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竹山隧道设计说明

白竹山隧道设计说明

ID:48295937

大小:217.19 KB

页数:11页

时间:2020-01-16

白竹山隧道设计说明_第1页
白竹山隧道设计说明_第2页
白竹山隧道设计说明_第3页
白竹山隧道设计说明_第4页
白竹山隧道设计说明_第5页
资源描述:

《白竹山隧道设计说明》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白竹山隧道施工图设计说明1.工程概况中缅油气管第二EPC合同项白竹山隧道位于大理市漾濞县龙潭乡水竹坪村下赶马拉西北,入口、出口均位于吐鲁河边。穿越位置位于进马桑弯西麓。隧道平面为折线型,隧道起圪桩号为K0+010~K0+902.2,隧道水平长度892.2m,实长892.344m,纵向坡度采用单面下坡,坡比为-1.79%。洞身断面Ⅵ级围岩采用曲墙圆拱形,其他围岩段采用直墙圆拱形,净断面尺寸为3.8m×3.8m(宽×高)。隧道内安装2条管道,分别为天然气管道、原油管道。2.设计依据1)中缅油气管道工程隧道第二EPC合同项合同;2)隧道初步设计文件

2、及审批文件;3)招标阶段发布及相关的澄清文件;4)有关的勘察、测量资料。3.隧道主要设计规范标准1)《输气管道工程设计规范》GB50251-20032)《油气输送管道线路工程抗震技术规范》GB50470-20083)《油气输送管道穿越工程设计规范》GB50423-20074)《油气输送管道穿越工程施工规范》GB50424-20075)《油气长输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369-20066)《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07)《砌体结构设计规范》GB50003-20018)《钢结构设计规范》GB50017-20039)《建筑

3、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10)《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11)《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GB50223-200812)《岩土工程勘察规范(2009年版)》GB50021-200113)《工程岩体分级标准》GB50218-199414)《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GB50108-200815)《锚杆喷射混凝土支护技术规范》GB50086-200116)《钢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5-200117)《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0330-200218)《铁路工程抗震设计规范》GB50111-2006

4、19)《石油天然气建设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管道穿跨越工程》SY4207-200720)《铁路隧道设计规范》TB10003-2005/J449-200521)《铁路隧道施工规范》TB10204-2002/J163-200222)《天然气输送管道用钢管通用技术条件》Q/SYGJX101-201023)《油气管道山岭隧道设计规定》CDP-G-PC-CR-005-2009/B4.隧道工程地质条件及评价4.1隧道自然地理条件4.1.1地形、地貌勘察场地属低中山区地貌,相对高差约200~400m之间,山顶为尖顶状,脊线呈锯齿状,地形起伏大,山坡较陡,植被

5、茂密,沟谷多呈现“V”形。隧道入口处山坡坡度40°~50°,植被为低矮灌木和杂草,覆盖率大于50%;出口处山坡坡度40°~50°,植被茂密,覆盖率大于60%。4.1.2气象水文按全国气候带划分指标,管线由西向东经过云南省的南亚热带、北热带、中亚热带、北亚热带和南温带5个气候带。其中漾濞县属于北亚热带气候区,四季分明,其气象要素详见下表。勘察区气象要素汇总表地区平均气压(mb)多年平均相对湿度(﹪)气温(℃)降水量(mm)多年平均降水日数(天)多年平均日照时数(小时)蒸发量(mm)风速(m/s)风向多年平均年霜日(天)多年平均极端最高极端最低多

6、年平均日最大年平均年平均年最大漾濞县8367216.2~16.634.6-2.81055.8~1038.1118.3 140.12223.317251.618WNW64勘察区属澜沧江水系,漾濞江支流吐鲁河。漾濞江流域面积为4330km2,比降为0.33%,最大流量为1330m3/s,最小流量为5.2m3/s,平均流量为62.38m3/s。。4.1.3交通条件白竹山隧道位于大理市漾濞县龙潭乡水竹坪村下赶马拉西北,入口、出口均位于吐鲁河边。穿越位置位于进马桑弯西麓。自漾濞县沿320国道向永平县方向约30km,左拐沿龙潭乡土石路走14km,左拐至水

7、竹坪村,再沿吐鲁河向下游方向走约1km到白竹山隧道进口,出口亦吐鲁河边边,交通困难。4.2区域地质构造及地震4.2.1区域地质构造据《中缅油气管道工程(云南段)建设项目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报告》(2007.6)中相关内容,中缅管道沿线构造极为复杂,断裂纵横交错,褶皱发育,但多数褶皱形态不完整。纵观全区构造,西部和东部的差异较大。西部(瑞丽~南华段)处于青、藏、滇、缅、印尼“歹”字型构造体系与经向构造体系复合部位,NNW向构造和SN向构造为主体骨架。一系列SN向,NNW向构造线渐成撒开状态,在瑞丽~龙陵呈NE~SW向延伸的构造带;东部(南华~富源

8、段)处于川滇经向构造为主体与云南“山”字型构造东翼和脊柱复合部位,SN向构造和NNE向构造为主体骨架,嵩明~富源一系列NNE向或NE向构造线平行展布。F13顺鼻河断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