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负必须从备课开始.doc

减负必须从备课开始.doc

ID:48934533

大小:24.50 KB

页数:2页

时间:2020-02-25

减负必须从备课开始.doc_第1页
减负必须从备课开始.doc_第2页
资源描述:

《减负必须从备课开始.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减负要从备课开始长春街小学梁菁减负既要表现在课业负担上,更要体现在课堂教学中,因为减负的根本目的是为了提高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素质,给学生充裕的空间让他们尽情发挥。我认为教师在备课时就应考虑给学生减负,时刻提醒自己:运用最恰当的教学媒体,在最适宜的教学环节采用最适当的教学手段,让学生学习最精当的教学内容。一、精减多余的教学内容每一篇文章自身本是一个立体的“圆”(球形),其字、词、句、段都是围绕一个主旨——文章的“圆心”(球心)而存在。在阅读教学中,就要抓住文章的“圆心”,保持好这个“圆球”,体现文章的整体性。在教学实践中,教师不能把教材当成僵化的教条,而应充分发挥自己的创造性,结合实

2、际情况,在备课时对教材内容作大胆的取舍,设计出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案。诚然,每篇课文都是经编辑精心挑选,但同时,每篇课文又只是一个个例子。如果每字、每词、每句、每段都分析透彻,势必将学生的注意力引离文章的圆心。例《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中“应接不暇”一词,学生通过预习已知是“美景纷呈,来不及观赏”即可,此时只需联系上下文来了解课文中是指哪些美景让人看不过来。再例《小萝卜头的故事》一文是以故事的形式来描写的,其中有些对话的自然段内容,退掉它不但无损于教学内容的完整性和教学思路的逻辑性,反而使教学内容更突出,教得轻松,学得灵活,何乐而不为呢?教师在上课前一定要吃透教材,把握学生,抓住牵一发

3、而动全身的字、词、句、段,大刀阔斧地砍去细枝未叶,这样,学生才能有所发现,有所感悟。二、精减多余的教学环节。其实教学环节本身无所谓好坏优劣、多余不多余,但如果把某一个教学环节奉为宗旨,必定导致走向极端。传统的阅读教学中有一个环节被称作是“扫清文字障碍”,即在讲读课文前专门安排一节课或半节课学习生字、新词、分段、了解段意,这样,下节课教师就可以心安理得地讲授课文了。其实在很大程度上这也是一个多余的环节。字、词在不同的语境中它所包含的意思是完全不同的,何况,很多字词是只能悟而道不了的,孤零零地理解字、词只能是按字典照本宣科。而学习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运用,如此以词释词,学生又怎能真正理解。

4、至于分段,特别是了解段意,必须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才能以点带面,先概括段意,回过头来再理解课文,无异于本末倒置,严重地违背了人的认识规律和阅读规律,必然会导致教学的索然无味和教学效率的低下。其实课堂中多余的教学环节还很多,如简单地归纳中心思想,抽象地概括写作特点,为追求“精讲多炼”而保证每堂课15分钟的练笔时间,以及机械地规定新授课前必须读课文三遍或五遍。这种操作,实际上不能实事求是地对待每一节课,在备课时都应去掉。三、精减多余的教学手段。所谓多余的教学手段指的是在不适当的时机使用了某种教学手段。从而造成结构美的被破坏和教学效率的降低。例《军神》中个描写了当时任川东支队将领夫人刘伯承

5、同志,在一次摘除眼球的手术中不施麻醉,以惊人的毅力坚持做完手术,被德国医生称为“军神”的故事。如果在指导朗读时,要求学生抓住文中表示刘伯承和沃克医生动作、神态的词,学生在理解语言文字的同时,通过展开想象,可以使抽象的语言化作其具体可感的画面,容易顺利地进入语言文字所描绘的情境之中,感受刘伯承钢铁般的意志。教师在备课时要考虑不同课型、不同内容的需求选择最恰当的教学手段,减去多余的。四、精减多余的教学媒体。现代教学技术已逐渐深入课堂,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电教手段终究是一种辅助手段,只能起到辅助教学的作用。使用电教媒体要适时、适当、适量,该用则用,不该用时则不用,可用可不用时,更要砍掉

6、。有人认为现代化课堂教学电教媒体的运用越新奇、越高档越好,用得越多越好,甚至觉得现在的开课不用上计算机就已经过时,就不是现代化的教学。于是电教手段充斥课堂,电教媒体取代板书、实物、模型等传统的教育媒体。其实,媒体是永远为目标服务的,在备课时,教师须仔细衡量:我使用的电教媒体是否使教学更生动、更方便、更高效。如果电教媒体充其量只是凑热闹,画蛇添足,只能是适得其反,耗时低效。此刻不减更待何时?教师要让学生在最短的时间内掌握最多的有效信息,要让学生学得轻松愉快,减负须从备课开始。备课时深入钻研教材和大纲,把握学生的认知心理,设计时找准媒体的最佳使用点和使用时机,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变抽象

7、为形象,以觅得最佳的教学效果,减负目的的实现当然不在话下。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