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三年级语文必修4第一课时课件.ppt

高中三年级语文必修4第一课时课件.ppt

ID:48746521

大小:3.84 MB

页数:27页

时间:2020-01-21

高中三年级语文必修4第一课时课件.ppt_第1页
高中三年级语文必修4第一课时课件.ppt_第2页
高中三年级语文必修4第一课时课件.ppt_第3页
高中三年级语文必修4第一课时课件.ppt_第4页
高中三年级语文必修4第一课时课件.ppt_第5页
资源描述:

《高中三年级语文必修4第一课时课件.ppt》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雨霖铃东坡在玉堂(官署名,在学士院内),有幕士善歌,因问:“我词何如柳七?”对曰:“柳郎中词只合十七八女郎,执红牙板,歌‘杨柳岸晓风残月’;学士词须关西大汉,铜琵琶,铁绰板,唱‘大江东去’。”东坡为之绝倒(笑得直不起身子)。——俞文豹《吹剑录》雨霖铃柳永学习目标了解宋词相关的知识。了解柳永及其词作的特点和创作风格。体会诗歌的感情,并把握其意境。品味诗歌的语言。词的有关知识:词的起源:兴起于隋唐,盛行于宋,并在宋代发展到高峰。词即歌词,指可以和乐歌唱的诗体,即词是诗的一种,所以又称“长短句”、“诗余”、“曲子词”、“歌词”等。词的分类按长短小令:58字以内中调:59-90字长调

2、:90字以上按段落单调、双调、三叠、四叠按风格豪放派婉约派风格比较豪放派婉约派题材狭窄,多抒情,婉约缠绵细腻,语言含蓄,多写个人遭遇或者男女恋情题材广泛,内容丰富,气象宏大意境雄浑,抒发豪情壮志。苏轼 辛弃疾柳永 李清照柳永(约980--约1053年),福建崇安人,原名三变,排行第七,世称柳七。少年时到汴京应试,狂放不羁,由于擅长词曲,熟悉了许多歌妓,经常流连于秦楼楚馆,为她们填词作曲,表现了一种浪子作风。柳永因了这举第不进倍受打击,之后在汴京、苏州、杭州一带过着流浪的生活。54岁方考取进士,做过几任小官。晚年客死襄阳,家无余财,群妓合金葬之南外。知人论世柳永才情卓著,但一生

3、仕途坎坷,在北宋著名词人中,他的官位最低,但在词史上却占有重要地位。他是北宋第一个专力写词的作者,也是第一个大量写作慢词的词人。他的词在当时便为人传唱,据说“凡有井水处,即能歌柳词”。柳永在与歌妓一起生活中得到了感情上的慰藉,同时他深深了解歌伎们的生活,同情她们的不幸遭遇。所以他的作品,很多是反映同她们在一起的悲欢离合,感情真挚。《雨霖铃》便是其中的一首,这首词写的是他离开都城汴京时与一位红颜知已缠绵悱恻、哀婉动人的别离情景。文题解读《雨霖铃》词牌名,也写作《雨淋铃》。此曲就是柳永取唐时旧曲翻制而成。相传,唐玄宗入蜀时因在雨中闻铃声而思念杨贵妃,故作此曲。曲调自身就具有哀伤的

4、成分。雨霖铃柳永诵读诗歌整体感知问题:最能表现诗歌内容主旨的是哪一句?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画面一:“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1、别前不胜凄凉———意象:寒蝉———蝉夏生秋死,寒蝉(秋蝉)叫声时断时续,短促,简直是临死前哀鸣,给人凄凉之感,往往都是和“忧愁悲苦”联系在一起。长亭———古代人送别时在郊外临时搭的帐篷,五里一短亭,十里一长亭,供行人休息和送别,饮酒饯别。雨后黄昏的长亭更给人凄迷之感。“何处是归程?长亭更短亭。”(李白《菩萨蛮》)骤雨———秋雨增添了寒意,天凉心更凉。“秋风秋雨愁煞人”思考:开头三句,有哪些作用?画面一:“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

5、初歇。”交代时间地点和特定环境,渲染气氛,渲染了一种凄楚悲凉的气氛,烘托出浓浓的离愁别绪,为全诗定下感情的基调。2、别时伤感茫然———烟波——千里浩淼绵长愁思绵长暮霭——沉沉浓重压抑愁思浓重楚天——阔空阔辽远愁思无际画面二:“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1)意象选择的特点,与作者的感情有什么相似之处?泼墨山水,一片苍茫画面二:“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此番离京,心情黯淡,前程迷茫;昔日红颜知己前来相送,此番离别,归期难料,犹如生离死别。两种痛苦交织在一起,便谱成了这首词的主旋律。(2)除了离别之情,还有没有别的情感?3、别后愁情满肠———杨柳——依依惜别

6、(相思与惆怅)之情。晓风——拂晓时的风凄冷,恰合别后心境的凄凉。残月——月象征人的离合,残月不团圆,暗合孤寂冷落之感。画面三:“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该句无一个字写情,而又无一个字不在写情。整个画面充满了凄清的气氛,客情之冷落,风景之清幽,离愁之绵邈,完全凝聚在这画面之中。画面三:“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工笔小帧,无比清丽。细节描写(描写人物的动作、神态)此时无声胜有声一切尽在不言中“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作者以精炼之笔刻画了典型环境与典型心理,表面写两人分手之情状,实际暗写他们极其复杂微妙的内心活动。镜头既是细节

7、描写,也是白描直述,既有正面描写,也有侧面暗示。中国文学一般不直接写人物心理,尤其是古诗词,这种以动作描写(或细节描写)来写人物在诗词中曾屡屡出现。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一个“竟”字,强调了作者什么样的心态?◎把“执手”换成“牵手”或“握手”好吗?为什么?◎此时无声胜有声,说是“无语”,其实有千言万语。柳永和恋人“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悲痛得说不出话来。你能试着代他说两句吗?请展开想象写一写,和大家分享。合作探究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这一句被词评家贺裳称为“千古俊句”。“酒”无味,“柳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