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诚所至金石为开.doc

精诚所至金石为开.doc

ID:48693755

大小:19.00 KB

页数:3页

时间:2020-02-27

精诚所至金石为开.doc_第1页
精诚所至金石为开.doc_第2页
精诚所至金石为开.doc_第3页
资源描述:

《精诚所至金石为开.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山丹二中兰玲娣有人说过这样的一句话:“教师不经意的一句话,可能会创造一个奇迹;教师不经意的一个眼神,也许会扼杀一个人才;教师习以为常的行为,对学生终身的发展也许产生不可估量的影响。作为一名教师,应该经常回顾自己以往的教育经历,反思一下:有哪些成功的教育教学经验,还有哪些在今后工作中需要改进的地方,反思一下:我造就了多少遗憾,刺伤了多少颗童心。读了丁有宽老师《偏爱差生》的论述,我似乎被一颗赤诚的心深深地感动了。特别是"偏爱差生"这个观点,更是丁老师为之倾注了毕生心血的思想精髓。我受丁

2、老师这一思想的影响,在自己的教学实践中也作了一些尝试:一、用爱心去感动差生差生一般是指那些不守纪律,成绩落后的学生。他们可以分成两种情况:一种是行为习惯差,表现为经常与同学吵架打架,上课不专心,搞小动作,常常迟到,旷课,作业不按时完成。另一种是学习成绩差。表现为经常不完成作业,上课时虽然没有搞小动作,但是,注意力不集中,精神恍惚,对老师的提问不举手发言,每次测试成绩都不合格。接受能力以及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都较差。这些学生,各所学校,各个年级,各个班级,都会有不同程度的存在。面对这些学生,我们

3、是采取歧视,置之不理的态度呢?还是采取积极教育,努力转化的态度呢?这是衡量一个老师是否合格的准则。丁老师面对这样的学生,理直气壮地提出了“偏爱差生"的口号,总结出"挖掘闪光点,扶持起步点,把握转折点,促进飞跃点"这一条行之有效的经验,为我们教育转化差生提供了有益的借鉴。我教的班级,曾有一个学生,父母离异,家庭缺少温暖,放学回到家中父母都不管。他穿衣无人管,作业无人问,有苦无处诉,有话无处说,形成了一种孤独苦闷,痛苦彷徨的性格。来到学校也不合群,一个人坐在那里发呆,上课不举手发言,作业也不完成。老师

4、提问他的时候,他只是低着头,一言不发。我发现了这个情况,就利用课余时间找他谈心,了解情况。开始他还吞吞吐吐,经过老师多次耐心的询问,他才说出了内情。与他同住一个地方的同学也提供了一些情况。怎么办?用爱心去感动他!我利用假日到他家,同时还带上了一些笔记本,学习资料送给他。鼓励他克服困难,独立自主,坚强起来,迎接挑战。同时我还抽出时间给他补课,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有时他没有吃饭,我还自己掏出钱买饭给他吃。使他深受感动。后来,这位差生重新振作精神,从严要求自己,作业逐步能交了,在课堂上有时也能举手发言了

5、。我抓住这些闪光点,马上给予表扬,给他鼓励打气。由于老师有爱心,深深地感动了他那幼小的心灵,他不断的严格要求自己,克服了以前那种自暴自弃的缺点,终于赶了上来,成为一名好学生。二、用热心去教育差生热心是搞好工作的前提。有了热心,才有工作的干劲,才有克服困难的勇气和信心。丁老师正是有工作的热心,才能在四十余年的教学生涯中脚踏实地,无私奉献,以自己辛勤的汗水和不懈的努力,开辟了一条成功之路。对待差生,我们更加要有热心。我们要用热心去融化差生那冷却的心灵,我们要用热心去温暖差生那扭曲的感情,我们要用热心去

6、鼓励学生不断前进。我运用丁老师关于转化差生的成功经验,指导自己的实践。我班有这样的一个差生,他家庭条件很好,生活富裕,过着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生活,父母把他视为小太阳,百般迁就。然而,由于过分的溺爱,教育方法不正确,使孩子形成一种任性,自夸,骄傲的性格特征,也养成了惰性,随意性。作业经常不交,写字十分马虎潦草。有时交上来的作业也是偷工减料,只完成其中的一部份。上课时经常与同学乱讲话,搞小动作。下课时经常与同学发生争执,打伤同学,受到家长的投诉。这样,他在班里就成为一匹桀骜不驯的烈马,谁都怕他三分。

7、他曾在班上一度孤立,成绩不断下降。我把这位学生的种种表现向其家长汇报,家长听在耳里,急在心里,骂也不是,打也不是,如狗咬刺猬,感到无从下手。我了解到这种情况,就主动地到这位学生家里进行家访,了解情况,与其父母共同商讨教育的方法。请他父母不要过分迁就孩子,该批评的还是要批评。在学校,老师对他要求严格,不交的作业该补做的还是要补做。还发动班里的同学亲近他,帮助他,老师利用课余时间帮他补课。教育他不能骄傲,不能自夸,要谦虚谨慎,脚踏实地。这位学生在失败的教训中,感到再如此下去,就行不通了,于是,逐步有了

8、改变。我抓住这些有利时机,以极大的热情鼓励他,帮助他,使他逐步地克服缺点,不断进步。后来,终于考上了重点高中,成为一个很有潜力的学生。三、用恒心去转化差生转化学生的工作,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这是一项艰苦细致而又长期的思想教育工作。只有在长期的教育工作中,耐心而细致地观察学生的思想动向,行为习惯,情绪变化,课堂表现等,才能真正了解差生的内心世界,从而也就能有矢放失,对症下药,解决差生的思想问题,促进差生的转变。丁老师在几十年的教学生涯中,以其特有的恒心,倾注在转化差生的工作中,顽童一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