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广东高考满分作文和分析.doc

2013广东高考满分作文和分析.doc

ID:48904464

大小:44.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20-02-05

2013广东高考满分作文和分析.doc_第1页
2013广东高考满分作文和分析.doc_第2页
2013广东高考满分作文和分析.doc_第3页
2013广东高考满分作文和分析.doc_第4页
2013广东高考满分作文和分析.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2013广东高考满分作文和分析.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2013年广东高考满分作文题目:有一个人白手起家,成了富翁,他为人慷慨,热心于慈善事业。  一天,他了解到有三个贫困家庭,生活难以为继,他同情这几个家庭的处境,决定为他们提供捐助。  一家十分感激,高兴地接受了他的帮助  一家犹豫地接受了,但声明一定会偿还。  一家谢谢他的好意,但认为这是一种施舍,拒绝了。  要求:  1、自选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文体不限。  2、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3、不少于800字。4、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不出所料,今年广东高考语文还是考新材料作文,这种形式的作文融合了材料作文和话题作文的特点,故谓之为新材料作文。具体来说就是材料

2、作文的形式,加上话题作文的要求。是在材料作文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作文样式,这种命题形式从本质上讲,是材料作文,但是从表现形式上讲,又与话题作文类似;它给定材料,但不给定话题,要求既不像材料作文那样“过死”,也不像话题作文那样“过宽”。它既继承了材料作文的一些优点,又弥补了材料作文的缺陷。过去的材料作文,都是限定文体,而现在是文体不限。过去的材料作文,总有最佳立意,而现在的可有多个立意,已经不存在最佳立意。这不是新材料作文是什么?为区别原来的给材料作文,我们将2006年高考以来的材料作文称为新材料作文。它提供的材料更为广阔,便于考生多角度立意,也留给我们更大的发挥空间。

3、新材料作文,可以说是吸收了传统意义上材料作文和话题作文的长处,是一种全新的作文形式。    这则材料意思显豁,通过贫困三家对“捐助”的不同态度,引出“如何对待慈善事业”这一论题。 我向来认为“关系”在审题中特别重要,以今年广东作文题为例,我们可以把立意角度建立在“慈善”与“报恩”“偿还”“施舍”的关系中来理解,也许更能开掘此次作文审题的内涵。今年作文审题难度虽然不大,可作文写好并不容易。写好这一作文,显然需要我们考生有足够生活濡染的养分,需要对生活有分寸而又思辨的理解力。点亮万家灯火一个热心慈善的富翁,向三个贫困家庭提出捐助,却收到迥然不同的答复。  一家拒绝,以为是施舍

4、——这是戒。  一家犹豫,声明要偿还——这是虑。  一家欣然,感激地接受——这是善。  面对他人的善心与善举,我们理所应当以善回应,在这一来一往中,爱在传递,善在弘扬。  戒者,乃戒心、戒备,实在要不得。就好比在凛冽的寒风中饥寒交迫的时候,突然有人端来一笼热腾腾的包子,你却嗤之以鼻,眉眼高扬,啐了一口唾沫,拂袖而去,这该是多么让人心寒!比起施舍,我们更应说是帮忙与互助,没有富人与穷人间的高低不等,将彼此联系的应该是共同进步,谋求大众幸福的温暖纽带。若存戒备,则是筑起冷酷高墙,密不透风,爱也无从渗入。  虑者,乃忧虑、焦虑,也非为上策。虑者将他人轻松的好意化为了自己肩上无形

5、的千斤重担,他们明白接受应当回报,却并未透彻领悟这回报的内涵。他们将目光聚集在所接受的善款上,思量着自己日后是否有能力负担起这重债,殊不知若是把接受的善心融入生活,发散出去,尽己所能点亮那些更需要光明的人们的心房,那该是最好的回报。所谓虑,也是多虑了。  善者,受于外物,发于内心。接受善意,明白他人的好;学会感激,点亮自己的心。在危难关头,适时抓住别人伸出的援手,也不仅仅是接受,更需要内心的空旷与澄明。倘若如戒者一样的拒绝,那么日后的生活该还是在温饱线上挣扎。更重要的是,不懂得接受,便不懂得给予,闭塞的心又还容得下多少爱的填充?倘若如虑者一样的多虑,那么日后的生活该是被精

6、神与物质上的双重压力压垮了腰,接受而只念偿还,不知更大范围地传播开去,爱心也是要枯萎在手心里。  惟有善者,不设无味戒备,不思多余念想,懂得接受,也该是会乐于分享。所谓“人为善,福虽未至,祸已远离”,这话并不只在施予者,在受予者身上同样适用。接受,并感恩,让光明传递,照亮自己,温暖他人,点亮万家灯火。【点评】  这篇考场作文当得起“文质彬彬”四字。  内容上写的是对三个家庭的评议。要评议就要表态,要表态就要言说理由。这很考功夫,思想深不深刻就在这理由上。面对富翁真诚的捐助,眼前贫困的家庭该不该接受呢?作者认为要看是否有利于善的传递,爱的弘扬。能从这个层面上来说理由,很见思

7、想。  今年还是材料作文,材料是故事性的,考生可因事议论,写成类似于时评的文章。材料反映的又是三个家庭对捐助的态度,也可以说材料是观点(态度)型的。面对几个观点(态度),可以比较一番,论说孰高孰低。对观点型材料,这种写法可确保立意不会偏离材料内容和含意的范围。不过评判别人的观点妥否需用同一个衡量尺度,而且这个尺度属正面价值体系,如是否有利于爱心传播等。此乃关键所在。此文是这个方面的典范。质已胜。  文也胜。语言准确、简洁而又冷静,行文中闪耀着理性的光辉。分析温婉而到位,毫不强加于人而又让人信服。当然也有问题,最刺眼的是把“无味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