和节能性,应结合实际情况,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选择最佳的烟气余热利用方式,提高热能利用收稿日期:2015-9-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