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叠一叠》教学设计 (2).doc

《叠一叠》教学设计 (2).doc

ID:48909680

大小:32.50 KB

页数:2页

时间:2020-02-06

《叠一叠》教学设计 (2).doc_第1页
《叠一叠》教学设计 (2).doc_第2页
资源描述:

《《叠一叠》教学设计 (2).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叠一叠》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认识本课10个生字,会写5个生字。2、过程与方法:自主发现汉字的又一构字规律——一个熟字重复一次或两次可以组成一个新字。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能自己编儿歌归纳构字规律,提高自学能力,能够把字形、字义相结合来记忆生字,锻炼创新思维。教学重难点1、学会本课的生字词,能正确区分字义。2、能自主归纳构字规律。教学准备1、学生自制熟字卡片。2、老师准备本课的生词卡片。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发现规律1、请孩子们回忆一下,前几课我们学习了哪几种识字方法?(加、减、合),节课,我们所学的

2、新字更有趣。2、学生自读课文,小组共同讨论本课的构字规律。3、全班交流。抽生到展示台演示:二个“木”相叠,三个“木”相叠,其余字让学生在小组内拼摆,讲解自己的摆法。4、这种拼摆方法,我们叫作“叠一叠”。板书课题,读课题。二、初读课文,识读字、词1、自主学习:学生自读课文,对照生字表勾出课文中的生字、新词。2、运用“加一加”的方法,自学生字。3、合作学习:请小老师讲怎样学生字。(1)读:读准字音(抽读、齐读)。老师指出注意的地方(如:众是翘舌音,又读后鼻音)。(2)讲:讲字形结构和记忆方法。孩子们用什么巧办法来记住这个字?知道“林

3、”为什么是两个木,“森”为什么是三个木吗?适时引导学生把“从”和“众”、“品”和“晶”、“林”和“森”对比起来记。(3)议: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理解字义。(如:“品”是品茶的品,品茶要几个人在一起用口慢慢地尝,所以,品就用了三个口。)(4)练:口头组词、造句。4、孩子们用多种办法记住了这些生字朋友,老师奖励你们做游戏:(1)问答游戏:抽生起来问,众生答。(如:问两个“又”,叠成啥?答:两个“又”,叠成“双”。)(2)猜字游戏:同桌,互相自编字谜来猜。(如:一人跟着一人走)三、朗读短句,明确规律1、齐读文中的短句。2、请能总结出本课

4、新字的构字规律?(一个熟字重复一次或两次就能组成一个新字)3、孩子们真聪明,4人小组讨论:用不同于文中的短句来归纳本课的构字规律?(如:汉字娃娃真有趣,叠一叠呀成新字)4、美读短文,配上动作齐读短文。四、指导书写,把握汉字结构1、多媒体展示“民、从、友、林、朋”五个生字,认识新笔画,“”(斜钩),书空。2、让学生仔细观察这5个字,哪些字的结构相同?板书:“林、从、朋”。师强调:左右结构的字要写得左窄右宽,“林”和“从”左边的捺变成了点。3、指导书写“民”和“友”。仔细观察这两个字在田字格里的位置,讨论要怎样写才漂亮?(如:“民”

5、的第4画“一”,“友”的第二画“丿”)4、在课后第三题中描一描,写一写,师巡视指导,提醒学生注意感知这些字的笔顺、笔画和间架结构。五、自主实践,迁移识字方法1、学生自编字谜让同学猜一猜:三日、二月……2、看字猜义:焱、淼、矗……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