储层地球物理学2-储层参数预测.ppt

储层地球物理学2-储层参数预测.ppt

ID:48137808

大小:10.81 MB

页数:160页

时间:2020-01-16

储层地球物理学2-储层参数预测.ppt_第1页
储层地球物理学2-储层参数预测.ppt_第2页
储层地球物理学2-储层参数预测.ppt_第3页
储层地球物理学2-储层参数预测.ppt_第4页
储层地球物理学2-储层参数预测.ppt_第5页
资源描述:

《储层地球物理学2-储层参数预测.ppt》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储层地球物理学----岩性油藏储层预测由于沉积作用或成岩-后生作用,使地层岩性、物性发生变化所形成的圈闭,称为岩性圈闭,圈闭中聚集油气后,称为岩性油气藏。岩性油藏岩性油藏透镜型岩性油气藏尖灭型岩性油气藏1、岩性油藏概念及分类1)透镜型岩性油气藏储集体为透镜型或不规则型,四周为非渗透地层所限的油藏。2)尖灭型岩性油气藏储集层沿上倾方向尖灭或渗透性变差而形成的油藏。2、地震储层预测技术概述地震勘探的最早梦想之一,就是期望在地面地震资料中,提取地下直观的岩性信息。当储层的岩性、储集层的物性(厚度、孔隙度、渗透率等)、地层的纵向组合关系发生变化时,都会造成地震反射特征发生相应的变化。当储层的这些

2、变化达到相应的限度时,将被记录在地震剖面上。地震储层预测主要利用地震波的动力学特征(如振幅、速度、相位、频率等)来确定储集层的分布范围。地震反演多属性综合分析方法模式识别预测法地震相分析法相干分析法多尺度边缘检测储层地震预测方法地震反演是利用地表地震观测资料,以已知地质规律和钻井测井资料为约束,对地下岩层物理结构和物理性质进行成像(求解)的过程。波阻抗反演是指利用地震资料来求取地层波阻抗(或速度)的地震特殊处理解释技术,由于其具有明确的物理意义,是储集层岩性预测、油藏特征描述的确定性方法,因此,地震反演通常特指波阻抗反演。1)地震反演1)地震反演对追踪得到的目的层解释结果,沿层或沿某一时

3、窗可提取振幅、频率、相位等多达几十种地震属性,并可以经计算得到反射非均质性分布图和地震吸收系数分布图等分析平面图。多种属性图的叠合使用,结合其他预测结果,从不同的视角亦可有效识别岩性圈闭的存在。2)多属性综合分析方法2)多属性综合分析方法3)模式识别预测法利用已知岩性油气藏的探井样本,提取特征信息,采用直方图、二维交会图、三维交会图等多参数聚类分析技术,对井旁多种地球物理参数进行综合分析评价,经反复试验和校正后,建立判别函数,从而对未知区域进行岩性圈闭的寻找和预测。储层岩性横向上发生变化,构成独立的岩性圈闭时,地震相发生相应变化,必然在地震剖面上反映出不同的地震响应,具体表现为波形、振幅

4、、反射结构、连续性等的一系列变化。利用地震相分析的方法,借助如StratiMagic这样的相模式分析软件,通过对地震波形的分类、迭代,进行地震层序精细划分和波形归类,亦可以实现岩性圈闭的识别和研究。4)地震相分析法CB803CBG4SH8CBG403SH801CB27CBG4A-1CBG4A-2CBG401CB802SHG3CB8SH104)地震相分析法5)相干分析法相干体分析技术的核心是利用地震信息计算各道之间的相关性,突出不相关的异常现象,研究储层的分布状况。相似系数与地质条件的关系水平连续倾斜连续倾斜连续(倾角校正)不连续导致地震道间不相似的因素断层、溶洞及未充填裂缝地层岩性变化缺

5、乏反射层低品质的地震数据5)相干分析法利用SEISWARE软件计算的相干体数据分析图6)多尺度边缘检测地下缝洞具有多尺度的特点,即不同尺度的裂缝在其强度、规模等方面存在较大的差异。这些差异对地震传播速度和波的振幅、频率要产生不同的影响,这就是不同尺度裂缝的地震响应。反过来不同振幅、频率和波长的地震波场对应不同尺度的裂缝,这就是所谓的多尺度效应,因此,可以通过不同尺度的小波变换,来寻找不同尺度的裂缝,于是就形成高斯小波变尺度边缘检测。多尺度边缘检测流程图地震资料测井资料层位标定构造解释地震沿层振幅切片小波变换边缘检测识别裂缝、溶洞发育区6)多尺度边缘检测桩西潜山顶面储集体发育预测图(多尺度

6、边缘检测)6)多尺度边缘检测岩性预测方法砂、泥岩含量预测砂泥岩体积物理模型层速度计算及平滑量板法计算砂岩含量Mahajan公式法2-1砂、泥岩含量预测砂泥岩含量预测是岩性预测中用得最多的一种方法。原理:不同岩石的V不同,V=f(H)基于此,制作出岩性量板预测出岩性用途:预测岩性地震相向沉积相转换的依据一、砂、泥岩体积物理模型·················Z=ZS+Zht=Z/V=ZS/VS+Zh/Vh式中ZS为砂岩厚度,Zh为泥岩厚度t=ts+th令:Zs/Z=Ps砂岩含量则:Zh/Z=1-Ps1/V=Ps/Vs+(1-Ps)/Vh根据此式就可计算砂岩百分含量二层速度计算及

7、平滑速度谱精细解释速度谱解释原则(1)强能量团原则迭加速度曲线应穿过主要的强能量团,这些能量团应对应着地下主要反射界面,构成迭加速度曲线的基本框架。(2)稳定性原则成组出现的能量团反映一个或一组反射波,一般仅拾取其中的一个,该能量团应反映速度的稳定性。(3)连续平滑的曲线解释的迭加速度曲线应连续平滑,没有突变拐点。(4)识别异常波多次波特征明显,较易识别,但与断层有关的断面波特征不明显,变化复杂,要结合地震剖面对比解释。2层速度计算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