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杨礼赞》教学设计.doc

《白杨礼赞》教学设计.doc

ID:48699319

大小:13.50 KB

页数:2页

时间:2020-02-27

《白杨礼赞》教学设计.doc_第1页
《白杨礼赞》教学设计.doc_第2页
资源描述:

《《白杨礼赞》教学设计.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白杨礼赞》(一)学习目标:1.准确而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并在朗读的基础上说出白杨树的外在美和内在美。2.能说出白杨树的象征意义。课前学习:1.认识白杨:看一看白杨树,查一查白杨树的相关资料。2.了解作者:查找茅盾介绍和《白杨礼赞》的写作背景。课堂学习:一、整体感知课文1激发兴趣,导入新课:树是大自然中一道美丽的风景,我们欣赏过“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的柳的风韵,我们瞻仰过“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的松的雄姿,我们也遥望过“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的梅的倩影。这节课我们将走近白杨树的生命。观察、思考多媒体

2、展示白杨画卷2简介作者,解题,何为“礼赞”发表见解3听课文朗读,感知文章内容。问题设计:有人把散文《白杨礼赞》比作是一幅浓墨重彩的油画,那么,听读中你的脑海中浮现了哪些画面?(参考:高原风景图白杨特写图物人联想图)圈点勾画,归纳播放课文朗读录音二、精读语段,探究主旨1问题设计:根据课文内容说说白杨树是一种怎样的树?用“白杨树是的树,也是的树”的句式表达,并阐述理由。阅读课文,思考2根据学生的回答归纳出白杨树的平凡与不平凡之处。并比较、朗读、感受白杨树的外在美、内在美。练习、朗读、归纳、交流3问题设计:黄土高原上的

3、白杨树让作者联想到了什么?你知道他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联想吗?根据学生回答揭示白杨树的象征意义。把四个反问句改为陈述句,明确白杨树的象征意义介绍写作背景。多媒体出示,白杨树、农民、哨兵等图片视频。4组织交流评价交流课后作业: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第七节(二)学习目标:1.能根据课文内容分析写作手法2.能结合具体句子分析语言的准确、优美等特色。课堂学习:一、局部精读,分析写法1复习导入,白杨树是一种怎样的树,作者为什么要热情的赞美它?2组织交流评价发表见解3问题设计:作者除了通过外在形象、内在精神直接写出白杨树的不平凡

4、,还通过什么方法来突出白杨树的不平凡?这样写有什么好处?圈点勾画,思考4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明确课文开头描写黄土高原以及结尾对楠木描写的作用,并引导学生不仅关注段与段之间的对比烘托,还要注意段落内部的对比,点出欲扬先抑的写作手法。进一步巩固对比烘托对表现主旨的作用。初步了解欲扬先抑的写作手法。二、深读课文,品味美点1问题设计:语言犹如文章的衣服,一篇好的文章离不开精彩的语言,你认为文中哪些词语、句子用得准确、生动、富于表现力。阅读课文,思考、作批注2为学生品味语言进行方法指导。如删一删、换一换、比一比等。进

5、行语言赏析、交流。3问题设计:有人说文章第5小节,对白杨树的形象的描写,语言太过平实,没有一般的写景散文生动,甚至有一些词语单调地重复“……笔直的干,笔直的枝。”“它的干常是丈把高,像加过人工似的”“它所有的丫枝一律向上……也像加过人工似的。”讨论、交流。此问题重在培养学生质疑的意识,思辨的思维品质,不强调答案的统一。如学生同意可理解为表现朴素的事物,也要用朴素的语言。如学生不同意,可让他用生动优美的语言来描述白杨树的外在形象。4组织交流评价交流三、链接生活,拓展延伸1问题设计:在你身边是否有一些和白杨树一样平凡

6、的普通人,你是否也能发现他们身上的美?思考、交流2象征是通过特定的容易引起联想的形象表现与之相似或相近特点的概念,思想或感情的艺术手法,它不仅是文学创作的手法,而且在艺术生活中也广泛运用。象征运用(拓展练习):多媒体出示2008年北京奥运会会标。查阅相关资料,谈一谈对会标图像及象征意义的理解。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