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攻(节选).ppt

非攻(节选).ppt

ID:48668759

大小:261.50 KB

页数:36页

时间:2020-01-19

非攻(节选).ppt_第1页
非攻(节选).ppt_第2页
非攻(节选).ppt_第3页
非攻(节选).ppt_第4页
非攻(节选).ppt_第5页
资源描述:

《非攻(节选).ppt》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非攻(节选)墨子学习目标一、初读课文,尝试断句。二、再读课文,疏通文意。三、三读课文,梳理文路。墨子,名翟,战国时鲁国人,墨家学派创始人。他出身低微,可能是一个接近手工业劳动者的读书人,因而养成了注重节俭、劳身苦志的作风;他注重实践,善于制作,相传他的木工技术,与鲁班齐名;在学术上,初受孔子影响,后逐渐成了孔子和儒家叛逆,创建了与儒家相对立的墨家学派。儒和墨两派互相驳辩,在先秦首先揭开了百家争鸣的序幕。人们常把孔墨、儒墨并提。墨家以“为万民兴利除害”为自己使命,并为之孜孜奋斗,游说诸侯,谋求制止战争,安定社会,安定民生。正因如此,他的智慧、坚定和见义勇为博得了历代人民

2、的尊敬。墨子的学说思想:“兼爱”“非攻”析题非:非攻:非难、指责、谴责谴责攻打别国的侵略战争1、断句的基础在于领会全篇的文意,因此断句前先要读几遍原文,力求对原文内容有个大致了解;2、凭语感将能断开的先断开,逐步缩小范围。再集中分析难断的句子。3、断句时还要注意文章的体裁、语言风格等。语感对断句有很大的帮助,除此之外,还可以借助一定的条件。一、初读课文,尝试断句小试牛刀用“/”断句,限13处今有一人入人园圃窃其桃李众闻则非之上为政者得则罚之此何也以亏人自利也至攘人犬豕鸡豚者其不义又甚入人园圃窃桃李是何故也以亏人愈多苟亏人愈多其不仁兹甚罪益厚今有一人/入人园圃/窃其桃李

3、/众闻则非之/上为政者得则罚之/此何也/以亏人自利也/至攘人犬豕鸡豚者/其不义又甚入人园圃窃桃李/是何故也/以亏人愈多/苟亏人愈多/其不仁兹甚/罪益厚回忆所学过的古文,总结断句的方法。举一反三和现代汉语一样,名词或代词一般也常常作句子的主语和宾语,因此找出文中反复出现的名词或代词,就可以确定停顿的位置。文言文中,人名第一次出现时往往用全称,以后再出现就只提名不提姓了。例如《赤壁之战》中,“初,鲁肃闻刘表卒”,先用全称,以下“肃径迎之”“肃宣权旨”就不再提姓了。1、找名词(或代词),定句读。今有一人入人园圃窃其桃李众闻则非之上为政者得则罚之此何也以亏人自利也至攘人犬豕鸡

4、豚者其不义又甚入人园圃窃桃李是何故也以亏人愈多苟亏人愈多其不仁兹甚罪益厚众人上面那些执政的人他这他这他的他的2、找虚词,定句读。古文中,一些语气词和连词的前或后,往往是该断句的地方刘勰在《文心雕龙·章句》中说过:夫惟盖故者,发端之首唱,……乎哉矣也者,亦送末之常科。文言文中,“夫、惟、盖”等发语词和表敬副词,经常出现在句首。例如:夫晋,何厌之有《烛之武退秦师》阙秦以利晋,惟君图之《烛之武退秦师》盖蓼洲周公之被逮《五人墓碑记》而“乎、哉、也、矣、欤、焉”等语气词经常出现在句尾;而“以、于、为、而、则、苟”等连词经常出现在句中。根据这些特点,有助于断句。今有一人入人园圃窃

5、其桃李众闻则非之上为政者得则罚之此何也以亏人自利也至攘人犬豕鸡豚者其不义又甚入人园圃窃桃李是何故也以亏人愈多苟亏人愈多其不仁兹甚罪益厚句末语气词句末语气词句末语气词因为因为如果3、据排偶,定句读排比、对偶、对称是文言文常见的修辞方法,句式整齐,四六句多,又是文言文的一大特点。这一特点,又为我们断句提供了方便。例如“上食埃土,下饮黄泉”“奉之弥繁,侵之愈急”“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至攘人犬豕鸡豚者/其不义又甚入人园圃窃桃李/是何故也/以亏人愈多/苟亏人愈多/其不仁兹甚/罪益厚/给下文断句(用“/”断句,限7处)至入人栏厩取人马牛者其不仁义又甚攘

6、人犬豕鸡豚此何故也以其亏人愈多苟亏人愈多其不仁兹甚罪益厚至入人栏厩取人马牛者/其不仁义又甚攘人犬豕鸡豚/此何故也/以其亏人愈多/苟亏人愈多/其不仁兹甚/罪益厚/1、找顶真,定句读。顶真是文言文中常见的形式。句子前后相承,前一句做宾语的词,在后一句又作了主语2、对话、引文定句读。文言文中对话、引用常用“曰”、“云”为标志,两人对话,一般在第一次问答写出人名,以后就只用“曰”而把主语省略。遇到对话时,应根据上下文判断出问者、答者,明辨句读。3、察反复,定句读。反复,特别是间隔反复,也是文言文中常见的修辞方法。如《邹忌讽齐王纳谏》中,“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多次反复,这也为断句

7、提供了有力的帮助。请为文本的剩余部分断句!用“/”断句,限16处至杀不辜人也拖其衣裘取戈剑者其不义又甚入人栏厩取人马牛此何故也以其亏人愈多苟亏人愈多其不仁兹甚矣罪益厚当此天下之君子皆知而非之谓之不义今至大为攻国则弗知非从而誉之谓之义此可谓知义与不义之别乎至杀不辜人也/拖其衣裘/取戈剑者/其不义又甚入人栏厩取人马牛/此何故也/以其亏人愈多/苟亏人愈多/其不仁兹甚矣/罪益厚/当此/天下之君子/皆知而非之/谓之不义/今至大为攻国/则弗知非/从而誉之/谓之义/此可谓知义与不义之别乎/今有一人,入人园圃,窃其桃李,众闻则非之,上为政者得则罚之。此何也?以亏人自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