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 杨修之死.docx

17 杨修之死.docx

ID:48220589

大小:23.43 KB

页数:3页

时间:2020-01-23

17  杨修之死.docx_第1页
17  杨修之死.docx_第2页
17  杨修之死.docx_第3页
资源描述:

《17 杨修之死.docx》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17杨修之死罗贯中教材分析《杨修之死》选自《三国演义》第七十二回。课文记叙了曹操杀害杨修的经过和缘由,表现了杨修的聪明才智和“恃才放旷”的思想作风,也揭示了曹操的复杂性格:既十分奸诈,又深谋远虑。《三国演义》属于历史小说,取材于史实又有虚构,不受史实限制。要注意研究虚构情节所表现出的作者的思想倾向,深入领会作者的意图。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引导学生结合注释掌握文中的文言词语。2.了解罗贯中和《三国演义》的文学常识。能力目标1.掌握文章内容,学习通过故事情节来分析人物性格的方法。2.探究杨修之死的原因,培养根据文本内容口头表达自己见解的能力。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会辩证地看待历史人物和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形象,并从中领悟做人的道理。教学重、难点重点1.分析杨修和曹操这两个人物的性格特点。2.学习通过典型事例表现人物性格的写法。难点学会辩证地看待历史人物和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形象。教学方法1.问题导读法2.比较阅读法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播放《三国演义》的主题曲教师:一曲《滚滚长江东逝水》以其特有的雄浑和古朴为我们翻开了三国的历史画卷,金戈铁马的古战场,刀光剑影下一个个鲜活的面容重新浮现在我们眼前:足智多谋的诸葛亮,知人善任的刘备,胆气豪壮的孙权,英姿飒爽的周瑜……今天,让我们

3、再来结识两位《三国演义》中的风流人物——曹操和杨修,一睹这两个文学形象的风采。二.简介罗贯中、杨修及相关背景 1.罗贯中,名本,字贯中,号湖海散人,元末明初小说家。创作了我国第一部长篇章回体小说《三国演义》。罗贯中在这部巨著里,借叙述魏、蜀、吴三国征战的历史故事,对暴政作了抨击,提出了自己鲜明的政治理想——仁政。这个观点形成了全书鲜明的拥刘反曹倾向。2.背景与情节:本文节选自《三国演义》第72回,“诸葛亮智取汉中,曹操兵退斜谷”。从战争发展的角度上看,当时三国交战,曹操率大军攻打蜀国,兵败;蜀军追击,曹操退守阳平关,再败;退兵驻守斜谷。此

4、时曹操心中进退犹豫不决,课文节选由此开始。三.检查预习情况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庖官(páo)   恃才放旷(shì)   食讫(qì)     麾军(huī)夏侯惇(dūn)   谮害(zèn)   绰刀(chāo)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①适庖官进鸡汤(正值,恰逢)②数犯曹操之忌(多次,屡次)③人皆不晓其意(知道、明白)④众以实对(回答)⑤植然其言(认为……说得对)四、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课文题目为“杨修之死”,那么杨修是怎么死的呢?请用自己的话回答。要求说清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明确:曹操伐蜀日久,进退两难之际,夏侯惇禀请夜

5、间口号为“鸡肋”,杨修得知,教军士准备归程,曹操以惑乱军心之罪将其斩首示众。2.杨修是不是真如曹操所说“造言”而乱其“军心”呢?结合课文内容来回答。学生阅读1~3段,回答明确:不是。相反,杨修所言句句是实,一语中的,“鸡肋者,食之无肉……在此无益,不如早归”,杨修句句说中曹操的心事。3.仅从“鸡肋”二字,杨修便猜中曹操心事,可见杨修才智过人。课文对杨修的才智着墨还有很多,你能找出来吗?明确:(1)改建园门。“人皆不晓其意”,而杨修却知“丞相嫌园门阔耳”。(2)曹操“梦中”杀人。“人皆以为操果梦中杀人”,只修知其意。(3)曹操试曹丕、曹植才

6、干,曹植按照杨修吩咐杀门吏,“于是曹操以植为能”。(4)曹丕密用大簏藏吴质入内府商议大事,修知其事。(5)“修又尝为曹植作答教十余条。但操有问,植即依条答之。操每以军国之事问植,植对答如流。”罗贯中称杨修“博学广览,目视五行,九流三教,无所不通”。插叙这几件事进一步突出了杨修的才智。五、再读课文,深入探究1.教师:曹操一向唯才是举,为什么却把杨修杀了?。明确:“原来杨修为人恃才放旷,数犯曹操之忌。”(1)“鸡肋”事件,杨修所言虽句句是实,一语中的,但确实是胆大妄为、目无军纪。“见传”“便教”两个词语,不仅体现其才思之敏,更见其恃才放旷

7、、率性而为。(2)改建园门,“操虽称美,心甚忌之”。(3)“塞北送酥一盒至”,面对“一合酥”三字,杨修“竟取匙与众分食讫”,“竟”的意思是直接;“讫”是完毕,直接吃了个精光,真是恃才放旷、目无君主。难怪“操虽喜笑,而心恶之”。(4)曹操梦中杀人,杨修一语道破天机,“操闻而愈恶之”。(5)告发曹丕,修“径来告操”,“径”写出了杨修的鲁莽、轻率,不知不觉已卷入皇室权利之争。“操因疑修谮害曹丕,愈恶之。”(6)教植斩吏,“操大怒,因此亦不喜植”。(7)教植作答,“操见了大怒曰:‘匹夫安敢欺我耶!’此时已有杀修之心”。原来“惑乱军心”只不过是曹操

8、杀杨修的借口。2.《三国演义》以一首诗评价杨修:“聪明杨德祖,世代继簪缨。笔下龙蛇走,胸中锦绣成。开谈惊四座,捷对冠群英。身死因才误,非关欲退兵。”学生讨论:从《三国演义》看,杨修之死是否是被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