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分离血清蛋白.ppt

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分离血清蛋白.ppt

ID:48751704

大小:624.00 KB

页数:17页

时间:2020-01-21

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分离血清蛋白.ppt_第1页
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分离血清蛋白.ppt_第2页
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分离血清蛋白.ppt_第3页
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分离血清蛋白.ppt_第4页
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分离血清蛋白.ppt_第5页
资源描述:

《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分离血清蛋白.ppt》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分离血清蛋白电泳是指带电粒子在电场的作用下,发生定向泳动的现象。电泳技术指利用电泳现象对混合物进行分离分析的技术。电泳基本原理:COO-COO-COOH╱+H+╱+H+╱Pr←————→Pr←————→Pr╲+OH-╲+OH-╲NH2NH3+NH3+PH>PIPH=PIPH

2、/X用U表示,称迁移率(mobility)即单位电场强度时粒子运动的速度,取决于带电粒子的电荷量Q、粒子大小γ和形状。Q越多,V越大;r越小,V越大;球形分子>纤维状影响电泳速度的因素:样品本身:带电量,分子大小,形状电场强度:电压电泳介质的pH和离子强度电渗作用按凝胶装置分为盘状电泳及板状电泳盘状电泳通常是不连续系统,利用缓冲液离子成分、pH、凝胶孔径进行电泳,带电颗粒电泳时具有电荷效应、分子筛效应、浓缩效应。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分类以聚丙烯酰胺作为支持介质的一种电泳技术。凝胶是单体聚丙烯酰胺(Acr)和交联剂甲叉双丙烯酰胺(Bis)交联而成的,催化剂为过硫酸铵

3、(AP),加速剂为四甲基乙二胺TEMED,形成三维网状凝胶。聚丙烯酰胺凝胶(polyacrylamidegel,PAG)的聚合反应:缓冲液离子成分、PH的不连续性:电极缓冲液通常为pH8.3Tris-甘氨酸缓冲液,样品及凝胶中缓冲液为pH6.7Tris-HCL缓冲液。电极缓冲液的pH=8.3,甘氨酸的电离小,有效迁移率小,称为慢离子;浓缩胶中的氯离子完全电离,有效迁移率大,称为快离子;蛋白质在浓缩胶中介于二者之间。电泳开始后,氯离子跑得最快,留下一段低电导区,产生高电位梯度(电位与电导率成反比),使甘氨酸离子追赶氯离子,蛋白质夹在中间而被压缩。1cm厚样品层可以

4、压缩0.25μm的厚度。三大效应:浓缩效应成分pH值孔径电泳缓冲液甘氨酸(慢离子)8.3样品蛋白质6.7浓缩胶Cl-(快离子)6.7大分离胶Cl-(快离子)8.9小有效迁移率=迁移率解离度分子筛效应:分子量或分子大小和形状不同的蛋白质通过一定孔径分离胶时,受阻滞的程度不同而表现出不同的迁移率,这就是分子筛效应。当样品进入分离胶,凝胶孔径变小,分子量小,阻力小,移动快;分子量大,阻力大,移动慢。电荷效应:电荷量不同,迁移率不同。实验步骤1.制备PAGE胶柱画线,封口:在一端取7cm和7.5cm两处画线,此端管口插入橡皮垫。制备分离胶:配制好7.5%分离胶,缓慢注

5、入玻璃管7cm处,加水防止氧化,室温下聚合聚合20-30min。制备浓缩胶:配制好3%浓缩胶。将胶上层水倾倒出去,用滤纸吸干余水。加浓缩胶,封水。室温下聚合20-30min。2.上样和电泳:将凝胶管插入电泳槽槽底橡胶塞孔中,加入电极缓冲液与下电泳槽,随后放入凝胶管及上槽,除气泡,加样品液50μl至浓缩胶面。加电解液直至装满上电泳槽。电泳约1.5hr。3.染色,观察结果:将胶从玻璃管中取出,注意不要弄断凝胶。凝胶考马斯亮蓝染色,然后脱色,脱色至背景清晰。观察结果。结果示意图:γβα2α1清蛋白1.丙烯酰胺和甲叉双丙烯酰胺是神经毒性试剂,对皮肤有刺激作用,注意避免直

6、接接触。2.制胶时,要充分摇匀,加速剂TEMED最后加。3.注意观察实验现象:分界面,浓缩效应.4.氨基黑染色﹑脱色﹑染液回收。5.固体胶切忌倒入水池。注意事项: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