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与科技文艺单元高效整合教师用书含解析.docx

高考历史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与科技文艺单元高效整合教师用书含解析.docx

ID:48391132

大小:65.32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10-24

高考历史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与科技文艺单元高效整合教师用书含解析.docx_第1页
高考历史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与科技文艺单元高效整合教师用书含解析.docx_第2页
高考历史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与科技文艺单元高效整合教师用书含解析.docx_第3页
高考历史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与科技文艺单元高效整合教师用书含解析.docx_第4页
高考历史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与科技文艺单元高效整合教师用书含解析.docx_第5页
资源描述:

《高考历史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与科技文艺单元高效整合教师用书含解析.docx》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十一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与科技文艺[纵向梳理]一、儒家思想的发展演变过程历程地位原因春秋战国:儒学创立和发展时期儒家思想受到统治者的冷落“仁政”“德治”等主张虽然有利于缓和社会矛盾,但在诸侯争霸、战乱不断的年代,其主张不适应当时激烈的社会变革秦朝:儒学受到重创时期儒家思想受到压制秦统一后,儒生依旧遵守旧的主张,非议郡县制,站在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对立面,不能为统治者服务汉代:儒学改造时期儒学处于独尊的地位董仲舒提出“大一统”“天人感应”等新内容,对儒家思想进行了改造,适应了当时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宋明:儒学转型和成熟时期儒家思想正统地位依然如故儒学更加理论化和思辨化,体现了唯

2、心主义的内容,逐渐束缚了人们的思想;儒家思想发生了转型,理学产生并发展到心学,更加适应统治者的需要明清:批判继承时期儒学正统地位受到冲击,但仍占统治地位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和封建统治的腐朽[对点训练]1.(2018·江苏四市一模)董仲舒称:“天之生民,非为王也,而天立王,以为民也,故其德足以安乐民者,天予之;其恶足以贼害民者,天夺之。”这反映出董仲舒(  )A.继承发展了先秦儒家的“民本”思想B.把道家、法家思想糅合到儒家思想中C.为封建君主专制统治提供了理论依据D.将“无为”思想提升到了天意的高度A [“天之生民,非为王也,而天立王,以为民也,故其德足以安乐民者,天予之;其恶足以贼害民

3、者,天夺之”体现的是儒家的德治思想,故A项正确;材料体现的是儒家的德治思想,没有涉及道家、法家思想,故B项错误;材料体现的是儒家的德治思想,为封建君主专制统治提供理论依据的是君权神授,故C项错误;材料的内容是将“德治”思想提升到天意的高度,故D项错误。]二、儒家思想特点及现代价值1.特点(1)注重道德修养:爱人、德政、孝悌、仁、义、礼、智、信等。(2)注重血亲人伦:孝悌也者,其为仁之本欤?(3)注重民本思想:苛政猛于虎;为政以德;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4)注重社会秩序:克己复礼、正名、齐之以礼等。(5)注重现实社会:关注现实政治、伦理生活、具有理性精神。(6)注重群体意识:重视并积极

4、维护群体秩序与和谐,个人服从群体。(7)注重开放意识:外儒内法、宋明理学(三教合流),具有很强适应性。2.现代价值(1)儒家思想所倡导的道德规范有利于培养现代公民意识。(2)“大一统”思想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和社会稳定。(3)“以人为本”的治国思想有利于今天的政治建设。(4)“和为贵、和而不同”的思想有利于和谐世界的构建。(5)民本思想有利于“三农”问题和民生问题的解决。(6)“义利观”有利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完善。[对点训练]2.(2016·海南高考)孟子发扬孔子开创的儒学,主张涵养“浩然之气”,倡导“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对后世影响极大。孟子这些言论所强调的是(  )

5、A.努力完善个人品德  B.坚持个人独特性格C.勇于突破礼制束缚D.敢于反抗专制暴政A [孟子主张涵养“浩然之气”,倡导“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体现了儒家的“内圣”主张,强调个人要不断提高内在的道德修养,故选A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儒家注重个人内在的道德修养和外在的行为规范,不强调个人独特性格,排除B、C两项;题干主要体现的是孟子关于个人道德修养方面的主张,不涉及其对政治的看法,故排除D项。]三、时代特征对艺术风格的影响时期艺术风格时代特征先秦兼容并包、宽容开放春秋战国时期是社会大变革时期,出现了百家争鸣秦汉恢弘大度国家统一,生产发展,民族联系加强,文化迅速发展隋唐兼容并

6、蓄、全面繁荣政治稳定,经济发展,民族融合,中外交流频繁宋元平民化、世俗化商业繁荣、城市发展,市民阶层扩大明清承古萌新封建专制制度渐趋衰落,君主专制达到顶峰;商品经济繁荣,资本主义萌芽出现[对点训练]3.(2018·衡水模拟)唐代书法中“楷书”规矩之森严、法度之完备、风格之繁复令后世望而却步。另一方面唐代所孕育并产生的“狂草”纵放恣肆、奇宕瑰伟,完全可以和楷书平分秋色。这反映了(  )A.唐代草书否定了楷书的法度规范B.唐代书法完全满足了时人的审美需求C.唐代书法“既合法又尚情”的艺术特质D.唐代社会三教合一的思想格局C [从材料“‘楷书’规矩之森严”“‘狂草’纵放恣肆、奇宕瑰伟”中可以

7、看出,唐代书法既有法度又狂放不羁,故C正确;A项比较片面;B项错误,错在“完全”;三教合一是指儒家、道教和佛教,而材料中没有体现,故D项错误。][中外关联] 东西方人文精神的比较(18世纪之前)一、对于东西方人文精神异同的认识1.相同点都注重人与人类社会的关系,强调人的价值;都将道德看作政治的基础。2.不同点项目东方西方对人的属性的关注点关注“社会”中的人特别强调作为个体的人处理个人与社会关系的着眼点强调社会等级秩序强调人的平等,宣扬民主与法制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