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坑监测方案-.doc

基坑监测方案-.doc

ID:48485356

大小:252.50 KB

页数:17页

时间:2020-02-04

基坑监测方案-.doc_第1页
基坑监测方案-.doc_第2页
基坑监测方案-.doc_第3页
基坑监测方案-.doc_第4页
基坑监测方案-.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基坑监测方案-.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监测方案批准:审核:编写:专业资料.2012年05月6日目录§1概况11.1工程概况11.2环境概况1§2监测技术要求与目的1§3监测方案编制依据2§4监测方案编制原则24.1系统性原则24.2可靠性原则34.3与设计、施工相结合原则34.4经济合理原则3§5监测内容35.1塔机基础监测35.2基坑围护监测35.3坑底回弹监测4§6监测点的布设4专业资料.§7监测控制网的布设4§8监测仪器及方法58.1垂直、水平位移监测68.2坑底回弹监测9§9报警9§10监测工作计划、周期及频率10§11资料整理与成果提交10§12技术保障

2、措施11§13质量保障措施11§14应急预案1214.1应急小组1214.2应急小组职责及工作程序1214.3实施注意事项13§15监测方案布点图13专业资料.§1概况1.1工程概况本工程基坑开挖面积约75000m2,基坑围护周长约1300m,基坑开挖深度为11m,基坑采用钻孔灌注桩,局部门式刚架围护结构,三轴搅拌桩止水,二道混凝土/型钢斜支撑体系。基坑安全等级为二级,周边环境等级为二/三级。支撑按照××市《基坑工程设计规程》(DG/TJ08-61-2010)中相关规定,本基坑按二级基坑要求进行施工监测。1.2环境概况项目四周分

3、布有道路、楼房和高架桥等建筑物,道路下埋设有信息、雨水、煤气等管线。基坑开口线距最近的建筑物边线仅有15米左右。拟建场地地貌类型属××平原,地貌形态单一。勘察期间测得勘探点孔口标高一般为3.45~5.11m之间,场地平均标高约4.20m。拟建场地处于上海地区古河道地层,缺失上海市统编的第⑥层、第⑦层土,地表下深度85m范围内地基土均属第四纪滨海~河口相、滨海~浅海相、滨海、沼泽相、溺谷相、滨海~浅海相、滨海~河口相沉积物。主要由粘性土、粉性土和砂土组成,一般呈水平状分布。此次监测重点为基坑围护桩墙和施工用塔机基础。§2监测技术要

4、求与目的本工程的信息化施工监测充分考虑到以下各因素的影响:1、本工程基坑形状不规则,开挖面积较大,边线较长。工程施工周期长,施工流程较多,包括围护施工、基坑开挖及地下结构施工等部分,工艺复杂。2、基坑监测数据反馈的及时性和与施工的联动性要求较高。因此,本工程监测工作必须严格按设计及有关管理部门的有关变形控制要求进行实施,同时对基坑围护结构、塔机基础进行重点监测。专业资料.在基坑开挖过程中,由于受地质条件、荷载条件、材料性质、施工条件和外界其他因素的复杂影响,很难单纯的从理论上预测工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而且,从理论预测值还不能全面

5、、准确的反应工程的各种变化。因此,在理论指导下制定周密的监测计划,并严格实施计划十分必要。本工程监测的主要目的有:1、通过监测及时发现围护结构施工过程中的环境变化发展趋势,及时反馈信息,达到有效控制基坑施工对周边环境的影响;2、通过监测及时调整支护系统的受力均衡问题,使整个基坑在开挖过程中始终处于安全、可控的范围内;3、通过监测及时发现塔机基础在施工过程中的环境变化发展趋势,及时反馈信息,确保施工机械的安全使用;4、通过监测数据与预测值作比较,判断上一施工工艺和施工参数是否符合或达到预期要求,及时调整工艺及参数,确保顺利实现下一

6、施工进度控制,从而切实实现信息化施工,达到优质安全、经济合理、施工快捷的目的。§3监测方案编制依据《基坑工程施工监测规程》DG/TJ08-2001-2006《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城市测量规范》CJJ8-99《建筑变形测量规范》JGJ8-2007《地基基础设计规范》DGJ08-11-2010《岩土工程勘察规范》DGJ08-37-2002《基坑工程设计规范》DG/TJ08-61-2010《建筑基坑工程监测技术规范》GB50497-2009专业资料.§4监测方案编制原

7、则4.1系统性原则1.方案设计的各个监测项目有机结合,既形成整体,又相互衬映,使测试数据能对应校核;2.运用系统功效达到对环境、基坑进行全方位、连续性监测,监测点布置要考虑合理、有效因素。4.2可靠性原则1.方案中采用的监测手段为成熟、或基本成熟的;2.监测中使用的监测仪器、测试元件均通过标定且在有效期内;3.测点的布设中考虑了各个测点的保护需要。4.3与设计、施工相结合原则1.跟据设计计算情况,考虑关键部位有针对性布点,达到进一步优化设计的目的;2.对地质条件变化较大或施工异常部位进行重点或加密监测。3.依据施工规范要求,确定

8、被监测项目的报警值。4.结合实际施工,调整优化测点布设、测试手段、仪器选配、测点保护方案,确定监测频率。4.4经济合理原则1.在安全、可靠的前提下结合工程经验尽可能采用直观、简单、有效的方法;2.在确保可靠的基础上择优选择国产及进口仪器设备;3.在确保全面、安全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