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圈七年级生物教学反思.doc

生物圈七年级生物教学反思.doc

ID:48258337

大小:75.93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11-22

生物圈七年级生物教学反思.doc_第1页
生物圈七年级生物教学反思.doc_第2页
生物圈七年级生物教学反思.doc_第3页
生物圈七年级生物教学反思.doc_第4页
资源描述:

《生物圈七年级生物教学反思.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生物圈》七年级生物教学反思    教学目标:    1.描述生物圈的范围;能举例说出生物圈能为生物的生存提供基本条件    2.通过本节的教学提高学生收集和分析资料的能力    3.通过小组讨论和研究活动继续培养学生的协作能力    4.通过本节的教学使学生建立起:保护生物圈就是保护人类自己的意识    教学重点和难点:    1.生物圈为生物的生存提供了基本条件是本节教学的重点    2.对收集的资料进行整理和分析是本节教学的另一个重点也是难点    课前准备:①教师:地球仪②学生:收集的资料

2、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师:出示地球仪在无数颗星球中地球作为一颗”蓝色水球“悬挂在浩瀚的宇宙中孕育着无数的生命下面就让我们共同来欣赏这美丽的地球吧!    生:观看发言    师:是不是地球上的所有地方都有生命(生物)存在呢    生:(讨论回答)    师:地球上生物生存的空间是有一定的范围的现在我们就给地球上生物能够生存的这个范围起个名字你们认为应该起什么名字好呢引出课题生物圈    二、师生互动    (一)生物圈的概念    师引导阅读课文归纳生物圈的概念:地球上适合生

3、物生存的地方其实只是它表面的一薄层科学家把这一薄层叫做生物圈地球上的所有生物都在生物圈中生存、繁衍并且相互间发生着复杂的关系如果把地球比作一个足球大小那么生物圈就比一张纸还要薄呢!同学们刚才你们都观看了美丽的地球风景你们认为生物应该生活在一个什么样的环境中呢    (二)生物圈的范围    A、生对照提纲阅读课文理解:    1.生物应该生活在一个什么样的环境中    2.生物圈的厚度    3.生物圈划分为几个圈层    4.各圈层生活些生物这三个圈层中都有些生物生活呢    5、水圈的个部分的

4、生物较多    6、生物圈中的岩石圈、大气圈和水圈是截然分开的7、人类的“立足点”    B、全班分为三大组每组代表一个生物圈层进行讨论C、分角色扮演    (三)、生物圈为生物生存提供基本条件    师:我们都知道现在地球的人口已经超过了60亿人口过多给地球带来了很多的负面影响于是科学家想了一个办法:把地球上的人移居到月球或其他星球上大家觉得这种方法可行引入人类和其他生物生存的条件观察书中的六幅图片并讨论以下几个问题:1.向日葵生长需要什么条件长颈鹿生活需要什么条件    学生:(观察书中12页

5、)向日葵的生长需要阳光、空气、水、土壤和肥料;长颈鹿的生活需要食物、水、空气、阳光和温度    师:现在请充分发挥你们的想像力和创造力:假如你是其他星球上的一棵草或一只小白兔你会有什么样的遭遇呢    生:(分组扮演角色)    三、小结:    地球上所有的生物都生活在生物圈中生物圈是所有生物的家生物在生物圈中生存繁衍生物之间发生着复杂的关系我们人类也是生物圈的成员之一但是人类掌握着高度的科学技术人类的活动可以到达生物圈的各个圈层人类凭借自己掌握的科学技术对各个圈层起到破坏作用这已经引起了全人类

6、的关注生物圈是一个统一整体是所有生物共同的家园保护生物圈人人有责    教学反思——巧用角色扮演的教学方法如在(七.上)《第二章生物圈是所有生物的家第一节生物圈》教学中可两次应用角色扮演一次是学生在小组讨论的基础上让学生分角色扮演生物的居住环境:水圈、大气圈和岩石圈;再次是让学生扮演两种生物:不幸落在金星上的含羞草和落在火星上的小白兔以反证地球生物圈对生物生存的重要性从环境和生物两方面进行前后呼应紧扣主题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运用角色扮演进行教学有以下几个优点:    1.能调动学生的学习主

7、动性和积极性使学生处于学习的主体地位    2.适合学生的身心特点他们喜欢模仿愿意表演在集体中展露自己的才华    3.在角色扮演过程中有利于教师对学生认知过程的规律、认知的广度和深度、以及学生的个性特长的了解    4.由于现代科学教育越来越关注科学、技术和社会的相互关系为角色扮演的教学方法提供了广阔的舞台    5.教育作为实现人的社会化过程学生对社会或自然事物的扮演过程有利于对社会、自然的关心在扮演的过程中既掌握知识发展能力还会对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养成有极大的帮助    因此在生物教学中巧

8、用这种教学方法提高生物教学质量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