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鹤楼送别》说课讲稿.doc

《黄鹤楼送别》说课讲稿.doc

ID:48947615

大小:32.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20-02-26

《黄鹤楼送别》说课讲稿.doc_第1页
《黄鹤楼送别》说课讲稿.doc_第2页
《黄鹤楼送别》说课讲稿.doc_第3页
资源描述:

《《黄鹤楼送别》说课讲稿.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省优质课一等奖《黄鹤楼送别》说课讲稿海安县曲塘镇中心小学卢青云一、教材简析《黄鹤楼送别》是苏教版小学语文第九册的课文。本课属于“文包诗”的形式,即以一个生动的故事再现《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这首诗的创作情境。故事是诗歌的拓展和阐释,诗歌是故事的浓缩和提炼,诗话互照,情景同现,的确是培养学生联系语言环境理解课文和体会诗人情感的好教材。课文共五个自然段。第一至三自然段写李白在黄鹤楼为孟浩然饯行的情景,后面的部分写李白在江边目送孟浩然登船远去,触景生情,吟诗抒情。二、教学目标根据2001年版《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和苏

2、教版“文包诗”这一类文章的特点,以及学生的认知水平,我拟订如下教学目标:1、认知目标(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2)能说出《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这首诗的意思,并会背诵这首诗。2、技能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会用“暂时”、“凝视”说话。(2)逐步学会基本的自学古诗的方法。3、情意目标:学生在品味朗读的基础上,体会诗人与朋友间的依依惜别之情。三、教学重点、难点:本课教学的重点是:形象再现诗歌意境,感受诗歌深远意境。难点是:理解诗意,用现代语言来讲说古诗的意思。四、教学准备:网页形式、可选性强、动画演示、运

3、行环境基于Windows2000下的电脑课件。五、教法与学法:“最有价值的知识是关于方法的知识”,本课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根据本课教材特点和学生身心发展特点,遵循“积极指导自学、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的教学理念,运用情境教学法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创造学习、前后联系、读中感悟、角色体验,从而真正掌握学习此类文章的基本学法。六、教学思路:在传统教学手段的运行之下,本课教学目标需三教时达成,但由于本课凭借电脑课件辅助教学,加之,本课件制作采用网页形式,激发学生学习的自主性,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所以在网页式多媒体课件支持下,本课

4、可采用两课时达成教学目标。第一课时:学会生字新词,反复读熟课文。第二课时:在细读课文,品味朗读的基础上,学会《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一诗,逐步学会自学古诗的方法。这里,我着重说一说第二课时的教学思路:(一)直接揭题,自主定位3课始,我直接揭题,并让学生说说:“这节课在学习中你想学到什么呢?”[这一设计既符合“媒体组合教学设计的基本原理”中的第一条原理:目标控制原理,又有利于“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的构建,使学生在最强的学习欲望、最佳的学习条件下进行学习。](一)诗文对应,初步感知1、快读诗文,找出表明李白送别孟浩

5、然时情景的词语。板书(依依惜别)2、课件出示诗句,配乐范读,并让学生说说“你认为学习这首诗可以通过什么方法?”[我认为这样设计以优美的画面、抒情的音乐、动情的范读构成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磁场,有利于学生创造思维的迸发,同时让学生自己谈谈“学习这首古诗可以通过什么方法”更是贯彻、落实《语文课程标准》中所提出的“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的具体体现。]3、初步理解诗句,分4小步进行:第一步:找:默读课文,找出文中对理解诗句有帮助的句子。第二步:读:读出所找的句子,课件根据学生回答相机出示对应的诗句和语句。第三步:说:说说诗句

6、意思,会说哪一句就说哪一句,课件根据学生回答突出相关诗句。[课件这样设计主要是因为学生的回答具有不可预测性,而我们设计成网页形式,可选性强,加强了师生互动,提高了教学效率。]第四步:议:互相讨论,试着把全诗意思完整地说出来。[我认为这一环节的设计既有利于“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的学习方式,又有利于教学难点的突破。有了第一课时的反复熟读课文,又有了上述三步的诗文对应,再加上这一环节中教者的适当点拔,突破难点可谓是水到渠成。]4、师生共同小结:读通顺并能说出意思是学习古诗的第一步。(二)体验感悟,感情朗读1、快读课文

7、,找出文中描写他们依依惜别的句子。2、感悟课文一、二两句。•根据学生回答出示“孟夫子,您的人品令人敬仰……,就请您满饮此杯吧!”这一句教学在自由读的基础上个别读,点拔“你已经知道这里体现‘依依惜别’,怎样才能读得更好呢?”并引导评读,激励再读,体会“依依惜别”。•根据学生回答出示“王勃说得好……,像长江的波涛永世不绝。这一句教学让学生读中谈体会,相机板书友谊永不绝,再次体会“依依惜别”。[需要说明的是,这两句的出示并没有固定的先后顺序,而是根据学生回答相机出示,使得教学过程更具灵活性,从而使教师从黑板、粉笔的束缚中解脱

8、出来,开拓更广阔的教学领域。同时我认为这一设计通过多角度、有创意的阅读,利用阅读期待、阅读反思和阅读批判等环节,拓展了思维空间,提高了阅读质量。]•在学生细读两人对话的基础上让学生分角色练读,找好朋友对读,并分角色表演,课件出示“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杨州”,品读谈体会。[我认为这样设计既使学生在阅读中加深感悟,体会了语文学科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