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北平教案已改.doc

想北平教案已改.doc

ID:48958392

大小:40.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20-02-26

想北平教案已改.doc_第1页
想北平教案已改.doc_第2页
想北平教案已改.doc_第3页
想北平教案已改.doc_第4页
想北平教案已改.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想北平教案已改.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想北平》教案一、教学目标:1、整体感知,诵读品味,深刻体会作者对北平刻骨铭心的眷恋和思乡之情。2、揣摩语言,学习作者运用语言的技巧和对比等写作技巧。二、教学重、难点:1.作者字里行间的表达中透出的强烈的主观性,体验作者的感情。2.如何用衬托手法表现北平的妙处。三、教学时数:1教时四、自主学习1、关于老舍的常识老舍(1899-1966),满族,北京人,原名舒庆春,字舍予,另有笔名絮青、鸿来、非我等。出身于一个贫民家庭。1918年北京师范大学毕业后任小学校长和中学教员。1924年赴英国任伦敦大学东方学院汉语讲师,

2、阅读了大量英文作品,并从事小说创作。1926年加入文学研究会。1930年回国后任济南齐鲁大学、青岛大学教授。抗日战争爆发后南下赴汉口和重庆。1938年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成立,他被推选为理事兼总务部主任,主持文协日常工作。1946年应邀赴美国讲学一年,期满后旅居美国从事创作。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不久应召回国,曾任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中国民间文艺研究会副主席等职,参加政治、社会、文化和对外友好交流等活动,注意对青年文学工作者的培养和辅导,曾因创作优秀话剧《龙须沟》而被授予“人民艺术家”称号。“文

3、化大革命”初期因被迫害而弃世。老舍一生著作颇丰,以长篇小说和剧作著称于世。主要著作有:长篇小说《老张的哲学》、《赵子曰》、《二马》、《猫城记》、《离婚》、《牛天赐传》、《文博士》、《骆驼祥子》、《火葬》、《四世同堂》、《鼓书艺人》、《正红旗下》(未完);中篇小说《月牙儿》、《我这一辈子》;短篇小说集《赶集》、《樱海集》、《蛤藻集》、《火车集》、《贫血集》;剧本《龙须沟》、《茶馆》,另有《老舍剧作全集》、《老舍散文》、《老舍诗选》、《老舍文艺评论集》等。2、这篇文章的创作背景这篇文章写于抗战爆发前夕的1936年。

4、1936年的老舍正在青岛的山东大学任教,而那时的北京不但失去了国都的地位而改称“北平”已经有八年,并且伴随着华北局势的日益吃紧又逐渐沦落为岌岌可危的“边塞”。正是在这种情况下:老舍应上海《宇宙风》杂志有关北平的征文写下了这篇散文。3注音廿七岁()卅()黏合()粘贴()似的()相似()什刹海()菜圃()浸()血()堪斯坦丁堡()匀调()辜负()五、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配乐朗诵诗歌余光中的《乡愁》:小时侯,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长大后,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我在这头,新娘在那头。后来

5、啊,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我在外头,母亲在里头。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让学生体会其中的惆怅的“乡愁”。在人类情感世界的锦囊里,有一颗由甜蜜、温馨和苦涩凝结成的珍宝,就是乡情。一条曲曲弯弯的小路,一株遍身疤痕的老槐树,一声熟悉的吆喝,一阵红枣米粥的香气,都是引发游子乡情的催化剂。人在江湖,身在旅途,精神与心灵的归宿却永远指向生养你的那片故土。老舍的《想北平》,就是对乡情最精妙的诠释。2、初读课文,提出突破口,整体感知。(1)分析课文题目:“想北平”。(标题的“想”为什么不换成“写”?

6、)明确:“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想”带有浓烈的主观情感。“写”可能只是客观的描写,“想”表明作者不仅要告诉读者北平是什么样,而且还要人们分享他对北平的爱。文章开始,老舍就情不自禁地说:“我真爱北平。”但马上又说:“这个爱几乎是要说而说不出的。”“说不出”三个字,在两段文字中四次出现,表明老舍难以用有限的文字道尽自己对北平的爱。(2)、整体感知:齐读课文,回答问题:“想”的具体含义是什么?(思念、眷恋)紧承上一环节的问题,明确“想”是贯穿全文的情感主线。3、再读课文(散读),讨论回答:作者深爱着北平,但他所爱的北

7、平不是我们熟悉的故宫的重重殿宇,也不是六朝故都积淀下来的深厚文化底蕴,那么作者心中的北平是什么样的,他对北平有着怎样的爱呢?(从1-3节中找出相关语句)(1)对北平的爱:第一自然段:“我的北平”第二自然段:“我爱我的母亲……”“我之爱北平也近乎这个……”“我所爱的北平不是……只是说不出而已。”第三自然段:“他是在我的血里,我的性格与脾气里有许多地方是这古城所赐予的。(2)在对北平的爱的叙述中,作者四次用到“说不出”,那么是不是这种爱没有说出来呢?(当然不是)作者后来又是怎样“说出的”?(阅读3-7节,回答这个问

8、题。)第四自然段,作者着重写到在北平的生活感受:安静、恬淡。第五自然段写到北平的建筑布局特点:在人为中显出自然。第六自然段写到北平舒适的物质生活:花多菜多果子多,透过文字,我们似乎能看到老舍先生自得不已的神情。第七自然段写到了在北平生活的精神享受:接近自然,具有田园风味。作者用传神的文笔为我们描绘出一幅古都风俗画,于细微处吐心声,于平淡中见真情。提问:这部分主要是运用什么手法?明确:对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