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猴脸红了_教案1.doc

小猴脸红了_教案1.doc

ID:48673822

大小:37.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20-02-27

小猴脸红了_教案1.doc_第1页
小猴脸红了_教案1.doc_第2页
小猴脸红了_教案1.doc_第3页
小猴脸红了_教案1.doc_第4页
小猴脸红了_教案1.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小猴脸红了_教案1.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小猴脸红了【教材分析】这篇课文属于儿童话剧剧本,主要描述了小猴为了抢小熊的蜜糕受伤,反而诬陷小熊打伤了自己,最后大象用巧妙的办法拆穿了小猴的谎话。剧本通过人物间的对话,表现了小猴、大象、小黑熊三种截然不同的性格,重点揭示了“做人要诚实,要实事求是”的道理,同时还要使学生感受到大象的足智多谋和小黑熊的忍让与明理。本文内容浅显,语言直白、生动,学生喜闻乐见,利于理解和接受。但是本课的体裁为儿童话剧,从形式上看,对于小学二年级学生来讲是非常陌生的,难于把握,这样就会给课堂教学带来一定的困难;由于课文内容比较长,提示语多,人物对话形式多样,又不是全文注音,因此在朗读上有一定的难度;既然是儿童话剧

2、剧本就需要为下一步“表演”做准备。因此,根据教材的特殊性,教学设计一定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整与处理。【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初步学习默读。2.认识13个生字,会写8个字,并从中初步了解、体会学习汉字的规律和乐趣。3.学习、积累“委屈”、“惊叹”、“疑惑”、“不假思索”等词语。4.通过学文使学生对文中的人物能有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如:从小猴的身上可以体会到做人要诚实)。5.能认真倾听一段话;记住其中的主要内容。【教学重点】1.学习生字、新词。2.通过学文使学生对文中的人物能有自己的感受和想法。【教学难点】1.初步了解学习汉字的规律。2.通过学文使学生能对文中的人

3、物有自己的感受和想法。【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字卡。【课时安排】6/6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导语:同学们,见到你们真高兴……你们想不想看一看呀?同学们一边看一边注意倾听,看哪个小朋友听得最认真!(课件展示“照片”,教师叙述内容。)(教师通过范读,引领学生初步了解故事内容,培养学生认真倾听的能力。)二、交代任务,导入新课。他们演得怎么样?你们是不是也很想演一演?要想演好这部儿童话剧,咱们首先得把剧本的内容读通、读懂,老师告诉你们,读剧本和读课文是一样的。看,老师把剧本(课文)带来了(课件),这就是儿童话剧《小猴脸红了》的剧本,读读题目。(课件)这是话剧的内容

4、,也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一)自由读课文,自学生字,组长检测。(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1.第一次接触剧本,肯定有困难,但只要你们用心,就一定能读正确,读通顺,读出感情,这样才能演好。很有挑战,你们有信心吗?我这个导演会帮助大家的。我们先采取默读的方法读课文,会不会默读?那好,老师教大家一种新的读书方法:默读。就是在心里读,不出声,不指读,并借助汉语拼音和书后的认字表来读,边读边圈出生字。2.请小组长拿出字卡,在组内检测生字。(二)教师检测生字,指导书写。(采用多种方法识字,掌握识字规律,感受学习汉字的乐趣)象:字理识字。幕:看图识字。扯:动作体会。委:联系生活实际。胳膊:利用已知,

5、体会汉字规律。疼:找同义词。歪:根据字形理解字义。“吵、叹”:口字旁的字一般都与嘴巴和说话有关。指导书写。请同学们照着这两个字,每个字写一个。6/6(生字学习是二年级教学重点,尤其是书写,教师要在字形上格外关注。一是观察,二是指导,三是练习,四是讲评。)(三)感情朗读,内化语言。(通过读一读、讲一讲、演一演等方式,感悟人物的特点,发表自己的想法。)同学们接下来,我们就读一读这个剧本吧!读好了我们就能实现演一演的愿望了!第一部分:舞台提示把剧本端好,我们认真地读一读。(这一部分内容,是教学中的难点之一,可采用分解阅读难点的方式,一句一句地进行,为下面的教学做好铺垫。)[地点]林中草地。[人

6、物]小猴……小兔等。(幕启)小狗……上来了。1.老师有一个小小的问题,看谁能一下子发现,这个剧本与我们以前学习的课文看上去哪些地方不同呀?预设:(1)有括号。(2)有地点。(3)有人物。2.读一读这部分内容。(重点抓住提示语,既理解了词语,又能体会人物的特点)(1)读“林中草地”,想象一下草地上还会有什么?故事就发生在这个美丽的地方。(课件展示:蘑菇、小花、蝴蝶、小鸟、石头……)(2)读“小猴、大象、小黑熊及小狗、小兔等。”,小狗、小兔后面为什么有个“等”?(3)地点、人物我们都知道了,开始排练吧!大幕已经徐徐地拉开了,用书上的一个词叫做——幕启。读“幕启……讲故事。”请用动作来表达“推

7、推搡搡”的意思。我们听到了幕后的吵闹声,看见了小猴和小熊拉拉扯扯、推推搡搡的动作,你们猜到了什么?(出现了矛盾,即故事的起因)第二部分:人物对话(一)第一组对话:(课文的语言形式主要是人物对话,对话体现了人物的不同性格和他们之间的矛盾,因此教学中必须抓住这一点,引导学生关注对话,注重提示语——学习词语,读出人物的情感。)6/6小猴:(气呼呼地)……小黑熊啦?大象:什么事呀?故事就从这开始了!谁能先读一读第一组对话。1.比较不同。同学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