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信技术在智能系统中的应用探讨.pdf

通信技术在智能系统中的应用探讨.pdf

ID:48126987

大小:211.50 KB

页数:2页

时间:2019-11-27

通信技术在智能系统中的应用探讨.pdf_第1页
通信技术在智能系统中的应用探讨.pdf_第2页
资源描述:

《通信技术在智能系统中的应用探讨.pdf》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综述与交流■阿目麓商2012年9月通信技术在智能系统中的应用探讨劳建荣(广州市汇源通信建设监理有限公司)摘要:运用网格化管理的思路,整合利用现有各类资源,通过以“网格”为基础,以信息化平台为载体,逐步建立内部流畅的管理机制,打造功能强大的网格化平台,把通信覆盖区创建成动态、形象、具体、便于管理的区域,有效解决目前通信覆盖区域界限模糊、信号覆盖情况掌握不够全面等管理的难题,并表现出一些新的特点,在适应智能电网。关键词:智能电网;通信引言按照国家电网公司2009年发布的“建设坚强智能电网”规划,我国智能电网建设将包含发电、输电、变电、配电、用电和调度共六个环节,具

2、有信息化、数字化、自动化、互动化的技术特征,到2020年,中国电网的资源配置能力、安全稳定水平,电网与电源和用户之间的互动性得到显著提高。可见,如何有效搭建用户与电网之间沟通桥梁,提供安全可靠的用电信息采集服务,是实现电网数字化、自动化、互动化的基础。同时也是电力公司增强电网综合服务能力,满足互动营销需求,提升服务水平的必然要求,可以预见用电信息采集系统将在我国智能电网配用电部分建设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用电信息采集系统依托光纤、无线和电力线载波等通信技术构筑的网络,通过采集器、集中器、智能表计、用户智能交互终端等设备,在用户和电网公司之间形成网络互动和即时连

3、接,从而实现电力、信息、应用数据的高速传输和远程家电控制等功能。相对其它通信技术,宽带电力线通信技术采用低压电力线作为传输介质,具有线路资源丰富、传输速率高、网络建设成本低等技术优势,有望在未来用电信息采集系统的网络建设中发挥重要的作用。1通信覆盖的全面化智能电网用电信息采集系统应用现状近年来,各地供电公司根据各自的应用需求,也陆续开展了智能电网用电信息采集系统的试点建设,在负荷预测分析、电费结算、需求侧管理、线损统计分析、反窃电分析及供电质量管理等业务中取得了一定的效果。然而,调研和分析结果表明:这些仅仅作为试点建设的智能电网用电信息采集系统规模小、分散孤立

4、,总体采集覆盖率低,只占到电网公司经营区域内电力用户总数的不到5%,离上述的总体目标还相差甚远,无法满足公司系统各层面、各专业准确掌控电力用户信息的需求。究其原因,已经试点建设的智能电网用电信息采集系统之所以没有进行大规模的推广应用,除了受系统规划、标准建立、运行管理及资金投入等各方面因素制约以外,更重要的因素是电表数据采集系统的通信方式不能满足现实的需求。2通信方式多元化“高效、可靠、灵活、多元化”的通信手段,这是满足智能电网发电、输电、配电、用户之间多样化互动需求的前提。智能电网下,各种新业务的多样性和复杂性要求通信系统使用各种不同的通信方式和通信技术以适

5、应不同的运行环境和业务特性闭。从载波、微波、卫星通信到光纤再到综合的无线通信,通信方式正呈现着多元和互补的特点,这也意味着通信网络的可靠性、便捷性都会大大提升。智能电网下的通信网络将是多种通信方式并存,优势互补的网络平台。3通信技术密集化智能电网要求骨干通信网有高速、大容量的传输带宽,接入层可以灵活、高效、高速接入,保护机制可以更坚强。而这些带来了通信技术密·188·集化的特点。它具体体现在:3.1新型传输接入设备的引入目前主流的智能电网通信解决方案是采用盯N(分组传送网)进行组网,以0TN(光传输网络)为骨干传输网络,EPON(以太无源光网络)为接入网,wL

6、AN、zi曲ee、wiMa】(等无线通信作为辅助通信方式的通信网络结构。0TN在传统的DWDM的基础上增加了交叉功能,很好地增加了组网的灵活性和电路调度的灵活性。它实际上是ASON与DWDM的综合体,可以面向多种业务(语音、数据等),提供对客户信号的透明传送和光通道的管理,具有大容量交换(交叉)或路由能力。0TN作为未来骨干通信的传输已经成为共识。而PTN在IP业务和底层光传输介质之间设置一个层面,针对分组业务流量的突发性和统计复用传送的要求而设计。智能电网通信业务的发展趋势是业务的IP化,业务通道IP化不仅可以在低通道链路承载更高级别业务,提升利用率,而且可

7、以对业务进行分级,保障优先级高的业务传输。以分组为内核实现多业务承载,不仅可以做到流分类的ACL控制、带宽控制、更自由的组网保护等,更重要的是,门N还可以与SDH之间实现互联互通,保护现有资产投资。3.2IP网络向IPv6转变智能电网信息终端呈现密集化、智能化、IP化是大势所趋。随着这些业务的大量接入,传统的IP弭在处理冲突问题、网络地址解析和地址空间分配等方面将面临巨大的问题。作为新一代IP技术,lPv6巨大的地址空闻,强大的网络管理能力和安全性注定其将成为在智能电网IP网络上的主要应用。当然,基于目前IPV4的应用现状,暂时兼容双栈化仍是首选。3.3无线通

8、信技术的大量应用随着物联网技术在智能电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