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210101417(李志林)卫氏并殖吸虫的致病与诊断.ppt

112210101417(李志林)卫氏并殖吸虫的致病与诊断.ppt

ID:48893792

大小:2.71 MB

页数:15页

时间:2020-01-31

112210101417(李志林)卫氏并殖吸虫的致病与诊断.ppt_第1页
112210101417(李志林)卫氏并殖吸虫的致病与诊断.ppt_第2页
112210101417(李志林)卫氏并殖吸虫的致病与诊断.ppt_第3页
112210101417(李志林)卫氏并殖吸虫的致病与诊断.ppt_第4页
112210101417(李志林)卫氏并殖吸虫的致病与诊断.ppt_第5页
资源描述:

《112210101417(李志林)卫氏并殖吸虫的致病与诊断.ppt》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卫氏并殖吸虫的致病与诊断----主讲人:李志林11级临床四班卫氏并殖吸虫的致病与诊断:一、卫氏并殖吸虫的致病二、卫氏并殖吸虫的诊断卫氏并殖吸虫的致病:1、致病机制2、病变发展的过程:(1)急性期(2)慢性期3、临床表现:(1)急性并殖吸虫病(2)慢性并殖吸虫病(3)隐性感染或称亚临床型back1.致病机制:卫氏并殖吸虫的致病作用主要是由童虫或成虫在组织器官内移行及寄局造成的机械性损伤,以及代谢产物引起的免疫病理反应。病变以在器官或组织内形成互相沟通的多房性小囊肿为特点。back2.(1)急性期:主要由童虫移行所致

2、。童虫穿过肠壁引起局部出血或或脓性窦道;在腹腔移行可引起炎性渗出,可导致出血性或化脓性肌炎;在肝表面移行或穿过肝脏组织引起局部出血、坏死;虫体穿横隔、脾脏处,可形成点状出血、炎症。back2.(2)慢性期:童虫在肺部发育及成虫寄生引起的病变。肺部基本病变:1)脓肿期2)囊肿期3)纤维瘢痕期back3.(1)急性并殖吸虫病潜伏期短,常在食入囊尾蚴数天或一个月发病,偶有在第二天即出现症状者。轻度感染仅表现为食欲不振、乏力、腹痛、腹泻、低热等症状。重度感染者起病急骤,初发症状为腹痛、腹泻、黏液血便,伴有食欲减退。继而出

3、现畏寒、发热、胸痛、胸闷、气短、咳嗽、肝大、腹水及荨麻疹等表现。一般腹部症状在感染后2~10天出现,呼吸道症状在感染后10~30天出现。血象检查:白细胞增多,嗜酸性粒细胞明显增多,一般为20%~40%,高者可达80%以上。本病常见于新进入疫区且食生蟹的个体或人群。back3.(2)慢性并殖吸虫病胸肺型患者以咳嗽、胸闷、胸痛、咯血痰或铁锈色痰为主要症状,可有胸腔积液,颇似肺结核病;腹型患者可有腹痛、腹泻、大便带血等症;肝型常见于儿童患者,主要表现为肝肿大、肝区疼痛及肝功能异常。血清γ-球蛋白升高,白蛋白/球蛋白比例

4、倒置。脑脊髓型患者头痛者占92.8%,呕吐占57.1%,偏瘫占53.5%,癫痫占25%,视力障碍占17.9%,此外,可出现其它神经系统症状;皮下包块型患者可有皮下包块、结节等,大多为1~3cm,多见于腹部、大腿和躯干部。其他类型虫体几乎可侵犯人体所有器官,如阴囊肿块型、心包型等。backback3.(3)隐性感染或称亚临床型多种免疫学试验阳性,嗜酸性粒细胞增多,有时伴有肝功能损害,但无明显临床症状和体征。这类患者可能是轻度感染者,也可能是感染早期或虫体已消失。back二、卫氏并殖吸虫的诊断痰或粪便查虫卵(直接涂片

5、法)病原学检查免疫学检查影像检查皮下包块或结节手术摘除找童虫皮内试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胸肺型、脑脊髓型肺吸虫病采用X线或CT检查卫氏并殖吸虫的诊断谢谢观赏!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