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除反应 (Elimination Reactions).ppt

消除反应 (Elimination Reactions).ppt

ID:48241985

大小:883.00 KB

页数:34页

时间:2020-01-18

消除反应 (Elimination Reactions).ppt_第1页
消除反应 (Elimination Reactions).ppt_第2页
消除反应 (Elimination Reactions).ppt_第3页
消除反应 (Elimination Reactions).ppt_第4页
消除反应 (Elimination Reactions).ppt_第5页
资源描述:

《消除反应 (Elimination Reactions).ppt》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消除反应-指从有机分子中除去两个原子或基团(x,y),生成不饱和化合物(烯、炔)或环状化合物的反应第八章消除反应(EliminationReactions)1、α-消除(1,1-消除)反应由同一碳原子上消除两个原子或基团的反应叫α-消除反应。生成卡宾。2、β-消除(1,2-消除)反应指从某化合物中相邻的两个碳原子上消除两个原子或基团,形成一个新的π键的反应。-消除反应是制备烯烃的一种方法。3、γ-消除(1,3-消除)反应被消除的两个原子或基团互处1,3-位上的消除反应,称为1,3-消除反应。反应产物为环丙烷衍生物。4、热消

2、除反应--在加热的条件下进行的消除反应另外,还有1,4;1,5-消除反应§8.1消除反应的历程按E2历程消除的前提条件:β—H酸性不太大;L也不太容易离去。在双分子消除反应中,碱进攻反应物的β—H的同时,离去基团L带着一对电子从分子中离去,在两个碳原子之间形成新的π键:一、双分子消除E2反应历程(BimolecularEliminationReactions)E2历程消除的特点:1、E2反应历程为一步完成的协同反应,有中间过渡态形成,新键的形成和旧键的断裂是协同进行的。3、E2消除反应的立体化学在E2消除中,过渡态所涉及五个

3、原子(包括碱)必须位于同一平面,为反式共平面消除。4、E2消除与SN2取代反应的竞争碱进攻β-H为E2消除,进攻α-C原子为SN2取代反应。2、动力学表现为二级反应,反应速率与反应物和碱的浓度成正比。υ=κ[RX][B:-]二、单分子消除反应(E1)机理-碳正离子历程反应活性:对于烷基:3°>2°>1°>CH3E1历程消除的特点:1、E1反应历程分两步走,第一步是反应物离去基团在溶剂的作用下带着一对电子离去,生成碳正离子,这是慢的一步;第二步为所生成的碳正离子失去一个β-H生成烯烃,这一步快;2、E1反应在动力学上为一级反应

4、,反应速度仅与反应物浓度有关,与碱的浓度无关,反应速率υ=[RX]。4、在进行E1消除反应时常伴随有重排反应3、E1消除与SN1取代反应相互竞争按E1机理进行反应的实例:底物不同产物相同反应速率不同经过相同的中间体(1)消除与取代反应的竞争(2)重排产物的生成:Wanger-Meerwein重排按E1机理反应的底物结构特征:形成稳定正碳离子的体系。三、共轭碱单分子消除(E1cb)机理-碳负离子历程按E1cb机理进行反应底物结构特征:①当β-氢被吸电子基团活化时,如:COCH3、NO2、Me3N+等;②L是难离去基团。共轭酸

5、共轭碱E1cb机理证明同位素交换E1cb机理反应特点:1、β-H酸性强,L不易离去。2、E1cb机理分两步走,先行成负碳离子中间体。3、E1cb历程常表现为二级反应,反应速度与碱和反应物的浓度成正比;υ=[RX][B:-]4、E1、E2及E1cb反应历程的相互转化消除反应历程的五种状态:E1cb→类似E1cb→协同E2→类似E1→E1。E2、E1、E1cb的关系:E1似E1E2似E1cbEIcbL首先离去L与H同时离去H+首先离去§8.2消除反应的取向(Orientation)1、Sayzaff规则一、消除反应的一般规则当

6、β-消除反应中可能产生两种或多种烯烃异构体的混合物时,究竟哪一个异构体占优势呢?这就是消除反应的取向问题。仲或叔取代的电中性化合物进行消除反应时,主要生成双键碳原子上连有取代基最多的烯烃。为热力学控制,主要考虑产物的稳定性。讨论:1)反应物一般为卤代烃、醇及磺酸烷基酯;2)反应历程按E1和似E1的E2历程进行;3)取向的核心是:碳正离子的稳定性及产物的稳定性。2、Hofmann规则季铵盐或锍盐进行消除反应时,主要生成双键碳原子上连有较少取代基的烯烃。讨论:1)反应物为季铵盐或锍盐等;2)反应历程按E1cb和似E1cb的E2历

7、程进行;3)取向的核心是:β-H的酸性及空间效应。热力学控制产物遵循Sayzaff规则E1反应:二、反应历程与消除反应的取向1、按E1历程进行的消除反应,主要产物为Sayzaff烯烃原因:中间体碳正离子;热力学控制产物。2、按E1cb历程进行的消除反应,主要产物为Hofmann烯烃原因:离去基团难离去;主要考虑β-H的酸性及空间因素。3、按E2历程进行的消除反应遵循Hofmann规则似E1的E2反应,遵循Sayzaf规则;多数情况下,不带电荷的底物:卤代烃、磺酸酯。似E1cb的E2反应,遵循Hofmann规则;底物带电荷:季

8、铵碱、锍盐。当L=F时,为似E1CB的E2反应,因为F具有较大电负性。当L=Cl,Br,I时,反应为似E1的E2反应。优先失去β-氢,因为生成稳定的负碳离子。§9.3影响消除反应的因素1、底物E1机理EIcb机理利于C+的生成减弱β-氢的酸性稳定C-的作用除此之外均按E2机理2、碱碱越强,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