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科护理学名词解释汇总.doc

外科护理学名词解释汇总.doc

ID:48962396

大小:95.00 KB

页数:35页

时间:2020-02-26

外科护理学名词解释汇总.doc_第1页
外科护理学名词解释汇总.doc_第2页
外科护理学名词解释汇总.doc_第3页
外科护理学名词解释汇总.doc_第4页
外科护理学名词解释汇总.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外科护理学名词解释汇总.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外科护理学名词解释汇总第二章 水、电解质、酸碱平衡失调病人的护理【等渗性缺水】又称急性缺水或混合型缺水,是外科临床中最常见的缺水类型。水和钠等比例丢失,血清钠在正常范围,细胞外液渗透压可保持正常。【高渗性缺水】又称原发性缺水,缺水多于缺钠,血清钠大于150,细胞外液渗透压增高。【低渗性缺水】又称慢性缺水或继发性缺水,水与钠同时缺失,但缺水少于缺钠,细胞外液渗透压降低,血清钠浓度降低。【水中毒】又称稀释性低血钠,较少见。因机体摄入水总量超过排出量,水分在体内潴留,引起血浆渗透压下降和循环血量增加。【低钾血

2、症】是指血清钾浓度低于3.5。【高钾血症】高钾血症是指血清钾浓度超过5.5。【代谢性酸中毒】是外科临床上最常见的酸碱平衡紊乱,指体内酸性物质积聚或产生过多,或3-丢失过多。【呼吸性酸中毒】是由肺部通气或换气功能减弱,致使体内产生的2不能充分排出,或2吸入过多而引起的高碳酸血症。【呼吸性碱中毒】系肺泡通气过度,体内生成的2排出过多,以致血中2减低,引起的低碳酸血症。第三章外科病人的营养支持和护理【肠内营养支持】是将营养物质经胃肠道途径供给病人的方法。【肠外营养支持及完全胃肠外营养】是将营养物质经静脉途径供

3、给病人的方法,其中病人所需的全部营养物质都经静脉供给称为完全胃肠外营养。【高血糖症及高渗性非酮症昏迷】严重的高血糖可导致高渗性非酮症昏迷,由于血糖过高,血浆渗透压显著升高,造成渗透性利尿。病人表现为多尿、口渴、头痛甚至昏迷,有生命危险。第四章外科休克病人的护理【休克】是强烈的致病因子作用于机体引起有效循环血容量减少、组织灌注不足,细胞代谢紊乱和功能受损的病理性症候群。【低血容量性休克】是外科最常见的休克类型之一,包括创伤性和失血性休克两类。常由于大量出血或体液丢失,或液体积存于第三间隙,导致有效循环量降

4、低所致。【中心静脉压()】代表了右心房或胸腔段腔静脉内的压力。正常值为0.49~0.98(5~1020)。【肺毛细血管楔压()】反映了肺静脉、左心房和左心室压力。如结合血压的观察,能反映病人的血容量、右心功能和血管张力情况。正常值为0.8~2(6~15)。【心排出量()和心脏指数()】是心率和每搏排出量的乘积,成人正常值为4~6L/分钟;单位体表面积上的心排出量便称为心脏指数(),正常值为2.5~3.5L/(·m2)。第五章麻醉病人的护理【麻醉】是指用药物或其他方法,使病人的整个机体或身体的一部分暂时失

5、去感觉,以达到无痛的目的。根据麻醉作用部位和所用药物的不同,将临床麻醉方法分为:全身麻醉、局部麻醉、椎管内麻醉、复合麻醉和基础麻醉。【局部麻醉】简称局麻,是指病人神志清醒,用局麻药暂时阻断身体某一部位的感觉神经传导功能,运动神经保持完好或有不同程度被阻滞的状态。广义的局麻也包括椎管内麻醉,但由于后者有其特殊性,所以习惯于把它作为单独的麻醉方法来看待。【椎管内麻醉】是指将局部麻醉药物注入椎管内的某一腔隙使部分脊神经的传导功能发生可逆性阻滞的麻醉方法。包括蛛网膜下腔阻滞(简称腰麻)、硬膜外阻滞。其中硬膜外阻

6、滞包括骶管阻滞。【蛛网膜下腔阻滞】又称脊椎麻醉或腰麻,是将局麻药注入蛛网膜下腔,作用于脊神经前根和后根,产生不同程度的阻滞。主要适用于部位较低、时间较短的手术的体格条件较好的病人。【硬膜外阻滞】是将局麻药注入硬膜外间隙,阻滞脊神经根,使其支配区域产生暂时性麻痹。【全身麻醉】麻醉药经呼吸道吸入或静脉、肌肉注射进入人体内,产生中枢神经系统的抑制,表现为神志消失,全身的痛觉丧失、遗忘、反射抑制和一定程度的肌肉松弛,这种方法称为全身麻醉。它能满足全身各部位手术需要,较之局部和椎管阻滞麻醉,病人更舒适、安全。第六

7、章围手术期病人的护理【围手术期】是指病人决定接受手术治疗开始至病人出院或继续追踪的一段时期。包括三个阶段,即手术前、手术中及手术后期,每一个阶段都有各自不同的护理内容。【择期手术】可在充分的术前准备后选择合适的时机进行手术,如一般的良性肿瘤切除术及腹股沟疝修补术等。【限期手术】手术时间虽然可以选择,但应有一定限度,不宜延迟过久,应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做好术前准备,如各种恶性肿瘤根治术。【急症手术】病人病情危急,需在最短时间内进行必要的准备,迅速实施手术,以挽救病人生命,如外伤性脾破裂、肠破裂等。【外科手术

8、热】发热是术后最常见的症状。由于手术创伤的反应,术后病人的体温可略升高,变化幅度在0.5~1℃,一般不超过38℃,称之为外科手术热,于术后1~2日体温逐渐恢复正常,不需要特殊处理。但若术后3~6日仍持续发热,或体温降至正常后再度发热,要警惕感染的可能,除采取降温措施外,更应配合做好有关检查,以寻找原因并作针对性处理。第七章外科感染病人的护理【外科感染】是指需要外科治疗的感染,包括创伤、手术、烧伤等并发的感染。外科感染的特点:①多数为几种细菌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