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绿色节能建筑设计.pdf

浅析绿色节能建筑设计.pdf

ID:48125006

大小:1.59 MB

页数:2页

时间:2019-11-27

浅析绿色节能建筑设计.pdf_第1页
浅析绿色节能建筑设计.pdf_第2页
资源描述:

《浅析绿色节能建筑设计.pdf》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14·建材与节能浅析绿色节能建筑设计罗凯(安徽建筑工业学院建筑设计研究院,安徽合肥230022)摘要:建筑是一个永恒的话题。人类进步的过程,实质上就是更健康、高效、自然的光环境,从卫生角度看,充分的日照还可以一个为寻求和创造出自身最适宜的生存环境而奋斗的过程。随着人起到杀灭细菌和病毒的目的。建筑的自然采光就是将日光引入建筑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资源的紧张已经给我们亮起了红灯,积极推进内部,通过设计手段精确地控制并且将其按一定的方式进行分配,绿色建筑成为发展的必然趋势。以提供比人工光源质量更好的照明。自然通风是一项

2、改善人与环境关键词:绿色建筑;建筑设计;节能建筑;策略的重要技术手段,在我国许多传统建筑中都有体现,如传统民居中的穿堂风等处理手法,较之其他相对昂贵、复杂的生态技术,自然引言通风是一项比较成熟而廉价的技术措施。通过合理的建筑设计,自近年来,随着全球能源问题的日益严峻和“可持续发展”理念然通风可在不消耗不可再生能源的情况下降低室内温度、带走潮湿在国内的推广,建筑节能设计越来越引起我国广大建筑工作者的重的气体、排除室内污浊的空气,使人体感到舒适,并提供新鲜、清视。许多发达国家先进的建筑节能理念、技术、材料以及应用成

3、果洁的自然空气,有利于人的生理和心理健康,减少人们对空调系统被介绍到国内,向人们展示了通过优秀设计和高新科技相结合所创的依赖,从而节约能源、降低污染、预防疾病。自然通风和采光往造的优雅、舒适且节能环保的新型建筑发展前景。但是,这些大量往是结合在一起的。通过保证房间内及中庭顶部(若有条件,可依应用高科技的节能措施往往成本很高,一次性投入比较大,连发达建筑形式而设)一定的开窗面积,既达到了自然采光的目的,又可国家目前也难以大规模地推广。我们还应当注意到,目前发达国家依靠室内外的风压及热压差,形成有组织的自然通风,在

4、室外气候的建筑节能技术主要是针对当地的气候特点开发的,而这些技术本适宜时,通过自然通风达到调节室内热环境的目的。身也不是十分完善,在其他地区是否能达到预期效果还没有十足的2.2改善围护结构的隔热保温性能把握。建筑物围护结构应有较好的保温隔热功能,一般通过建筑外墙1绿色建筑设计的内容的耗能约占建筑物全部耗能的40%,因此提高围护结构的保温、隔绿色建筑是指在建筑的全寿命周期内,可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热性能对改善室内热工环境及建筑节能具有重要意义。不同国家和(节能、节地、节水、节材)、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

5、、地区气候条件的差异,对建筑外围护结构的传热性能要求都不同,适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间。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建筑,是消耗最小的能一般情况下气候越严寒,其建筑外围护结构的传热系数要求就越小,源、资源与环境效益,换取最好的人居环境的建筑。绿色建筑设计需要用导热系数小的高效隔热材料附着在墙体结构上来改善整个墙的基本内容,是在人与自然协调发展的基本原则下,运用生态学原体的热工性能。根据复合材料与主体结构相对位置的不同,分为外理和方法,协调人、建筑与自然环境间的关系,寻求创造生态建筑保温技术、内保温技术及夹心保温技术,其中外墙外保

6、温是目前较环境的途径和设计方法,体现人、建筑环境与自然生态在“功能”为高效、简单的保温节能技术。方面的关系,即生态平衡与生态建筑环境设计和“美学”方面的关要注意围护结构的保温不等于隔热,隔热的目的是尽量减少围系,也即人工美与自然美的结合。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的内容:护结构吸收的太阳热辐射向室内传递。对于自然通风的建筑来说,1.1全寿命周期的概念外围护的隔热设计主要是控制内表面的温度,为此要求外围护结构全寿命周期主要强调建筑对资源和环境影响在时间上的意义。应该具有一定的衰减度和延迟时间,以保证内表面温度不致过高,

7、建筑从最初的规划设计到后续的施工建设、运营管理及最终的拆除,以免向室内和人体辐射过多的热量。围护结构隔热的方法可根据不形成了一个全寿命周期。关注建筑的全寿命周期,意味着不仅在规同的建筑使用功能、不同地区的气候特点来选择,如通过加强墙体划设计阶段要充分考虑并利用环境因素,并且确保施工过程中对环的蓄热性能来获得室外的热能,通过围护结构向室内传递的延迟时境的影响要减至最低,在运营管理阶段能为人们提供健康、舒适、间将内表面最高温度出现的时间和建筑使用的时间错开,利用材料低耗、高效、无害的空间,而在拆除后又对环境危害降到

8、最低。建本身的热惰性来达到隔热的目的;在墙体中设置通风间层,这些间筑对资源和环境的影响要有一个全时间段的估算,建筑初期的投入层与室外或室内相同,利用风压和热压的作用带走进入空气层的部可能很低廉,但是运营成本可能会很高。分热量,从而减少传入室内的热量;建筑防热外表面采用浅色平滑1.2强调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的饰面材料,以及对太阳辐射热吸收率小的材料等。建设部提出了“四节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