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别诗群文阅读.doc

送别诗群文阅读.doc

ID:48367930

大小:31.01 KB

页数:2页

时间:2019-11-28

送别诗群文阅读.doc_第1页
送别诗群文阅读.doc_第2页
资源描述:

《送别诗群文阅读.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送别组诗群文阅读》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送别诗六首:《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赠汪伦》、《送别诗》、《送元二使安西》、《劳劳亭歌》、《山中送别》  教学目标:  1.理解六首古诗,结合注释,了解诗意。  2.多诵读,并能展开想象,体会诗人的感情。  3.初步感知诗歌意象,体会送别的形式多样,但都表达朋友情深。  4.挖掘诗歌文化内涵,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培养课外主动积累诗歌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  初步感知诗歌意象,体会多样送别方式所包含的诚挚的友情。  教学准备:  教师:课件、打印阅读材料。  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明确主题 

2、 1.回顾:学生回顾自己所学过的而送别诗歌。  2.明确:这节课我们再来读一些送别诗,看看古人都是通过什么方式来送别的。  3.出示课题,理解课题。  二、了解背景,把握基调  1.教师讲解送别诗成为诗歌重要题材的原因。  2.出示诗句“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矣”,请学生谈谈理解。  三、第一板块,温故知新  (一)已学的送别诗  1.回顾《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1)一生读《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其余学生思考李白用什么方式送别孟浩然?  (2)情境创设:孟浩然的船渐行渐远,李白却一直望啊望啊,这眼中满是?  (3)配乐朗诵。  (4)板书:极目远送

3、  2.回顾《赠汪伦》  (1)自读《赠汪伦》,思考汪伦是怎样为李白送行的。  (2)讲典故,找问题:为什么在李白临走的时候汪伦才匆匆赶到呢?  (3)板书:踏歌送别  四、第二板块,学思并重  (一)学习《送元二使安西》、《春夜洛城闻笛》  1.自读诗歌,读准字音。  2.思考作者是怎样表达自己的一腔深情的。  3.交流分享  (1)理解“折柳赠别”的含义。  (2)分别时的这一杯杯酒,代表了什么?  4.明确送别方式:折柳饯别、饮酒泣别  (二)学习《劳劳亭歌》、《山中送别》  1.自读诗歌,尝试找到诗歌中的地点和时间。  2.合作学习。  3.交流

4、反馈、互通有无  (1)长亭:想像画面,朋友们在长亭是怎样依依惜别的?  (2)日暮:在送别时,我看到,可是。  (3)总结这两首古诗所表现的送别方式:长亭饯别、日暮伤别。  (4)再次吟咏这些古诗。  (三)自主发现送别方式的不同。  五、总结延伸。  1.出示李叔同送别并欣赏歌曲。2.小练笔:引用送别名句,书写离别之情。《送别组诗群文阅读》诗歌原文欣赏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赠汪伦》  白游泾县桃花潭,村人汪伦常酝美酒以待白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

5、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送别诗》  杨柳青青著地垂,杨花漫漫搅天飞。  柳条折尽花飞尽,借问行人归不归?  《送元二使安西》  渭城朝雨浥轻,客舍青青柳色新⑶。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⑷。  《劳劳亭歌》  金陵劳劳送客堂,蔓草离离生道傍。  古情不尽东流水,此地悲风愁白杨。  我乘素舸同康乐,朗咏清川飞夜霜。  昔闻牛渚吟五章,今来何谢袁家郎。  苦竹寒声动秋月,独宿空帘归梦长。  《山中送别》  山中相送罢,  日暮掩柴扉。  春草明年绿,  王孙归不归?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