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届文学类文本阅读专题 散文阅读.ppt

2013届文学类文本阅读专题 散文阅读.ppt

ID:48894410

大小:201.00 KB

页数:28页

时间:2020-01-28

2013届文学类文本阅读专题 散文阅读.ppt_第1页
2013届文学类文本阅读专题 散文阅读.ppt_第2页
2013届文学类文本阅读专题 散文阅读.ppt_第3页
2013届文学类文本阅读专题 散文阅读.ppt_第4页
2013届文学类文本阅读专题 散文阅读.ppt_第5页
资源描述:

《2013届文学类文本阅读专题 散文阅读.ppt》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2013届文学类文本阅读专题散文阅读解题指要例1,2013年潍坊二模19题:第4段中,作者为何说“徽州人的聪明才气,在一方天井上,可窥一斑”?试结合文章加以概括。(4分)【答案】①天井提供了聊以舒心的视觉空间。②起到了通风、采光、透气的调节作用。③讲究风水,巧造“四水归堂”,寓意暗室生财。④采取虚实结合的建筑技法,展现一种空间美,体现了其哲学观及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念。(每点1分,共4分)一、原因概括题命题特色概括内容要点是现代文阅读考查的重要内容。这类题多以问“为什么(或原因、理由是什么)”形式出现,故

2、选“原因概括题”为代表。内容概括有整体概括和局部概括两种,而“原因概括题”则是全文内容要点的概括。这类题常见的提问方式:①作者这样说(评价)的理由是什么?②综观全文,概括××××的主要原因。③概括文意,说说古阳关为什么闻名遐迩。(2008年全国卷Ⅰ)其他提问方式:①文章描绘了“时间”的各种行走方式,请简要概括。(2008年重庆)②简述作者从哪些方面写出了托尔斯泰的一生是“与土地须臾不可分离”的。(2009年广东)把握思维模式(1)思考方法:由果溯因、一果多因。很多散文,作家总是阐发某种生活感悟、明晰某些

3、道理,而这些感悟、道理就是命题人命题的“果”。这些“果”从何而来?就是前后的叙事、描写、回忆等等。说到底,散文全文一般就是一个大因果复句,故这类题要求的跨度一般较大,涉及全文。答题时思维视界要笼罩全篇,尽量把这多“因”的数量找全。(2)思考原则:就近原则和分散原则相结合。凡题干语句出现的地方,其上下文,往往是答案要点最密集的地方。所以,一定要“就近”思考答案。尚存一两点分散在离题干句较远的上下文。这时,要适当扩大搜索范围。原因概括题满分答案是显性要点和隐性要点的结合,隐性要点易疏漏,作答时要有挖掘隐性要

4、点的意识和原则。规范答题模式它无固定的答题模式,但根据题目要求不同,一般有几种具体的答题方法:(1)引述,即择用原文中的某个词语或句子作为试题的答案。(2)整合,即在理解题意的基础上,依据题目要求,对相关语意重新组合。(3)概括,即不能用文中的现成的词句作答,必须转换为自己的语言进行概括。另外,原因概括题答案组织最好规范,可用:因为①②③……这种形式回答。例2,2013年潍坊二模20题:解释下列两句话在文中的含意。(4分)①一如戏剧,再华丽的舞美,都不及一个动人心弦的故事所辐射的感染力。②满面沧桑的她,

5、也被子孙们拖到众目睽睽下,当作商场门前的模特儿展示【答案】①婺源的民宅意境幽远,韵味无穷,是婺源最值得欣赏的景观(最大的看点)(2分)②古老的婺源已经失去了以前的宁静、沉寂、典雅,厌倦了城市生活的人们把她当成了一个满足自己心理需求的地方。(2分)二、体会含意题体会句子含意,要遵循由表及里的顺序,把字面义和语境义相结合。此类题目中考查的句子通常有以下四类:1、结构复杂、意思隐晦难懂的句子;2、运用特殊修辞格、内涵较为丰富的句子;3、揭示文章脉络层次的句子,即统领性的、过渡性的、总结性的语句以及区分段内层次

6、的语句;4、揭示文章主旨、观点、情感的句子。知识清单——品味精彩语句的表现力1、词语的锤炼:叠音词、拟声词、有表现力的动词、形容词、副词等的巧妙运用。2、句式的选用:长短句的交错运用,整句(对偶句、排比句、四字短语)、散句(句子参差不齐、长短不一)的运用。3、修辞格的选用:描绘类的修辞手法作用为使描写对象生动形象,主要有比喻、借代、夸张、拟人;结构类的修辞手法作用为突出强调,主要有对偶、排比、反复;表达类的修辞手法作用为增强语气,主要有反问和设问。4、表达方式:记叙、议论、描写(多角度描写,色彩方面,动

7、静方面,虚实结合、点面结合,细描和白描等)、抒情(直接、间接、直白、含蓄、借物抒情、托物言志)、说明。5、语言风格:平实、清新、华丽、幽默、辛辣、自然、简洁明快、含蓄深沉、寓庄于谐、口语化、生动形象、有地方色彩、富有情趣、符合人物身份等。6、表现手法。常考的表现手法有想象、联想、象征、渲染、衬托、虚实结合、动静结合、借景抒情、托物言志、以小见大、点面结合、卒章显志等7、结构安排:设置悬念、承上启下、铺垫、照应,抒情或叙事的线索脉络等。设题形式1:解释(理解)句子在文中的含义;方法点拨:立足文本,结合语境

8、,隐晦的使之显浅,形象的使之平实,概括的使之具体,议论抒情的把握观点、态度,揭示原因、目的。设题形式2:分析划线句子的妙处(作用);赏析语言(词语)的风格(特点);答题提示:1、审清设题角度;2、观察语言材料的特点,运用术语,指明手法;3、结合具体内容分析该手法在句中的具体体现;4、联系主旨,指明该手法在表情达意方面的效果作用。5、联系上下文,指明该手法在篇章布局方面的效果作用。注:以上五方面不必面面俱到,要根据设题形式和句段特点具体分析。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