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视力调查.ppt

中学生视力调查.ppt

ID:48871181

大小:1.73 MB

页数:14页

时间:2020-01-28

中学生视力调查.ppt_第1页
中学生视力调查.ppt_第2页
中学生视力调查.ppt_第3页
中学生视力调查.ppt_第4页
中学生视力调查.ppt_第5页
资源描述:

《中学生视力调查.ppt》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指导老师:黄毅峰中学生视力情况调查及近视眼的预防课题组长:徐丽强课题成员:陈毅端、杨晓婧、陈雅红、 陈柳强、周艺贤研究目的如今,电子游戏、小说、电脑充斥于社会中,由于各种不良的用眼习惯,越来越多的学生戴上了眼镜,而且学生近视已逐步呈现“小龄化”现象。我们小组对此现象进行了调查,查阅了有关资料,希望能帮助同学们预防近视眼的形成及发展。研究步骤一、采访在获得许可的情况下,我们进入学生宿舍,对近视的同学进行采访,发现里面近视的同学十有三四,而且都在200度以上。二、问卷调查我们在同校的高中部学生中,分发了

2、二百份问卷调查,调查结果表明:1、在被调查的二百名同学中,仅有23%的同学视力正常,其余77%的同学表示自己有不同程度的近视。2、在被调查的二百位同学中,竟有60%的看书时眼睛离书本仅20厘米,而眼睛离书本30厘米的不足20%。3、在关于长期用眼后做适度户外运动的调查中,仅有12%的同学表示经常这样做,而73%的同学表示中偶尔做做。4、关于学习时教室的光线,12%的同学认为太亮了,70.5%的同学表示还可以,但竟然有20%的同学认为太暗了。5、关于用眼的不良习惯,65%的同学表示长期玩电脑或看电视,

3、55.5%的同学常常长时间看书,56%的同学常躺着看书,而常在昏暗情况下看书的仅有20%。6、3.5%的同学认为,是眼部外伤导致自己视力减退的,23%的同学是由于不注意用眼卫生,而剩余73.5%的同学表示,是由于眼睛长期过于疲劳,当然,也有同学表示有其他原因。7、关于预防近视的措施,58.5%的同学坚持做眼保健操,9%的同学使用一些矫正仪器减少眼肌疲劳,而其余同学均表示,自己有其他方法。8、仅有24%的同学清楚地认识到多吃维生素B的食物对眼睛有利,而49%的同学表示自己不清楚。9、82%的同学认为学

4、习压力过重,要求课改。以上数据表明,大部分中学生有不良的用眼习惯,导致中学生近视率极高,仅有半数同学坚持做眼保健操,可见同学们的自我护眼意识并不是很强。三、近视眼的形成原因我们查阅的相关图书,并在网上查到了相关资料,得出以下结论:诱发青少年近视的原因很多,包括遗传、长时间使用电脑、看电视、用眼太近、光线不足、睡眠不足、偏食等,但其中最关键的原因是用眼太近。许多中小学生看书写字时,眼睛距书本不足一支笔距离,看电视时眼睛距电视不足3米,有时甚至更近。专家分析认为,除了课业负担过重,造成青少年用眼太近外,

5、课桌椅高度设计不合理,坐姿不科学都会造成用眼过近。四、预防措施我们查阅了资料,并对其作了整理,找出了一些预防近视眼的方法。1、光线须充足舒适,但不要太强,不要在太阳直射下看书,夜晚使用的台灯应在25~40w左右。2、要避免反光,桌面、黑板不要反光过强,书桌边应有灯光装置,以减少反光对眼睛的伤害。3、坐姿要端正,不可弯腰驼背,更不可歪头偏身趴在桌上读书写字。4、看书、看电视时距离应适中,眼睛与书的距离应以30厘米为准,离电视应在3米以上。5、用眼时间不可过长,每隔30~40分钟就应使眼睛休息片刻。不可

6、过多沉湎于游戏机、电视之中。6、长时间用眼后,应多做户外运动,经常眺望远处放松眼肌,防止近视,向大自然多接触青山绿野,有益于眼睛的健康。7、注意眼睛保健,如眼睛健操,自我穴位按摩,晶体操(有节奏地交替看远看近)、雾视疗法(戴1.50D的眼镜视远)。8、睡眠要充足,作息要有规律,睡眠不足身体容易疲劳,易造成假性近视。9、营养摄取要均衡,不可偏食,应特别注意,维生素B类(胚芽米、麦片酵母)之摄取。10、定期做视力检查,凡视力不正常者应到合格眼镜公司右眼科医师处作进一步检查,若已近视,需配眼镜的话,配镜原

7、则应采用使近视眼的矫正视力达到5.0的最低镜片。后记眼睛是人心灵的窗户,请爱护这扇窗户,不要为它安上厚厚的玻璃。希望您看了我们的研究报告,能够从现在起爱护您的眼睛。谢谢大家!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