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超敏反应.ppt

11超敏反应.ppt

ID:48488520

大小:5.88 MB

页数:54页

时间:2020-01-18

11超敏反应.ppt_第1页
11超敏反应.ppt_第2页
11超敏反应.ppt_第3页
11超敏反应.ppt_第4页
11超敏反应.ppt_第5页
资源描述:

《11超敏反应.ppt》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第十一章超敏反应(Hypersensitivity)超敏反应超敏反应:机体接受特定抗原持续刺激或同一抗原再次刺激所致的功能紊乱和/或组织损伤等病理性免疫反应,也称变态反应或过敏反应。变应原:引起超敏反应的抗原。超敏反应发生的特点:是机体第二次接触变应原时才出现,而且具有个体特征。超敏反应根据反应出现的速度,分为:速发型超敏反应迟发型超敏反应盖尔和库姆斯将超敏反应分为下述4种类型:Ⅰ型:速发型或过敏反应型Ⅱ型:细胞毒型或细胞溶解型Ⅲ型:免疫复合物型或血管炎型Ⅳ型:迟发型或细胞介导型第一节Ⅰ型超敏反应TypeI(Immediate)Hype

2、rsensitivity第一节Ⅰ型超敏反应特点:IgE介导,肥大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参与发生快,消退亦快以生理功能紊乱为主,无明显组织损伤有明显的个体差异和遗传倾向第一节Ⅰ型超敏反应1、Ⅰ型超敏反应的主要参与成分2、Ⅰ型超敏反应发生的机制3、常见的Ⅰ型超敏反应性疾病1、Ⅰ型超敏反应的主要参与成分⑴变应原(allergens)吸入型变应原:花粉、尘埃等。食入型变应原:高蛋白食物。药物型变应原:青霉素、先锋霉素等。(青霉素过敏是因为它的降解物青霉噻唑和青霉烯酸为半抗原,能与蛋白质结合成为完全抗原。)常见的几种变应原禾本科花粉豚草花粉长蠕孢子格

3、链孢子尘螨1、Ⅰ型超敏反应的主要参与成分1、Ⅰ型超敏反应的主要参与成分⑵IgE抗体IgE半衰期短,多数人血清水平很低特应性素质个体IgE血清水平高亲细胞性,与肥大细胞、嗜碱性粒细胞表面FcεRⅠ结合,半寿期延长特应性:在遗传和环境因素作用下,机体易发生I型超敏反应的倾向。1、Ⅰ型超敏反应的主要参与成分⑶效应细胞1.肥大细胞、嗜碱性粒细胞表达高亲和力FcεRⅠ胞浆内含大量嗜碱性颗粒(含组胺等)与急性期反应有关2.T细胞、嗜酸性粒细胞、中性粒细胞和M细胞参与慢性期炎症反应1、Ⅰ型超敏反应的主要参与成分⑷生物活性介质储存介质:组胺、激肽酶原、

4、肝素、胰蛋白酶等新合成介质:白三烯(LTs)、前列腺素D2(PGD2)、PAF(血小板活化因子)及多种细胞因子等组胺作用毛细血管扩张,通透性增强脏器平滑肌收缩腺体分泌增加刺激皮肤神经末梢,引起瘙痒2、Ⅰ型超敏反应发生的机制⑴致敏阶段变应原进入机体,刺激特异性B细胞增殖分化为浆细胞,产生IgE。IgE的Fc段与肥大细胞及嗜碱性粒细胞表面的FcεRⅠ结合,使机体处于致敏状态。2、Ⅰ型超敏反应发生的机制⑵发敏阶段多价变应原与致敏靶细胞表面两个或两个以上IgE结合膜表面FcεRⅠ交联聚集,传递活化信号靶细胞脱颗粒,释放生物活性介质预存介质:组胺

5、、蛋白酶、肝素等新生介质:白三烯、前列腺素D2、血小板活化因子作用于相应靶器官,表现临床症状分泌物分泌物前列腺素D2(PGD2)白三烯A4花生四烯酸内质网介质(如,组胺)微粒肿胀微粒白三烯A脱颗粒静息肥大细胞激活后5分钟激活后60分钟MechanismofIgEMediated(TypeI)Hypersensitivity脱颗粒激活的肥大细胞变应原特异性IgEIgE的Fc受体变应原变应原嗜酸性粒细胞血小板粘液腺平滑肌细胞小血管感觉神经末梢血管活性胺3、常见的Ⅰ型超敏反应性疾病过敏性休克药物过敏性休克(如青霉素)血清过敏性休克(如破伤风抗

6、毒素)呼吸道过敏反应变应性鼻炎支气管哮喘消化道过敏反应过敏性胃肠炎皮肤过敏反应荨麻疹湿疹第二节Ⅱ型超敏反应TypeII(Antibody-mediated)Hypersensitivity-1第二节Ⅱ型超敏反应通过抗体依赖的细胞介导的细胞毒作用(ADCC)和抗体介导的补体依赖的细胞毒作用(Ab-CDC)而引起的对组织和细胞的损伤,所以也称为细胞毒型超敏反应。细胞毒细胞第二节Ⅱ型超敏反应特点:IgG、IgM类抗体与靶细胞表面抗原结合补体、吞噬细胞和NK细胞参与引起靶细胞溶解或组织损伤第二节Ⅱ型超敏反应1、Ⅱ型超敏反应的主要参与成分2、Ⅱ型

7、超敏反应发生的机制3、常见的Ⅱ型超敏反应性疾病1、Ⅱ型超敏反应的主要参与成分抗原细胞固有抗原(ABO、Rh血型抗原;HLA抗原)吸附在细胞上的外源抗原(药物、微生物)药物、微生物导致改变的自身抗原抗体:IgG、IgM细胞:吞噬细胞、NK细胞补体2、Ⅱ型超敏反应发生的机制IgG、IgM与靶细胞表面抗原结合,借助补体、吞噬细胞及NK细胞等裂解靶细胞激活补体,溶解靶细胞调理作用ADCC作用2、Ⅱ型超敏反应发生的机制吞噬作用抗体依赖的细胞介导的细胞毒作用(ADCC)抗体介导的补体依赖的细胞毒作用(Ab-CDC)3、常见的Ⅱ型超敏反应性疾病输血反

8、应(ABO抗原、Rh抗原、HLA)新生儿溶血症(Rh抗原、ABO抗原)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抗红细胞抗体)药物过敏性血细胞减少症(药物结合于血细胞)肺-肾综合症(Ⅳ型胶原)甲状腺功能亢进(TSHR)――抗体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